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松阳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索引号: 00266443_3/2023-13860     发布机构: 县统计局     发布时间: 2023-02-08 15:55:07点击数: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2022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五届二次全会和市委五届三次全会精神,全县上下面对疫情多发散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多重挑战以超常规力度和举措打出经济稳进提质“组合拳”,经受住了超预期的冲击和挑战,全县经济承压前行、攻坚克难、持续恢复、稳中向好,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力跑出中国式现代化山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一、全县经济稳步增长,产业结构显著优化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142.98亿元,同比增长(可比价、下同)7.3%,增速位居全市第一位,创历史最好成绩,增速高于全省(3.1%)、全市(4.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98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59.46亿元,增长10.6%其中工业增加值49.32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68.54亿元,增长5.3%。三次产业比重为10.5:41.6:47.9,与2021年的10.9:40.1:49.0相比,呈一升两降”态势。

 

    

(一)农业生产增势平稳

2022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2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4.7%,增速位列全市第位;其中:农业产值15.57亿元,增长4.1%;林业产值2.6亿元,增长4.3%;牧业产值2.35亿元,增长12.7%;渔业产值0.63亿元,增长6.7%;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0.14亿元,增长6.3%。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5.05亿元,增长4.5%。

1.种植业生产持续向好粮食作物生产实现较快增长。全年我县粮食作物产量3.86万吨,同比增长7%,实现粮食作物产值达1.16亿元茶叶持续稳定增长。全年茶叶产量1.49万吨,同比增长5.1%,产值8.48亿元,增长5.8%。蔬菜生产稳中有升。全年蔬菜产量12.02万吨,同比增长3%,实现产值达1.66亿元,增长3.7%。

2.畜牧业生产增长明显全年牧业产值2.3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2.7%其中生猪产值1.84亿元。年末生猪存栏4.61万头,增长13.2%,能繁母猪存栏0.4万头,增长9.5%。

(二)工业生产发展迅速

2022年全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0.9亿元,突破2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8.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72亿元,累计增速17.8%,当月增加值增速从4月起连续9个月位列全市第一位。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长3.5%,增速位居全市第一位。

   

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强劲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是松阳的主导产业之一2022年实现产值79.96亿元,同比增长26.1%,贡献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9.7个百分点,对产值增长的贡献达53.9%

2.纺织业实现高速增长我县纺织业2022年产值同比增长79.9%,贡献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7.0个百分点;增加值累计增速48.7%,贡献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个百分点。

3.小微企业增加值增长较快。2022年全县小微企业实现增加值28.78亿元,增加值累计增速20.9%,增速高出全市平均13.8个百分点,居全市第

4.制造业增加值增长态势好2022年全县制造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6.01亿元,增加值累计增速19.7%,增速高出全市平均13.4个百分点,居全市第

5.企业研发投入不断增多。2022年全县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6.1亿元,同比增长26.6%,增速高出全市平均10.7个百分点,居全市第。有研发费用的企业93家,比2021年增加了6家。

(三)建筑业较快发展

2022年,全县建筑业增加值10.14亿元,增长12.1%。其中:全县省内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5.6%;建筑安装工程投资额增长32.0%。

(四)服务业企稳回升

2022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68.54亿元,增长5.3%,增速位居全市第三位

一是批零住餐业增加值增长8.5%,对第三产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6.3%。全县批零住餐业商品销售额(营业额)分别增长39.4%、10.8%、12.1%和12.9%。

二是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1.0%。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11.63万平方米,下降9.1%,增速比去年收窄16.2个百分点

三是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2.1%。全县金融系统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增长21.6%。

四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5.2%。全县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8.8%,位居全市第一位;邮政业务总量增长12.4%,位居全市第三。

五是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4.8%。

六是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0.5%。非营利性服务业工资总额增长8.5%。

二、需求结构不断改善,三驾马车协同发力

1.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2022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66.11亿元,增长15.1%。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3.44亿元,增长33.0%;工业投资增长62.6%,位居全市第三位;民间投资增长36.7%,位居全市第一位;交通投资增长59.2%,位居全市第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0.2%,位居全市第一位;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项目投资下降2.1%,增幅比去年收窄27.8个百分点

2.消费市场总体平稳2022年,全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35亿元,增长7.3%。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9亿元,增长14.3%,按限上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10.68亿元,增长13.4%;餐饮收入1.51亿元,增长21.2%。从限上零售额数据看,17类商品中有10类商品为正增长。其中日用品类增长121.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79.2%、粮油、食品类增长71.8%、烟酒类增长55.8%。
    一是市场供应充足,基本生活必需品消费增长较快。全国各地疫情多发散发期间,全县居民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生活必需品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全县限上单位中粮油类、水产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91.8%、96.4%,分别比2021年提高73.3个百分点、125.9个百分点。

二是新兴业态韧性彰显。全县服装、茶叶电商企业利用平台电商、直播电商等多种网上销售渠道拓展目标客户,促进线上零售额不断提升。限上批零单位中,限上批零单位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达5.79亿元,同比增长14.6%。“互联网+”等新业态发展迅速,据经商部门统计,2022年全县网络零售额70.69亿元,同比增长36.3%,增速位居全省第5、全市第3。

3.对外贸易增势强劲2022年,全县进出口总额9.96亿元,增长63.6%,增速位居全市第一位。其中,出口总额9.45亿元,增长60.2%。出口结构基本以钢铁及制品为主,占了全县自营出口总额的44.6%。出口市场呈现多元化,出口市场由以往的欧美市场为主向亚洲地区拓展。

三、发展质效继续向好,百姓获得感持续增强

1.财政收支平稳增长。2022年,全县财政总收入15.30亿元,增长8.8%,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3亿元,增长12.3%,增速位居全市第三;税收收入7.29亿元,增长0.8%,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9.9%。财政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全年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4.47亿元,增长9.7%,其中:民生支出40.3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4.2%。

2.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911元,名义增长6.1%,增速位居全市第一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24元,名义增长8.2%。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由去年的2.01倍降至1.97倍。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低收入农户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5880元,名义增长16.0%。

     

四、社会保障总体稳定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1.社会保障稳步推进。2022年,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8.5人,参保率98.73%;基本医保参保人数为18.2万人,参保率为99.76%;工伤保险59292人失业保险22370人。

2.卫生事业全面进步。2022年,全县医疗卫生机构132个(含诊所、村卫生室),其中医院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个、卫生院24个。床位数1259张,比2021年减少1张。卫生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2022年,卫生技术人员1773人,比2021年增加8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755人,注册护士717人。

3.城乡面貌显著提升稳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城市更新步伐,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城区截污纳管等项目建设,城南、城西社区列入省未来社区创建名单。集中力量打造“文里之外▪老街之中”特色街区。松阴溪出境断面水质常年保持Ⅱ类水标准,获评省清新空气示范区。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100%,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超90%。新增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13个,景区村庄覆盖率93%。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46天,优良率98.6%,PM2.5平均浓度(19μg/m3)比上年下降5.0%。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