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标超额完成省市县民生实事项目。
残疾人就业帮扶稳步推进。通过机关单位定向招考、企业助力异地就业、创业资金扶持、就业技能培训四大举措,拓宽就业渠道,促进残疾人增收致富。联合人劳社保局、如常集团等举办就业专场招聘会5次,完成残疾人稳定就业36人;面向残疾人定向招聘编外1名、公益性岗位专职委员11名;实施创业扶持、贷款贴息等帮扶救助116人,补助金额97.39万元。康复救助服务精准实施。完成康复救助孤独症儿童22名,建档率、回访率、满意率均为100%,完成率122.22%,建成“小月芽”省级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入训儿童46名,为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服务共365人次;超额完成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改造。任务数10个,实际完成20个,完成率200%。特殊群体居住环境提升。开展了72户残疾人家庭净居亮居和无障碍改造,超额完成县民生实事50户任务。
二、有效完成省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任务。
残疾人之家建设取得新成效。和财政局联合印发《松阳县“残疾人之家”规范化运营管理考核办法》,今年新建成“残疾人之家”6家,全县共建有残疾人之家20家,共为472名精神、智力和重度残疾人提供庇护照料服务。
三、扎实推进两个省级试点项目。
围绕无障碍设施标准化、规范化,扎实开展2023年建设任务,从居家环境改造和景区、社区、乡村无障碍建设双管齐下,古市旧市社区已通过省级无障碍社区市初评,40余个服务场所、部分道路、公共设施完成无障碍改造,乡村共享无障碍设施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全面通过省级验收,全链条无障碍先行区创建也及时向省残联上报了进展情况。
四、高质量开展国家标准文本研制。
全力推进国家标准《人类工效学 家居无障碍设计导则》编制工作,残疾人需求入户调查、实验室数据验证、国家标准文本编制等阶段工作均已按期完成,并取得阶段性成果。8月通过中国标准化研究院TC7审查后形成报批稿,已按期提交国标委进行报批,获中国残联高度肯定。
五、积极申报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县。
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难点,积极和省残联沟通对接,按要求完成了申报前期各项任务,6月15日向省住建厅和省残联提交了申请报告和相关佐证材料,成为了我省5个申报创建市县之一,召开创建工作动员部署会,制定并印发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各项创建工作,目前已召开了五次创建工作推进会,发布了全国首个“县域无障碍环境建设指数”。
六、全力推进残疾人托养中心二期建设。
建筑总用地面积548.3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744.49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一幢地上6层、地下1层的残疾人医养中心大楼,概算总投资2981.55万元。上半年完成立项、项目建议书、可研、环评、初步设计、电缆迁改等前期工作,8月23日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地下室和第一层楼板浇筑。
七、及时完成第三代残疾人智能证换发。
组织县、乡、村残联工作人员及时开展贴心换证和暖心服务,主动做好入户照片采集和相关信息收集,制证后统一开展送证换证上门服务,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做好宣传,8月底完成各类残疾人第三代智能化残疾人证换发10864人,其中:视力红卡1276人、听力、言语、肢体、精神、智力、多重蓝卡9588人;其中换证期间注销46人。
八、多项举措助力残疾人共富行动。
积极协调中国狮子联会浙江代表处、浙江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松阳县慈善总会签订了三年扶残助残战略合作协议,中国狮子联会浙江代表处捐赠我县“净居亮居”项目资金140万元,县内动员8家爱心企业募捐了浙西南残疾人共富基金62万元,助力我县残疾人在共同富裕和现代化道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九、多方借办开展各项助残活动。
联合文广旅体局举办了全县第三届残疾人运动会;结合残疾人主题节日、融合体验、公益讲座、政策宣传等联合卫健、团委、妇联、乡镇(街道)和社区开展残健共融活动26场次,与会人员约30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联合各残疾人专门协会开展“阳光助残”“无障碍观影”“圆梦微心愿””关爱脊髓损伤”、残疾预防等惠残活动12场,全面营造了扶残助残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