当前位置: 松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政务公开>>松阳动态>>部门动态

王景:翰墨丹心书正气 清风两袖立刚峰

时间:2025-03-19 15:47:00 来源:松阳县档案馆 作者:王香花 点击数:

王景(1337-1408),字景彰,号常斋,元末明初浙江松阳人,时誉为“上继屈宋,下并班马”。洪武四年(1371)举人,任怀远教谕,入翰林院,授开州(今濮阳)知州,升山西布政使司右参政。洪武十五年(1382)贬谪云南临安,建文元年(1399)召入京,任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永乐元年(1403)至六年(1408)任翰林侍讲、奉政大夫,相继为《明太祖实录》纂修、《永乐大典》总裁,《永乐大典》完成之际“以疾卒于官”,为这部鸿篇巨制耗尽心血。

王景以“常斋”自守的人生信条,贯穿其三十七载宦海生涯。任怀远教谕时,面对“蓬户瓮牖”的困境,王景带领诸生伐木挑土重建县学,未动分毫修缮银两。三年间“九州二十五县最”的考评背后,是清苦自持的治学之道。开州知州任上,他改革税制而首重民生,整顿吏治而严惩奸宄,新增三千户籍的政绩,源自“宽而平、明而恕”的治政理念。山西任参政时,王景面对税粮重负,以“宣化承流”之志整肃吏弊。当查办豪强偷税案遭诬告贬谪云南,他宁受万里瘴疠之苦,不取半分不义之财。永乐年间,王景掌诏敕重权,却不改诤臣本色。面对成祖问礼,他直言建文帝当享天子葬仪;皇帝欲兴兵,又以“上天洗干戈”谏阻。

王景以史家之笔、儒臣之节,将清廉风骨化作“文献名邦”的精神根基。主纂《云南志》,开边疆方志先河,其诗文《南诏稿》被《四库全书》赞为“明初滇史第一手”。谪居临安之际,虽“箪瓢屡空”仍拒收非礼之赠,以布衣讲学开启滇南文脉。后临安于成化间建“寄贤祠”,将王景与孔子同祀,《滇史》评曰:“若无王公振铎,焉有临半榜之盛?”纂修《太祖实录》《永乐大典》中尽显史德,在宦海沉浮中持士节不堕。其人与史,皆堪入“国史清流”之列。



下载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