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县残联2023年工作计划
索引号: 47252158_4/2023-21835     发布机构: 松阳县残联     发布时间: 2023-12-27 11:42:31点击数: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2023年,县残联将围绕“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认真做好省市县民生实事项目和“七优享”公共服务,扎实推进残疾人教育就业、康复服务,现将全年工作计划制定如下:

(一)聚焦提标扩面,全力打造普惠+特惠的残疾人基本保障体系。

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和残疾人福利体系,完善覆盖全面、精准高效的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持续优化残疾人居住条件和环境,稳步提升残疾人社会保障的质量和水平。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健全补贴标准动态调整和动态监督管理机制,确保残疾人“两项补贴”精准发放,完善残疾人康复补贴制度,加大康复救助力度。优化残疾人居住环境。完善重度残疾人住房帮扶优惠政策,对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残疾人家庭,优先提供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动员各方力量参与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和“净居亮居工程”,进一步提升残疾人居住品质。

(二)聚焦众扶众包,全力打造更高质量的残疾人就业创业体系

完善残疾人就业创业政策保障,健全残疾人就业保护、支持和服务体系,推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建设,促进残疾人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创业。加大残疾高校毕业生帮扶力度,通过“一人一策”精准服务,帮助有就业意愿的应届高校残疾毕业生就业率100%实现就业。

一是抢抓省残联关于在山区 26 县开展残疾人帮扶性就业试点工作 契机,充分挖掘山海协作机制体制优势,用好省内优质企业帮扶资源,继续推动在县内创新建立用工企业——受帮扶残疾人之家——残疾人就业工作链条,实现残疾人就业最困难群体 (精神、智力及重度残疾人)多渠道就业,推进残疾人就业创业与新业态新模式有机融合。

二是推动残疾人集中就业。全面落实残疾人集中就业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执行社会保险补贴、企业超比例安置奖励等扶持政策,支持更多企业安置吸纳残疾人就业。以“残疾人之家”品牌化和辅助性就业配送基地建设为牵引,建立和完善运行补贴、设施设备补助以及产品区域调配、政府优先采购等扶持政策,推进各类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发展,拓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

三是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依托主导产业,进一步丰富残疾人灵活就业和居家就业模式,修订完善残疾人多形式就业创业帮扶政策。  

四是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实效。根据不同类别残疾劳动者的需求,继续分类组织实施导向鲜明的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培训残疾人150人次以上。加强残疾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参加各类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培育选拔更多残疾人工匠和技能型人才。

(三)聚焦精准精细,全力打造精准规范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

紧跟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统筹构建医疗康复、社区康复与家庭康复相互衔接,覆盖生命全周期、康复全过程的高质量康复服务体系,稳步提升残疾人康复保障水平。

优化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根据残疾人群体需求,实施更加精准的辅助器具实物配发和货币补贴制度。优化“辅具共享”站点建设,加大科技助残力度。残疾人基本型辅具适配服务率达到95%以上,残疾人满意率保持在90%以上。优化提升残疾儿童康复中心规范化建设,持续完善以专业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康复指导为基础、家庭康复训练为依托的多元化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结合“1+4”社区助残助残服务暖心行动,推进康复辅助器具社区服务试点,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足残疾人个性化康复服务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四)聚焦规范规则,全力打造多元合作的残疾人托养庇护体系

一是贯彻落实《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管理办法》,提升县托养中心服务能力,积极开展康养联合体、医养联合体试点,拓展生活照料、康复训练、心理咨询、文体健身等专业照护服务。积极做好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二期)筹建,早是完成编制预算和财审,力争2月开工建设。

二是推进残疾人庇护服务高效运营。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残疾人庇护机构的运营与管理,引导机构及企业创办工疗型“残疾人之家”、残疾人帮扶性就业基地。严格执行托养庇护服务标准,以标准化推动残疾人托养庇护服务专业化、精准化、精细化。强化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综合监管和绩效评估,确保机构消防、食品、设施、服务等安全。

(五)聚焦标准引领,全力打造共建共享的残疾人无碍生活体系

以全链条无障碍先行区创建为引领,以全国无障碍示范县创建为目标,继续开展2023年度创建任务,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场所、乡村(社区)无障碍建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和信息无障碍水平,建设具有松阳田园特色的无障碍全链条环境。

一是继续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以无障碍共享乡村省级标准化项目建设为牵引,严格落实《乡村景区无障碍环境建设指南》,进一步强化示范引领,全面推进公共场所的无障碍改造,积极创建省级无障碍社区、市级无障碍村,加快推进无障碍出行服务应用场景建设。力争国家标准《家居无障碍设计要求》编制完成并发布,做细做实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

二是强化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建立健全无障碍环境建设指导促进与督导队伍,积极组织社会各界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体验督导活动,制定实施残疾人服务满意度评估评价制度,强化监督考评。

(六)聚焦统筹统合,全力打造和谐共进的社会化助残服务体系

1.加强残疾人事业宣传。开展“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主题宣传活动,深入打造“最美残疾人”“最美助残人”“最美残疾人家庭”“最美残疾人工作者”等最美系列和“助残先进”“自强模范”等系列评选宣传品牌。讲好自强好故事,传播助残好声音,大力传播残疾人自强奋斗精神和全社会扶残助残风尚。

2.提升扶残助残社会化水平。鼓励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推动社会助残服务业发展,积极培育助残公益组织,打造狮子会松古服务队等公益助残服务品牌。持续开展“阳光助残”、“无障碍观影”等志愿服务活动,让更多爱心人士参与志愿助残服务,营造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七)聚焦夯基垒台,全力打造务实创新的残疾人工作组织体系

深化残联改革,强化党建引领,夯实基层基础,充分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加强协会建设,持续推进“清廉残联”建设,通过改革机构设置、优化管理模式、创新运行机制、改进服务方式、转变工作作风,全面推进残联系统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夯实基层残联组织,推进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倾、服务前移。努力打造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实、服务质量优的队伍,更好成为政府与广大残疾人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开展多种形式的干部教育培训,提升残联系统干部综合素质;加强残疾人专门协会建设,完善专门协会管理机制,加大对专门协会活动开展、资金保障等支持力度,积极开展各项助残活动。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