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溪乡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索引号: 77070373_0/2024-22371     发布机构: 樟溪乡     发布时间: 2024-10-24 11:47:44点击数: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共富,田园经济提档升级

1.高效农业稳步发展。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写好“非粮化”后半篇文章,完成早稻种植893.2亩,中稻3100余亩,晚稻116亩,其他粮食作物236亩,确保粮功区至少种植一季以上粮食作物,继续推进非粮化“补天窗”工作,截止目前完成整治153余亩。为了彻底解决缺少灌溉水源这个“卡脖子”问题,谋划了樟溪乡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计划投资1500余万建设一个从松阴溪抽水,铺设长度13KM的管道把水输送到农田,受益面积达7000余亩,开创松阳平原地区大型管道灌溉项目先河,目前该项目已经开工建设,计划11月完工验收。通过与种粮大户合作、校地合作等多元化方式引进专家团队非粮化提供智力支撑,如中科院朱永官院士团队负责的非粮化整治后土壤酸化治理对比试验,还有省农科院植保所副所长吕仲贤研究院团队负责的二化螟绿色高效防控技术集成示范基地700亩。

2.农文旅融合产业迸发活力。制定完成“樟溪乡村振兴甜美共富区”专项债项目实施计划,破解用地、房屋产权、规划设计等“卡脖子”问题。全链条做好与嘉里集团签约的黄田老屋修缮利用项目落地服务工作,同步谋划启动黄田村集体土地入市工作,营造良好招商引资环境。坚持一村一品,谋划推进国家级传统村落黄田村、球坑村,兴村红糖工坊等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推进米其林快闪餐厅、云顶黄田康养综合体、力溪鱼耕画乡等农文旅项目,谋划建设集艺术秀场、科普研学、红色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沉浸式连环画数字体验场馆”,催生生态经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积极探索未来乡村的发展模式

3.消薄工作成效明显全面开展村级集体经济情况调查工作,制定乡村两级消薄方案积极探索符合各村实际的消薄模式,上半年消薄攻坚提升进度排名位于全县第二其中经营性收入416.05万元,完成目标数(335.48万)的124.02%另外,全乡8个村全部完成“30+15”任务,其中经营性收入25万以上7个村,50万元以上3个村,100万元以上1个村。同时高度重视低收入帮扶工作,馒头山、上徐山等村通过“强鸡计划”2.0共富项目,以“党总支+企业+代表+低收入农户”结对帮扶形式,提升低收入农户的造血功能,该做法收到市县媒体的报道。

(二)项目引领,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1.重点项目进展有力。全力推进土地整治及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樟溪乡全乡8个村中有7个村参与土地整治项目,参与度达87.5%,系全县最高,预计可为财政贡献2个亿。土地复垦项目共5个,设计总面积约65亩,现已完成验收1个,全力推进2个,申报立项2个。其中溪下村杨岭脚自然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共有30多户70多人参加,有效的解决了山区临水临崖群众的居住解危问题。垦造耕地项目共10个,设计总面积约300亩,其中已施工4个,3个项目已完成验收,验收面积共80亩。另有5个项目约150亩已完成立项,其中4个项目已经完成招标,近期可以开工。

2.集体增收项目推进迅速樟村集体土地入市试点项目是今年我县农村集体土地入市四个项目试点之一,拟入市地块面积4948平方米同时,项目配套一条村庄道路,作为项目地与江南公路的连接线。截至目前,已完成土地入市方案编制及入市方案表决公示,正在全力开展部门联待省文化厅地块文物勘探,力争年内完成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在此期间同步开展意向摘牌单位对接招引工作,目前已对接5家茶叶、粮食生产单位,并邀请乡服集团作为兜底单位,同时通过茶办、团县委对接招引茶叶带货主播作为意向单位。

3.民生项目推进扎实西大线—馒头山、高岸—上徐山“四好农村路”提升工程已于5月底竣工,是全县首个全面竣工的交通民生项目,跑出了樟溪速度。同时,移民项目顺利推进,东市村、兴村、馒头山村道路硬化工程均已完工,力溪党群服务站项目顺利推进,近期可完工完成上徐山(黄田)、溪下(杨岭脚)两座供水站建设,保障山区群众饮水安全。投资50万元乡文化活动中心的改造提升项目配套旅游导览、乡村书房、咖啡茶座等文旅公共服务功能目前已完成设计预算编制预算审核等工作准备10月底前开工。

(三)统筹建设,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1.乡村面貌更有品质。科学规划、统筹开展审批建房,审批放样13幢,占地面积1105平方米,同时委托第三方中介开展批后监管工作;完成力溪、馒头山、溪下三个村庄规划调整工作,正在实施东市村村庄规划调整工作;完成乱占耕地整改1处,面积500平方米,完成林地整改两处,面积800余平方米。强力推进治危拆违工作,销号整治B级危房50栋,CD级危房采取住人持续性监控9栋、腾空管控30栋、拆除2栋,完成危旧房日常巡查、一件事系统信息补录。推进馒头山村无违建示范村创建工作,全面排摸共137处1.3万平方米,已完成处置5629平方米。

2.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全面实“三治一提升”行动,把拆除公共区域乱搭建、乱堆放等违章建筑物作为该工作的首要突破口,目前已拆除违章、不协调建筑3007平方米,排名位于全县第二。同时扎实推进“公路沿线、河道沿线、铁路沿线”的三沿专项整治,三季度人居环境卫生8个行政村均绿灯通关,排名全县第三。上半年我乡公路养护考核为优秀等次,县级河道保洁全县排名第1名、乡级河道第2名。通过全面宣传、全民参与、强化督查等方式,构建党组织引领、党员带头、保洁员负责、群众志愿者参与的工作模式,推动人居环境不断美化提升,8月份城乡行动综合排名位于第六,其中“和美庭院”创建60户,并被丽水市综合频道点赞报道

3.乡村生态更加美丽。持续推进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2022-2023年我乡共需除治疫木小班205个,面积1.4万余亩,疫木1.14万株。我乡率先完成竞争性磋商工作,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抓机制、强化人员管理抓进度、强化督促检查抓质量等措施,现已顺利通过县级验收,圆满完成除治任务,累计进厂疫木3550吨。积极开展林地绿化和生态修复工作,现已完成东市、上徐山村林地生态修复410余亩,种植林木2万余株。同时2023-2024年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四)以民为本,基层治理水平稳步提升

1.社会大局安定和谐。全力打好“亚运安保”保卫战,针对全乡9件重点问题(重点人员10人),根据排摸的信息开展研判分析,按照风险评估进行分级,完善领导组团包案化解稳控,并形成动态有效的管理机制,加快推进历史遗留问题挂牌销号解决,截至目前未发生赴省进京访。加强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依托乡村调解组织、乡贤调解团等力量,将各类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调处化解在基层、在萌芽状态,截至目前共调解纠纷94件。法治建设规范有序,自觉接受乡党委领导和乡人大的监督,截至目前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意见5件,办复率100%。

2.民生保障坚实有效。目前支出型临时救助916人共计18500元;急难型临时救助14户22人共计25500元发放80周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350人。完成善居工程改造6户乡级居家养老配送餐累计21人全乡160户低保社保卡管理代管备案60周岁以上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2550人。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捐献爱心款7900元顺利完成婚姻登记补领(办)工作,共计241对,完成率158.55%。开展樟村拳进校园活动,强化暑期防溺水工作的宣传教育,新增防溺水设备5套。组织元宵佳节残疾人之家慰问等活动近十场,樟村拳协会和传承教学基地完成改造提升,第七届开糖节活动评选获市级铜奖。

3.廉政建设更加深入。持续推进县委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巡察整改“亮化评估”评定为“优秀”等次。截至目前乡级层面3方面31个问题已整改30个,村级层面的36个问题已整改33个,共开除党员1名,自我检查1名,通报2名,教育提醒12人次,建立完善制度3项,收回违规资金40610元。利用夜学、廉政党课、案例微课堂等形式提高党员干部的廉洁意识,针对近期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例多次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深化清廉村居建设,力溪村获浙江省首批“红色根脉”强基示范村,“一间灰铺、一支队伍、一套机制”的工作模式被《农民日报》点赞报道。

存在困难和问题

1.农民建房指标问题

溪下村计划实施杨岭脚自然村整村搬迁,因无农民建房用地指标(不涉及耕地占补平衡),导致项目实施困难,不能彻底解决防汛防台和危房治理难题。同时因力溪村、馒头山村实施全域土地整治,所在村原有建设用地减少,群众建房需求强烈。建议给予土实施地整治项目的村一定农转用指标。

2.工作经费运转存在堵点

当前基层工作经费运转存在堵点,部分基层乡镇编外工资、加班工资、县内出差等日常支出无从列支导致工作运转不畅。如土地整治工作经费只能支付除人员经费和三公经费外的其他开支。 

二、特色亮点工作

1.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全乡8个村中有7个村参与土地整治项目,土地复垦项目完成验收111亩,2个有序推进中;垦造耕地项目10个,已完成验收380亩,全县排名靠前,预计可为财政贡献2个亿。

2.消薄攻坚提升工作排名位于全县第二,其中经营性收入357.37万元,完成目标数(335.48万)的106.53%。全乡8个村全部完成“30+15”任务。乡强村公司实现利润182.44万元,在综合发展指数排名列全县第三。

三、2024年工作思路

(一)拼抢齐抓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通过抓项目前期、抓进度、抓谋划,积极对接工商资本、上级补助资金、专项债申报等金融支持方向,全链条做好项目落地服务工作,全力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如全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计划完成复垦30亩,垦造耕地150亩抢抓机遇,争取红糖工坊、黄田村优质资产入市,激活乡村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二)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助推共同富裕。以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为切入点,加快推进农业数字化、科技化、机械化、绿色化、融合化。以党建联建、共富工坊建设为牵引,联动推进广大农户增收致富。持续做好“非粮化”后半篇文章,扩大“有机茶”产业规模,支持红糖共富工坊垂直整合,稳扎稳打做优“双增”工作。

(三)富美并重建设百姓幸福家园。坚持全乡系统性谋划,扎实开展乡村环境微改造精提升,通过优化乡村风貌、完善基础设施、推进文化繁荣,持续推进三治一提升和环境整治,把民生实事项目办好办实,提升村庄人居环境和幸福指数。同时牢牢守住平安稳定底线、抓好防汛抗旱减灾工作、抓细抓实安全生产工作,持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