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松阳县农业生产情况分析
索引号: 00266443_3/2024-16825     发布机构: 县统计局     发布时间: 2024-03-28 14:56:31点击数: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2023年,松阳认真落实上级“三农”工作决策部署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着力稳住农业基本盘,以耕地“两非”整治为抓手,以农业“双强”行动为推力,大力激发农业生产的动能和活力,夯实“两个先行”的农业发展基础,农业生产形势稳中有进,基本完成年度任务。

  一、基本情况

  2023年,全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53亿元,按可比价(下同,文中产值增幅均为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4%。农林牧渔业值为22.17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业产值16.59亿元,增长5.2%;林业产值2.56亿元,增长4.7%;畜牧业产值2.23亿元,增长3.0%;渔业产值0.65亿元,增长4.3%农业服务业产值0.15亿元,增长4.4%。


总产值(亿元)

占比(%)

增幅(%)

贡献(%)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22.17

4.6

  (一)农业产值

16.59

74.8

5.2

83.3

  (二)林业产值

2.56

11.5

4.7

5.1

  (三)牧业产值

2.23

10.0

3.0

8.1

  (四)渔业产值

0.65

2.9

4.3

2.8

  (五)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0.15

0.7

4.4

0.7

  二、主要行业发展情况

  (一)粮食生产稳中有升

随着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工作的推进,2023年松阳县粮食生产形势总体较好,产量稳中有升,全年粮食作物产量3.96万吨,同比增长2.7%,实现粮食作物产值1.17亿元,增长2.68%其中谷物产量2.77万吨,增长3.71%;豆类产量4418.22吨,减少8.61%;薯类产量7500.84吨,增长6.51%。

(二)种植业平稳增长

  1.油菜籽扩面增量2023年松阳县继续开展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工作,重点扶持油菜规模种植补贴积极引导农户合理利用冬天闲置耕地多种植油菜籽对油菜种植面积达到50亩(含)以上的规模主体,按实际种植面积给予每亩120元的补助。同时,油菜被列入农业政策性保险范畴,保费由县财政承担,为防范和化解农户经营风险、稳定农业生产、保障农民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时在叶村乡、赤寿乡、新兴镇、古市镇等开展6个高产示范方,推广高产品种、高效生产技术及模式,以点带面,扩大油菜种植面积,提高油菜产量。2023年,全油菜籽种植面积 9527.70亩,增长78.22%,产量达1300.16吨,增长93.27%。

  2.蔬菜生产稳定增产2023年松阳县十分重视蔬菜产业发展,统筹200万项目资金扶持高山蔬菜种植,在玉岩镇洋坑村、乌岩村、周安村等新建标准化钢架大棚45亩,种植高山西红柿,与浙江省农科院签订标准化生产技术合作协议,对基地西红柿生产开展全程技术跟踪指导,提升了产量和品质。同时引进明良汇公司对基地产品进行分级收购,县山海配送中心对多个基地开展订单收购,鼓励基地各主体积极对接当地超市、农贸市场以丽水首个盒马村落户玉岩镇周安村为契机,通过发展数字化订单发展蔬菜产业,全面推动产业提质增效。2023蔬菜播种面积7.17万亩,增长0.7%,产量12.30万吨,增长2.3%,产值为1.79亿元,增长2.0%。

  3.食用菌持续向好。围绕打造食用菌产业强县的目标,做大做强“松阳鲜菇”产业助力强村富民近年来县鲜菇产业经济效益增速明显,每个菌棒的收益涨至4.6元,剔除成本后,每亩效益可达4.5万,迅速引燃百姓的种植热情。同时推广反季节高温菇,即在夏天栽培香菇,适宜于高山温差大地区种植,玉岩镇菇农突破该种植技术,因栽培成活率高,易于操作,市场畅销,迅速引领高温菇种植扩大规模。在玉岩镇乌岩村、周安村、洋坑村发展香菇周年化全年种植香菇生产规模扩大1倍以上。除香菇外,种植木耳50亩、大球盖菇5亩,珍稀品种羊肚菌200亩。2023年全年食用菌产量6049.22吨,同比增长12.30%;产值2.76亿元,同比增长10.02%

  4.茶叶支柱地位稳固。作为“中国绿茶第一市”浙南茶叶市场所在地松阳已经连续16年举办中国茶商大会,松阳茶享誉天下,位于县内的浙南茶叶市场系中国绿茶第一市、中国最大的绿茶集散中心、全国绿茶价格指数发布地、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交易量和交易额已连续十多年为全国同类市场第一,交易均价更是逐年上涨,带动了松阳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年未出现严重高温干旱天气2次台风带来了适量的降雨、降温,使茶叶长势良好,采摘期延长。相对2022年四季度部分乡镇因干旱影响无茶叶采摘,2023年因天气良好,在10月、11月仍有大面积茶叶可采摘,因此茶叶产量增加明显。同时,随着持续推进品种改良,茶叶良种面积逐年增加,良种率已达96%。近几年改种新种的黄化类(黄金芽、黄金叶等)、新白化类(极白、奶白等)茶叶进入盛产期,市场售价远高于常规品种,茶叶产值大幅提升。2023全年茶叶产量1.57万吨,同比增长5.5%,完成产值8.99亿元,同比增长5.0%。

  5.中草药材产业稳步发展2019年松阳县成功入围省级乡村振兴(中医药康养)产业发展示范建设项目,争取省补资金8000万元,2020-2022年期间重点扶持山地林下中药材基地建设6200余亩,每亩补助2800元。2023年出台《松阳县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三年方案(2023-2025年)》,重点扶持三叶青、黄精、条叶榕种植,经验收合格的补助三叶青每袋6元、黄精每亩3600元、条叶榕每亩2000元。在扶持政策的激励下,当年完成中药材种植2708亩。2018-2019年林下经济(中药材)项目种植的中药材基地,其中黄精1255亩、白芍158亩、吴茱萸34亩、三叶青150亩,已进入投产期。2023年草药材全年产量达到1286.64吨,同比增长22.52%,全年累计产值达到3455.80万元,增长11.85%。

  6.水果产业喜迎丰收2023年水果产量达到2.82万吨,增长2.9%,全年累计产值达到0.66亿元,占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对于“靠天吃饭”的农业来说,2023年我县气候适宜,雨水充沛,没有明显的灾害天气和极端天气,夏季无高温天气,仅有的2次台风只带来了适量的降雨、降温,未出现大面积病虫害现象,病虫损失率低,较为优越的气候条件是我县园林水果增产的主要原因。

  )林业保持平稳增长

  2023年,全林业累计产值为2.56亿元,增长4.68%,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0.23个百分点。2023年,全县实际完成人工造林146.5公顷,零星植树56.3万株,森林抚育510.27公顷。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已完成,全年育种育苗1.86公顷,同比下降51%;木材采伐量全年51469立方米(未剔除枯死松木,按蓄积折算的数据),同比增长12.84%全年笋干产量0.427万吨,同比增长1.18%。大径竹110万根,同比增长23%。

  )畜禽生产规模平稳增加

  一是加大畜牧产能调控。随着《松阳县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的出台,通过产能调控与市场调控、源头预警与终端预警相结合,建立了一套预警科学、响应及时、上下联动、分工明确的生猪产能调控机制,通过保持能繁母猪合理存栏水平,加快淘汰低产母猪,增加繁育性能较好母猪,确保了我县生猪优势产能总体稳定。2023末生猪存栏5.96万头,增长29.2%,能繁母猪存栏0.5万头,增长29.1%;年度生猪出栏8.62万头,增长8.9%。二是家禽产业稳步发展。我县年出栏50万羽肉鸡养殖场一期已全部竣工投产,故家禽出栏同比增加。2023年末家禽存栏29.93万羽,增长10.4%,出栏68.39万羽,增长6.6%。2023年,全县牧业累计产值为2.23亿元,增长2.96%,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0.37个百分点。

)渔业生产稳中有增

  2023年松阳县渔业累计总产量2994吨,同比2022年的2832吨,增长5.72%,累计产值0.65亿元,增长4.3%,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0.13个百分点2023年水产养殖总水面808公顷,与2022年基本持平,水产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大力发展渔业设施养殖。合理安排渔业资金进行配套渔业设施建设,鼓励主体开展陆基圆桶养殖、陆基水泥池养殖等,以溪鱼、石蛙名优水产品为养殖重点,提高单产效益。开展省水产产业技术团队项目,提高光唇鱼、马口鱼等溪鱼的繁殖和培育技术。2023年新增1家溪鱼养殖基地,新增及改扩建2家石蛙养殖基地,补助资金300多万元。二是积极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拓展水产养殖空间。通过土地流转,将适宜稻渔综合种养的优质农田进行集中管理,开展稻鱼、稻虾、稻鳖等综合种养,既提高了种粮收入,又拓展了水产养殖空间。截至2023年,共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34公顷。

  三、存在问题

  (一)农业抵抗自然风险能力较弱。多变的气候影响农业生产,例如像蔬菜、水果及茶叶等农产品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产量增长存在不确定性。

  (二)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较难发现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目前松阳农业的支柱产业主要是茶叶和食用菌,我县农业生产主体主要以分散的农户经营为主,在蔬菜、水果等产业发展上难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优势。

  (三)畜禽养殖风险依然较大。近一年来,饲料成本相对下滑,养殖户养殖亏损程度随之减轻。但目前全国生猪养殖行业竞争仍然十分激烈,预计2024年猪价回暖幅度有限。畜牧产品市场价格不稳定,养殖户难以及时把握价格变动规律,养殖风险依然存在

  (四)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缺乏青壮劳动力,科技型新农人占比低

、意见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机制。建立健全农资上涨补贴机制,按照农资价格上涨的幅度,增加粮食、经济作物补贴发放金额,缓解成本上涨带来的种植压力,加强农资市场监管,控制流通环节恶意加价行为,保障农民合理收益。

  (二)做多做强优势农产品产业。引导培育更多农产品形成产业优势,让产业链的所有参与者都能从中得到实惠,激发农户种植意愿,使产业形成良性发展。要全力挖掘特色农业产业动能,全力发展茶叶、食用菌、竹、油茶、中药材、蔬菜等农业优势产业,做好农业特色文章,打好农业有机牌、生态牌,发展高端品牌农业,拓展延伸农业产业综合价值链条,积极探索“产业-技术-规模”共富运行机制。

  (三)进一步完善生猪养殖补偿机制。加强监测预警,主动应对新一轮“猪周期”,引导养殖户合理调整生产规模,建立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在农业产业结构布局上,适当提高养殖业占比,提升集约化农业发展水平。

  (四)全力改善农村生产创业条件。继续推进农村道路、管网、水利、5G网络等设施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充分落实各项惠农帮扶政策,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基层流动,鼓励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资源保障和支撑。

 

 

                                                          陈霄鹰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