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
(松阳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松阳县文广旅体局紧紧围绕稳进提质、塑造变革的工作导向,深化文旅融合,推动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我县获山区26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实绩评价全省第4名,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工作评价全省第9名,获评浙江文旅助力探索共同富裕十佳县(市、区)。明清古街上榜全国非遗旅游街区,三都乡上田村上榜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田园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入选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松阳高腔戏曲电视剧《红色浙西南》获第十八届中美电影节和电视节“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奖”。
(一)抓实重点,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1.稳步推进项目建设。县固定资产投资报送重点项目投资3.7亿元。瓦窑文旅综合体项目(新开工):1-12月完成投资8653万元,完成项目年度投资计划的173%。清露乡隐旅游度假区(续建):1-12月完成投资9150万元,完成项目年度投资计划的183%。南山大健康文化园(续建):1-12月完成投资3499万元,完成项目年度投资计划的174.9%。卯山森林康养项目(续建):1-12月成投资2690万元,完成项目年度投资计划的134.5%。全民健身中心(续建):1-12月完成投资13012万元,完成项目年度投资计划的130%。
2.筑牢文旅行业保障体系。推出个性化纾困措施,对旅游企业与网络平台合作的佣金给予50%的补助。出台《松阳县金融支持民宿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出民宿“商誉贷”、金融减息让利等政策。截止目前,我局牵头兑现生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政策资金、县内外旅行社游客来松组织奖励、县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等各类奖补资金1036万元。开展“欢天喜地游丽水”文旅促消费券大派送活动,发放消费券金额总计35万元,合计拉动旅游消费660余万元。对文旅从业人员多维度开展培训工作,2022年共举办“松阳工匠”系列培训、“松阳味道”餐饮服务人员技能提升等培训4次,共培训280余人。
3.深化文旅体品牌建设。三都乡上田村上榜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大东坝镇横樟村和茶排六村自然村入选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培育名单,双童山山地休闲运动基地获评长三角地区体育旅游精品项目。青龙湖皮划艇运动基地、原舍揽树4家单位成功入选“丽水山景”示范基地名单,在第三届“浙宿好礼”乡村民宿伴手礼大赛中,桃·香氛(有桥民宿客栈)、乳酥鲜花饼/花果牛轧糖(叶子庄园)获综合奖,松阳端午茶(有桥民宿)获共富奖。陈家铺村入选浙江省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2021年度实践案例评选最佳案例,完成微改造示范点市级民生实事项目建设,22个微改造示范点通过市级认定。田园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入选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明清古街入选2022年全国非遗旅游街区和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松阳乡村非遗精品路线入选浙江省首批非遗旅游线路,田园松阳传统工艺工作站入选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创建单位,豆腐工坊入选省级非遗工坊创建单位。打造非遗主题街区,挂牌22家非遗店铺。持续抓好百县千碗品牌打造,完成百县千碗十大小吃、十大冷盘的拍摄,《逛吃逛吃游松阳》百县千碗美食专题节目在浙江经视等平台播出,参与全市百县千碗美食进省文旅厅食堂活动,组织松阳百县千碗美食进酒店、进景区、精品民宿。
4.抓好旅游市场营销。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自媒体开展宣传,推出“智慧民生”短信触发项目,为来松游客推送文旅资讯。加强与白日梦、碧山国际旅行社等高端旅行平台开展合作,推出《“松阳故事”研学手册》中英文版,打造松阳研学品牌。推出“古村探秘·走进山川云海”自驾游线路、“山野运动”康养旅疗线路产品。双童山景区、桃野等5处入选“百佳网红打卡点”。完成“山水陆空”中国最美户外天堂专题片(松阳站)拍摄,对接央媒采风团、浙江卫视等媒体开展宣传活动10余场。深耕长三角客源市场,参加和举办“杭州疗休养推介会”“乘着衢宁高铁游丽水”、共同富裕共享非遗“云购非遗”、《帐篷下的年味》网络直播、“第十五届中国茶商大会·松阳云上香茶节——松阳香茶”营销专场、“松阳年货·云上屯”等活动。与阿里巴巴合作,开展“旅居计划”千幢老屋推广,助力松阳老屋招商。开展疗休养资源推介,安吉、南浔均有大批百人团的一线职工来松开展疗休养活动。
(二)文体惠民,推进优质服务共享
1.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浙文惠享”民生实事工程,建设完成60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2个城市书房,7个乡村博物馆成功创成第二批省级乡村博物馆。实现全县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全覆盖。坚持政府、市场、社会有机联动,探索灵活多样的激励机制,推动文化展示活动走进各类公共空间,用文化星火积蓄生活诗意、涵养城市温度。文里三庙文化驿站与社会团体、培训机构等合作,开展中秋拜月、吉他音乐会、“汉风雅韵”汉服秀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探索跨界融合文化惠民新途径,持续推出儿童剧、宋韵点茶、流动博物馆、小小讲解员等活动。年均送戏下乡100场,送书下乡10000册,送展览下乡50场,文化走亲10场。县级四馆实现免费开放、错时开放且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6小时,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文化分馆错时开放且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2小时。非遗馆实现“每周剧场”不间断。文化馆的“圆梦四季”和图书馆的“田园梦心悦读”免费培训班深受百姓喜爱,全年共开展140余个班次。
2.加快发展体育事业。一是有序推进县级民生实事建设,1个村级全民健身广场、4个百姓健身房、4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已完工并验收。完成改造提升羽毛球场、地掷球场及篮球场3个基层体育场地设施。二是强化基层体育设施建设,推进气排球馆、击剑馆、乒乓球馆的建设,完成环丽步道验收。完成全县各乡镇街道室外健身路径器材维修保养维修更换。新增机关企事业单位错时开放体育场地3个,对接“浙里健身”数字化平台建设。三是抓好群众体育工作,举办全国业余围棋公开赛、中国·松阳体旅融合高峰论坛、浙江省体育局送体育下乡、全民健身周等赛事活动。四是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辅助指导体育校外培训机构纳入全国监管平台。举办县第38届中小学运动会、中小学生游泳比赛、中小学生篮球比赛。做好参加省运会皮划艇、攀岩、田径、篮球等项目运动员的训练、比赛等后勤保障,松阳运动员在全国皮划艇锦标赛上获1金1银,在浙江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皮划艇比赛上获2金4银的好成绩。少体校顺利引进1名优秀运动员落户松阳。
(三)守正创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1.做好非遗项目传承保护。加强非遗项目、传承人动态管理,完成松阳高腔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松阳县非遗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评估。完成第六批省级非遗项目、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及省级非遗工坊申报,田园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入选省级保护区。开展高腔抢救性记录和作品创编工作,抢救记录98支曲牌,松阳高腔现代戏《江南秘境》(暂名)完成剧本初稿。积极探索松阳高腔“时髦”的新玩法,与FM93合作,打造“后生计划”,松阳高腔白兔记后传《拜刀记》选段火爆全网。松阳高腔受邀参加央视文艺节目中心《一鸣惊人》栏目。松阳高腔戏曲电视剧《红色浙西南》荣获第十八届中美电影节和电视节“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奖”。
2.扎实推进文物保护工程。完成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青云塔和西三蔡氏民居的修缮和初验,完成红色革命文物保护及展示利用项目的收尾工作,文物平安工程二期进入尾声。持续推进全县域生态博物馆群项目建设和后期活化利用,星空博物馆已完成主体建设,砖窑博物馆主体工程建设基本完工。
3.深入推进“拯救老屋行动”二期项目。持续推进项目调查摸底和宣传发动,拯救老屋年度总投资1400万元,修缮完成42幢老屋。总结拯救老屋工作机制和实践经验,出版《拯救老屋行动松阳实践》。《这里是我们的家——“拯救老屋”的松阳实践》视频课程获浙江省文物局推荐,入围国家文物局“文博精品共享课程”。松阳三庙(文庙城隍庙)文物利用入选国家文物局优秀案例。
(四)强化监管,维护文旅行业安全
1.加强安全体系建设。一是提高风险管控能力,重点开展旅游领域安全生产除险保安、防汛防台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落实安全指标考核,与全县55家文旅企业签订《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委托江泰对我县文旅体企业(项目)、文保点等开展安全隐患评估检查,开展常态化的安全生产检查,共检查企业(场所、单位)400余家次,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200余个,开展夏日安全生产“百日攻坚”工作,组织检查人员检查文旅企业共1200余人次,对发现的隐患均已确保落实整改。二是做好广电安播工作,共组织4次涉及广电安播四个项目的培训和应急演练,开展党的二十大前广电安播专项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指挥协调、协同作战和排除故障的能力,切实保障重保期期间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三是开展文物安全检查,定期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巡查,对博物馆进行安全和消防专项检查。截止目前,共开展文物安全巡查70余次,出动巡查人次230余次。四是加强行业疫情防控巡查力度,对巡查出的问题要求限期整改,截止目前,约谈提醒3家,停业整改13家。
2.强化行政执法力度。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认领省事项494项,行政检查事项264项,行政处罚事项228项,行政强制事项2项,事项认领率、入驻率100%。截至目前,执法队已开展文化旅游及体育市场检查741人次、检查对象341家次,“双随机、一公开”检查49家次,全部做到行政处罚信息网上公开。强化跨部门联合执法,充分加强与宣传部、市监、公安、交通、消防、卫健等部门沟通联络,移送案件1件至公安,牵头开展跨部门双随机检查5次。
3.优化行政审批工作。深化“证照分离”和“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群众办事优质服务。截至目前,我局共完成群众服务办件量521件(其中,承诺件42件,即办件479件),完成120项权力事项接入政务服务2.0平台。落实窗口服务能力100%到位,事项审批件100%过2.0平台,即办率、网办率、掌办率、跑0次率、承诺期限压缩比均实现100%完成。
二、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松阳县文广旅体局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探索文旅深度融合路径,加强业态培育,优化公共服务,强化营销推广,争取山区26县旅游业高质量考核全省前茅,乡村旅游模式成为全省样板,奋力实现文旅体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以守正创新引领文化高地建设
1.打造松阳新时代文化标识
实施文化金名片工程,加强松阳特色文化的提炼和活态呈现,打造松阳高腔、拯救老屋、茶文化、卯山文化、红色文化、松阴溪水文化、诗词文化等一批具有松阳辨识度的新时代文化标识。松阳高腔传承中心(老剧院)建成并投入使用,开展常态化高腔演出。谋划松阳高腔IP城市形象,开发一批松阳高腔衍生文创产品,推动高腔融入多元场景。打造“松阳好腔调”,推动高腔与本土音乐、流行音乐等相融合,继续推出一批活力范、时尚感的松阳高腔新时代作品。举办松阳高腔艺术节系列活动,继续开展松阳高腔抢救性记录工程,复排创编一批剧目。持续深化拯救老屋行动,推进拯救老屋数字化应用场景实战应用,深化已修缮老屋的活化利用。进一步梳理老屋资源,开展“旅居计划”千幢老屋推广,打造都市人向往的“第二居所”。启用拯救老屋南方培训基地,打造“拯救老屋”主题培训线路,吸引广大学员来松来学习考察。
2.推进文艺精品创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抓好文艺创新,进一步唱响时代主旋律,努力打磨出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美誉度的戏剧、歌舞等文艺精品。创作一批以共同富裕、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歌曲、小品等文艺作品。同时,积极推进传统戏剧与现代接轨,使其走进当下年轻人的文化生活。创编松阳高腔现代戏《江南秘境》。
3.深入推进文化基因解码和转化
分析松阳特色文化形态,建立文化基因库,传承和运用优秀文化。积极申报松阳高腔为省文化基因解码转化利用示范项目。在20个文化基因解码成果初步完成的基础上,细化文化基因颗粒度,加大文化基因的转化利用。拍摄一批文化基因解码短视频,开展一次文化基因解码成果展,举办一场衍生文创产品大赛。组建松阳非遗协会。
(二)以项目建设驱动文旅体深度融合
把项目建设作为文旅工作的主抓手、主战场、主引擎,全力以赴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持续增强文旅发展后劲。
1.抓好重点项目
一是抓好续建项目。瓦窑文旅综合体项目年度计划完成投资5000万元,新建地块土建工程基本完工,推进保留区块房屋改造。卯山森林康养项目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000万元,加快推进项目内部装修。清露乡隐旅游度假区项目年度计划完成投资5000万元,双童风情街完成建设并投入试运营,双童度假酒店区块加快建设。南山大健康文化园项目完成建设并投入试运营。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
二是谋划新建项目。主要包括黄家大院提升、抽水蓄能景区、卯山文化园、箬寮景区提升、城市文化客厅、体育公园、寨头摄影园改造等。
2.推进微改造精提升项目
利用“绣花”功夫,以小点位、微更新为出发点,大力实施微改精提工程,年内完成20个以上市县级示范点项目认定。实行微改造全生命周期系统管理,建立贯穿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闭环,统筹城乡资源更新全过程。推进明清古街、古市老街、三都酉田、梦里峡居、星空博物馆、高腔传承中心、拯救老屋南方研学基地、国家传统村落公园游客接待中心、雅溪口雅遇民宿、大乐之野小后畲民宿综合体等项目。
(三)以多元业态提升产业发展效益
充分盘活全县文化、饮食、民宿等资源,结合露营、研学、越野等业态,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文旅产业发展效益。
1.实施“五百五千”工程
“百县千碗”,加大“百县千碗·松阳家宴”品牌影响力,举办松阳家宴推荐官(美食讲解员)评选、松阳家宴进省级机关食堂等系列活动,鼓励松阳特色餐饮进驻“处州府城”,完成3家省级百县千碗体验店创建工作。
“百县千宿”,新增3家以上省级旅游等级(文化主题)民宿,积极引导星级酒店提升服务品质,创新户外露营、房车营地等住宿体验。以省“百县千宿”试点县为契机,重点推进“旅居计划”千幢老屋推广,深化老屋活化利用,将松阳打造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服务优质的特色山居民宿胜地、旅游富民浙宿样板地、中国民宿产业新高地,让松阳成为都市人向往的“第二居所”。
“百县千礼”,举办文创产品设计大赛,开发松阳高腔等文化元素伴手礼和手工创意产品,丰富文化产品开发、供给,不断推动文化产业链条向纵深拓展。
“百县千艺”,立足传统村落、街区、文化礼堂等点位,整合民间团队、非遗传承人、文艺志愿者等群体形成“乡村艺术师”品牌,以街头艺术、雅集展演、后备箱文艺等表现形式“妆点”文旅空间。鼓励表演群体利用不同类型的空间载体,拓展中小型旅游演艺空间。
“百县千集”,持续常态化开展松阳老街、文里大集,支持景点、古村、民宿设计不同主题、不同特色的市集,开展形式多样的“淘”市集。西入口商业街区、双童山风情街投入运营,推动老街创建省级夜间文旅消费街区,提振文旅消费夜经济。
2.打造串珠成链项目
以“一心、一带、五区”空间发展格局,深化百城千镇万村景区化建设,串联乡村旅游线路,推进各类特色资源串珠成链、串点成线,提升乡村旅游品牌。深化一乡(镇)一链,推动每个乡(镇)形成一条特色线路,打造一批乡村旅游景观带,争取每乡(镇)线路内游客逗留时间可达一天以上。统筹各部门建设资源,通过微改造精提升项目,实现全县每个乡(镇)都有微景观和打卡点位,点燃乡村旅游的星星之火。
3.创建多元文旅品牌
争创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家省级产业融合示范基地,3家以上“丽水山景”示范基地。年内新增2家省级3A级以上景区镇(乡、街道),10家以上省级A级景区村庄,陈家铺村金3A景区村庄通过验收。打造高品质研学旅游产品,挖掘、培育、打造一批松阳文旅IP(松阳香茶、煨盐鸡等)。推进体育现代化县创建,力争2023年创成“全国围棋之乡”。
4.培育活力文旅业态
培育康养度假、研学旅游、摄影旅拍、露营越野等年轻态、活力范、时尚感的文旅产业。继续支持双童山、大木山、星辰山等景区发展越野车、热气球等受年轻人欢迎的业态。举办露营大会,丰富“露营+”模式。推出创意营销内容和旅游产品,做精“微旅游”文章,围绕松阳老城、松古灌区、新兴茶乡、象溪雅溪口、叶村艺术部落等片区推出新的旅游线路,做好研学线路产品的宣传推广。
(四)以服务提质释放惠民红利
加强城市书房、文化驿站、乡村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开放,不断延展服务半径。不断丰富公共服务供给,持续提升服务水平,释放惠民红利,提高群众获得感和满足感。
1.加强公共服务阵地建设
一是高质量建设“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完成省级民实事(文化驿站、乡村博物馆、城市书房)建设任务,打造新型文化空间,开展“最美文化艺术空间”评选。推进张玉娘诗文馆提升项目,把张玉娘诗文馆打造成国内首个女性诗词主题馆。推进县图书馆改造提升,推进生态博物馆项目建设,完成在建生态博物馆收尾工作,完成星空博物馆、恐龙馆布展。
二是加强文保单位活化利用。全面梳理县域文保闲置资源,深化文旅融合。按照“文里之外·老街之中”的工作要求,将汤兰公所打造成松阳记忆馆,推进药皇宫活化利用,利用何连奎故居开展共富工坊展陈。提升中医药广场业态,常态化举办非遗夜市、文化展演活动。开展全县乡村博物馆讲解员培训和管理运营指导,建立常态化运维机制,全力打造“永不闭馆”的乡村博物馆品牌。
三是加快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完成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并投入运行,规划建设龙湖体育公园,推进体育民生实事项目建设,完成水南街道全民健身中心,完成乒乓球馆、气排球馆、击剑馆改造工程。持续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学校错时开放体育场地设施工作,年内计划在全县范围内错时开放单位达11家,争取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7平方米。
2.优化公共服务供给
一是持续丰富群众文体活动。办好二十四节气-农民文化节,持续开展送戏下乡、送文化下乡等活动,全年送戏下乡200场。探索跨界融合文化惠民新途径,持续推出儿童剧、宋韵点茶、诗词朗诵、艺术展览、流动博物馆等融合性活动。举办全国业余围棋公开赛、全国露营大会、田园松阳半程马拉松等大型体育赛事活动,举办第十届全民运动会、全民健身周。
二是全力打造文化服务品牌。做强“圆梦四季”“书香松阳”品牌,开展第二届“书香松阳”朗读大会,营造全民阅读氛围。打响“松博”特色社教研学活动品牌,举办点单式社教活动,争创省级研学基地,继续深化挖掘和整理博物馆馆藏文化资源,开发文博文创。结合“双减”工作,提升“花开向未来”品牌赛事,举办系列选拔赛。
三是全面激活各类文艺资源。启动文艺星火赋美工程,让文艺像星星之火遍布城市、融入乡村、美化全社会。全年在古村落、历史街区、乡村博物馆、工坊、生态公园等点位组织非遗传承人、三团三社文艺能人、院校师生等开展嵌入式文艺演出,打造多点、高频、流动的文艺景观,提升全域文化品位和艺术气质。发挥“文化圆梦大使团”的力量,开展进军营、消防、校园、敬老院等文化志愿活动。
(五)以数字化改革激发发展活力
推进“拯救老屋”场景应用、体育场地开放数字化平台等一批让群众有感、治理有效、实用好用的重大应用建设和推广。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加快发展数字化文旅消费新场景,探索发展平台化、集成化、场景化增值服务,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推进“浙里文化圈”建设,打造数字看书、展览、艺培、演出、雅集、知礼仪等数字文化服务。做好“松阳县数字文旅应用系统”“图游松阳”手绘导览、“一机游丽水”松阳窗口等智慧旅游平台的后期利用和不定期优化。
(六)以精准营销提升松阳知名度
全力打造“在松阳,遇见美好”文旅品牌,从旅游、旅居、隐居多层次广角度宣传秘境之美,重点围绕上海和长三角市场做好市场营销。以古村探秘、田园问茶、老街寻味、山居旅拍、山野探趣、乡建打卡等内容为包装,传递传统文化与新兴文化相融合的冲击感。策划并推出“文动松阳”“声动松阳”“舞动松阳”“潮动松阳”等系列创意营销短视频及音频,多维度呈现“松阳的美好”。(“文动松阳”:以邀请作家、诗人等文学爱好者为松阳撰写美文、诗歌等形式,用文字讲述“松阳故事”;“声动松阳”:以收录松阳的自然、古村、农耕、非遗百工等的声音素材,推出白噪音、空境氛围、歌曲MV、创意乐曲等视频、音频;“舞动松阳”:结合自然风景、艺术建筑、网红古村等点位,通过植入舞美、律动等形式,持续热捧松阳的网红打卡点;“潮动松阳”:结合康养旅疗主题,推出瑜伽、跑山、太极、皮划艇等体旅新风尚及养生美食的内容。)
(七)以有效监管守牢文旅安全底线
1.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
强化思想引领加强理论武装,高度重视安全播出工作,充分认识广播电视安全对国家政治安全、文化信息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意义。严格责任落地,完善工作机制,重视舆情管控,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思想保障。
2.时刻拧紧党风廉政建设总开关
落实“一岗双责”,严字当头、实字托底,督促干部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和工作制度,规范自身言行。对党员干部“有异常”“不对劲”及时提醒教育、咬耳扯袖,防止“小毛病”变成“大问题”。
3.加大行业安全监管力度
正视短板问题,抓好安全防范,加大对文物、星级饭店、景区、项目建设等行业安全问题的监管力度;加强新业态监管,出台《松阳县旅游新业态项目多部门全过程联合监督管理办法》,继续推进4A级景区新业态项目数字化安全监管平台建设。压实工作责任,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大宣传”工作,落实“浙江省旅游安全监管在线”平台建设工作,坚决守住安全底线。持之以恒抓好疫情防控,继续贯彻落实上级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抓好文旅行业疫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