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县2022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绩效自评报告
省文化和旅游厅:
根据《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开展2022年度中央及省级对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转移支付资金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松阳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对开展2022年度中央及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的预算执行情况作绩效分析,自评报告如下:
一、绩效目标分解下达情况
(一)中央下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转移支付预算和绩效目标情况。
中央下达《浙江省财政厅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浙江省文物局关于下达2021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的通知》(浙财文号〔2021〕47号)、《浙江省财政厅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提前下达2022年中央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补助资金的通知》(浙财文〔2021〕46号)浙财文〔2021〕46号、《浙江省2022年第二批中央支持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补助资金的通知》(浙财文〔2022〕14号)《浙江省财政厅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下达2021年第二批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的通知》(财教〔2022〕89号、浙财文〔2022〕14号),共下达我县预算资金325.5万元。
(二)省级资金安排、分解下达预算和绩效目标情况。
浙江省下达《浙江省财政厅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提前下达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补助资金的通知》(浙财文〔2021〕38号)、《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浙江省文物局关于下达2021年浙江省文化和旅游专项资金的通知》(浙财文〔2021〕3号),下达我县预算资金476万元。
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一)资金投入情况分析。
1.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分析。
2022年中央及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共计801.5万,实际到位801.5万,资金到位率100%。
2.项目资金执行情况分析。
2022年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站、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公共文化场馆场馆免费开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运行、维护、管理以及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文物保护及维修、松阳高腔的传承保护发展。截止2023年2月828日,该专项资金已使用735.5万元,执行率为91%。
3.项目资金管理情况分析。
我县严格按照《关于印发浙江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浙财教〔2013〕229号)、《松阳县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松政办发〔2016〕166号)及《关于印发松阳县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松财行〔2017〕156号)文件精神,专项资金按照“目标管理、鼓励发展、突出重点、公平分配、专款专用”的原则进行使用,未发生部门切块或挪作他用等情况。
(二)总体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一是夯实公共文化服务基础。深入实施“浙文惠享”民生实事工程,建设完成60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2个城市书房,1个文化驿站,7个乡村博物馆成功创成第二批省级乡村博物馆。实现全县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全覆盖。县级四馆实现免费开放、错时开放且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6小时,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文化分馆错时开放且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2小时。古市镇综合文化站和水南街道寺岭下文化礼堂被评为2022年浙江省公共文化场馆服务功能拓展先行先试验收优秀等级,大东坝镇茶排村文化礼堂被评为良好等级。二是推进优质文化共享。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非遗馆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探索跨界融合文化惠民新途径,让优质服务成为精神共富的催化剂。持续推出儿童剧、宋韵点茶、朗诵、流动博物馆、小小讲解员等融合性活动。推动松阳高腔与年轻态、活力范、时尚感元素结合,与FM93合作,打造“后聲计划”,推出松阳高腔白兔记后传《拜刀记》,松阳高腔戏曲电视剧《红色浙西南》获“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奖”。送戏下乡292场,送书下乡3.5万册,送展览下乡228场,文化走亲24场。非遗馆每周剧场演绎不断,极大地丰富了百姓的精神需求。持续推进数字文化建设,打造“浙里文化圈”数字看书、展览、艺培、演出、雅集、知礼仪等数字文化服务。三是探索文化惠民新路径。坚持政府、市场、社会有机联动,探索灵活多样的激励机制,推动文化展示活动走进各类公共空间,用文化星火积蓄生活诗意、涵养城市温度。文里三庙文化驿站与社会团体、培训机构等合作,开展中秋拜月、吉他音乐会、“汉风雅韵”汉服秀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持续推出儿童剧、宋韵点茶、流动博物馆、小小讲解员等活动。2022年文化驿站工作被县委县政府评为金牛奖。三都乡松庄村探索开展“艺术共享”的乡村实践,举办“村口的涂鸦”农民画展,邀请村民亲自参与创作,获得人民网、浙江新闻客户端等各级媒体的关注报道。按照“品质化、景点化、网红化”思维,打造新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陈家铺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依托引进的先锋书店、云夕摩加等公共文化空间,培育“民宿+文化+美学+艺术”等新业态,成为“乡土味”和“高品位”兼具的乡村文化公共空间,成为本地群众和外来游客的“微旅行”打卡点。
2022年,我县项目预期目标已完成,财政收支未发生重大问题。项目的各个阶段严格按照财政标准执行,资金全部用于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本期项目实施完成后,各项指标均达到并超过了预期效益目标。
(三)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产出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数量指标。
一是高标准完成省级民生实事项目。2022年松阳县新建农村文化礼堂37个,文化驿站1家,城市书房2家,15分钟品质文化圈60个,乡村博物馆7家,100%完成省级民生实事建设任务。二是公共文化设施人均藏书量年新增≥0.05册。三是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文化专兼职人员每年参加集中培训时间≥5天。2022年“圆梦四季免费开放培训班”共开设了春夏秋冬四期86个培训班。举办“喜迎二十大同走共富路”2022 年系列文化专项培训班包括灯光音响基础操作、戏剧表演、摄影 、广场舞等培训,同时,组织乡镇文化员、村文化礼堂管理员、民间剧团等人群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每年选送培训人员百余人。达到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每年参加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的标准。四是县级以上公共文化机构从业人员每年参加脱产培训时间≥15天。完善人才队伍培养机制,把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纳入干部培训计划和当地党校、行政学院教学体系。组织开展2022“文旅融合助推山区共同富裕发展”全县文化旅游人才培训班,乡镇街道分管领导、文化员、文化系统干部参与脱产培训;同时,选送业务干部参加省、市业务培训。达到全县公共文化机构从业人员每年参加培训时间不少于15天。五是公共文化场馆功能拓展先行先试试点验收优秀率≥90%。古市镇综合文化站和水南街道寺岭下文化礼堂被评为2022年浙江省公共文化场馆服务功能拓展先行先试验收优秀等级,大东坝镇茶排村文化礼堂被评为良好等级。 (2)质量指标
一是以标准化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高质量发展,开展送戏下乡292场,送书下乡3.5万册,送展览下乡228场,文化走亲24场。送文化下乡、文化走亲完成率100%。二是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完成情况。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非遗馆均实现免费开放,错时开放且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6小时,乡镇综合文化站、古市镇文化馆图书馆分馆、大东坝镇文化馆图书馆分馆错时开放且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2小时。充分发挥各自场所、设施设备在群众文化生活中的主阵地作用,免费开放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2.效益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一是乡村文艺团队“三团三社”乡镇覆盖率100%。积极开展乡村文艺团队“三团三社”培育,每个乡镇均组建“三团三社”乡村文艺团队。二是群众文化活动线下服务参与人次增长率≥3%。通过送戏下乡、送展览下乡、送电影下乡、送书下乡,积极开展等多种方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夯实“圆梦四季”“我们的节日”“民俗文化节庆”等文化惠民品牌。2022年群众文化活动线下服务人次有较大增长。三是公共文化机构线上服务人次增长率≥3%。2022年,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非遗馆均完成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通过公众号、慕课、数字图书馆、直播等线上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四是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得分43.68。
3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2022年,通过项目单位上报的数据统计,社会公众对松阳县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指标达到75.9%。全民艺术普及率75.5%。
三、偏离绩效目标的原因和下一步改进措施
已完成全年绩效目标。
四、绩效自评结果拟应用和公开情况
松阳县公共文化工作在项目管理、资金使用、绩效监管等各方面工作,基本达到预期使用绩效,项目预期目标完成100%。我县将绩效自评结果作为以后年度项目立项和经费支持的重要依据。通过这次绩效自评,对效益好的项目予以保留,下一年度的预算优先安排资金;对效益差的项目取消或者缩减资金安排。利用此次绩效自评结果,将促进项目单位增强责任和效益观念,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项目完成后对绩效自评结果在松阳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公示栏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