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持续推进望松经济高质量发展
1.生态工业方面。进一步探索优化经开区部分职能划转后的协同机制,全面承担服务保障和社会事务职能,突出抓好辖区企业尤其是经开区划转属地的企业的服务和管理。抓好项目引进和对接,充分利用好我县“二次创业”的东风和望松区位优势,吸引产业项目在望松落地生根发展。紧盯“脉诺不锈钢项目”落地,力争各产业项目尽早达产达效。进一步加大对“低小散乱”的整改力度,将政策压力传导到位,整改政策宣传到位,推动望松工业产业提质增效。
2.传统农业方面。做实“非粮化”整治优化后半篇文章,在小香薯轮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实践符合实际、高附加值、可复制推广的轮作轮种模式。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与浙江聚秀万顺等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培养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不断完善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强化村集体经济稳步增收与村级债务化解,实现所有行政村高质量消薄全覆盖。同时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资金项目,计划在望松村、王村村、乌石下村建设光伏项目,预计每村每年收益不少于4万元。
3.新业态培育方面。深度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继续充分挖掘“状元+”衍生产业,因地制宜发展规模农业、林下经济、电商经济。2024年,继续落实落细“强村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支持头上红煨盐鸡、乌石下联心牛和翁村状元笋、状元茶做大做强,以就业带动、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形式,助推农民致富增收。
(二)持续打造宜居宜游新家园
1.持续整治城乡环境。积极推进“三治一提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结合省级跨乡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探索城乡融合发展,加强空间资源整合利用,实现资源要素流动和城镇化建设。加大力度推进存量垦造耕地项目的落地实施,进一步挖掘土地利用潜力,优化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激活产业振兴动能。全力保障多元固废循环利用项目,不定期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的相关培训,对建筑垃圾进行严格监督和管理,呼吁村民进行垃圾分类和垃圾二次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垃圾分类知晓率和执行率,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2.高质量建设品质乡村。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提升,不断深化4A级景区街道和A级景区村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依托黄家大院景区、王景纪念馆,开展文化节、非遗项目展演、健步走等各项文体活动。进一步加快翁村村露营地观景平台、溪田悦上民宿、煨盐鸡工坊等项目实施,带动周边区域村庄和传统村落旅游发展。
3.全面抓好文明城市创建。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监督检查,对标“创建省示范文明县城实地测评标准”,坚持把创文工作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三治一提升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形成多方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态化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引导辖区群众积极参与创建文明城市,让现代城市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持续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1.平安建设方面。一是持续性开展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对排查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形成专项整治方案,探索街域范围内样本式整改模式。同时持续性开展安全警示教育,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将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和安全知识培训有机结合,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能力水平。二是进一步加强平安政法宣传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平安宣传,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平安建设参与率和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防范知识知晓率,努力营造“平安建设人人参与、平安和谐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在矛盾纠纷化解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做到积案化解清仓见底、初信初访“首位解决”、信访秩序规范有序。持续健全应急管理工作机制,统筹抓好生产、消防、交通、食品药品等安全领域隐患治理。
2.基层治理方面。持续深化“县域温暖型社区”建设,社企联建文章,让服务“一老一小”工作在经开区工业企业中全面铺开。对标对表“现代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指标,完成社区“微改造 精提升”工程,实现社区服务推进专业化、常态化。依托新望社区不断健全和完善“网格化、科学化、自治化”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模式。在总结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村务监督、矛盾调解的工作经验基础上,积极探索推广“村民议事会”治理新模式,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贡献“望松实践案例”。同时,不断深化基层治理体系,探索完善乡贤共治工作模式,迭代升级“乡贤帮帮团”,借助乡贤“软文化”啃下社会治理“硬骨头”,实现基层治理效能最大化,助推县域治理现代化建设。
(四)持续提升服务民生水平
抓好民生政策落实。进一步落实社会保障工作,继续做好2024年度城乡医保、浙丽保、长护险的征缴工作,及时通知到龄人员办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核定,持续做好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资格认证工作。进一步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持续关注低保、低边对象的动态,严格按照政策要求做好低保、低边及临时救助的审批工作。继续落实残联各项优惠政策办理,抓好街道“残疾人之家”的检查和监督,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