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索引号: 00266443_3/2020-00789     发布机构: 县统计局     发布时间: 2020-09-10 14:58:18点击数: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松阳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松阳县统计局

2011325

 

2010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实施三县并举发展战略,全面推行两区建设,全县经济呈现高开稳走的发展势头。三大产业不断拓展,三大需求协调拉动,三大收入稳步提高为松阳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一、综  合

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据初步核算,2010全县生产总值突破40亿元,达46.28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增速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0亿


元,增长5.0%,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8.84亿元,增长19.3%,加快4.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8.04亿元,增长11.9%,加快0.7个百分点。经济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型。2010年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7%,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超过第产业1.7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7.4:31.8:40.8调整为2010年的20.3:40.7:39.0三次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分别为7.6%55.5%36.9%经济外向度14.0%,比上年提升6.2个百分点

2010年,财政总收入4.04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地方财政收入2.55亿元,增长16.1%,增速分别比上年提高4.26.7个百分点。全县税收收入3.44亿元,增长9.0%,加快7.1个百分点,其中地方税收收入1.94亿元,增长11.4%,提升11.1个百分点。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251人,其中610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9%,比上年末上升0.06个百分点。

二、农业和农村建设

农业生产发展平稳。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8.65千公顷,减少5.8%。其中:粮食作物面积10.62千公顷,减少9.9%菜籽播种面积1.55千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蔬菜播种面积4.56千公顷减少3.7%。茶园采摘面积7.04千公顷,增长5.4%全年粮食产量5.21万吨,下降7.4%;茶叶0.91,增长3.7%水果产量4.71万吨,下降0.7%;食用菌产值2.10亿元,增长8.2%;蔬菜产量11.85万吨,增长1.9%。全年肉类总产量1.26万吨,比上年下降3.2%。其中,猪肉产量1.00万吨,下降1.0%;禽肉产量0.24万吨,减少10.8%。生猪年末存栏7.87万头,下降1.0%;生猪出栏12.61万头,减少0.6%。全年水产品产量0.21万吨,增长36.8%

农业基础不断改善,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县限额以上农村固定资产投资6.79亿元,增长42.3%。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1.71亿元,增长21.5%。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0.05公顷,增节水灌溉面积0.23公顷。农村用电量6117千瓦时,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1.73万千瓦,增长14.8%年末农民专业合作社307个,其中省级示范性合作社13个,分别比上年增长67.8%30%。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4个。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康庄工程基本完工,全县等级公路通村率和通村公路硬化率分别达100%99.5%全县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85.8%,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42.6%农村安全饮水达标人口16.31全年各类农村劳动力培训8789人,农村危旧房改造投资3.77亿元,广播电视“村村响”、“村村通”工程完成,通讯3G网络工程和数字化电视改造工程全面实施。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发展加快。全县工业总产值跨上百亿元台阶,达101.56亿元,比上年增长49.7%,比上年加快39.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6.62亿元,增长55.0%,提高44.4个百分点。全部工业增加值15.05亿元,增长20.3%,加快5.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到47.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7.27亿元,增长1.7倍,比上年提207.4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8.8%,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大部分产品产量保持增长。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27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产量增长的有23种,占产品总数的比重为85.2%。其中,服装增长24.1倍,中成药增长226.6%,玻璃纤维纱增长114.6%,精制食用植物油增长106.1%,塑料制品增长86.5%,木制家具增长63.2%,钢材增长44.9%,发电量增长31.7%,铜带增长31.6%,摩托车增长23.4%

工业结构逐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7.2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3%新产品产值率15.8%,上升10.9个百分点。

工业效益显著提升。112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

务收入81.46亿元,增长54.0%,比上年提高44.9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5.16%,提升0.85个百分点。利税总额5.18亿元,增长40.8%,其中利润总额3.19亿元,增长57.4%,分别比上年提44.3个和64.5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15.0%,比上年减少12.6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3.79亿元,比上年增长14.9%。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利润总额0.32亿元,比上年增长78.5%;税金总额0.31亿元,下降2.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7.53万平方米,增长139.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1.26万平方米,增长158.0%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投资需求稳中加快。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19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加快12.4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投资21.46亿元,增长15.5%。民间投资比重上升限额以上民间投资15.04亿元,增长33.0%,占全部限额以上投资的70.1%比上年提高9.2个百分点。农村投资较快增长。农村投资6.79亿元,增长42.3%高于限额以上投资增幅26.8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加快全年限额以上工业投资额9.93亿元,增长22.7%比上年加快39.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2.13亿元,增长65.6%

房地产投资力度加大。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70亿元,增长1.1倍,增幅比上年提141.2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分别为4.65亿元和10.02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53.7%41.0%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市场稳中趋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9亿元,增长18.2%,比上年提升3.6个百分点。城乡消费市场协同发展。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2.53亿元,增长18.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46亿元,增长18.3%。家电下乡进展顺利。年末设立家电下乡销售网点33个,全年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量18346台,销售额4005万元。

外贸出口创历史新高。全年自营出口额957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4.8%其中,生产企业出口额9260万美元,增长122.9%;纺织服装出口额1261万美元,增长205.4倍;机械产品出口额7937万美元,增长93.5%,机械产品中不锈钢管出口额7524万美元,增长98.8%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发展加快。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10亿元,比上年增长9.2%,加快7.1个百分点

全县等级公路里程1311公里,比上年增长3.6%全年公路货物周转量10.43亿吨公里,公路旅客周转量1.20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4.3%2.8%年末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9663辆,比上年末增长31.1%,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7738辆,增长38.3%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22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08亿元,下降35.6%;电信业务总量1.14亿元,增长20.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含小灵通)4.51万户,下降7.6%。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6.92万户,增长9.4%。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为19.01线/百人和71.36/百人。全年新增互联网用户(含宽带用户)0.56万户,年末总量1.98万户。

旅游发展势头良好。全年旅游总收入1.82亿元,增长31.6%;接待境内外旅游人数53.47万人次,增长31.0%。其中国内旅游者53.42万人次,增长31.0%;国内旅游收入1.74亿元,增长33.8%。入境旅游者0.05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27万美元,增长8.5%

七、金融和保险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1.73亿元,比年初增加13.31亿元其中,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1.45亿元,增加13.15亿元。年末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31.22亿元,增加5.29亿元,其中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31.03亿元,增加5.23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7.26亿元,增加12.63亿元。

全年保险保费收入1.48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55亿元,增长24.7%;人身险保费收入0.93亿元,增长14.7%。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0.37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财产险赔0.31亿元,增长28.3%;人身险赔付0.06亿元,下降48.9%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电大在校生1499人,全年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389人,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3.8%中等职业教育招生717人,在校生1857人,毕业生677人。普通高中招生1177人,在校生3248人,毕业生847,高中毕业生升学率88.4%初中招生2165人,在校生7146人,毕业生2401人,初中毕业升高中段的比例为97.04%。小学招生2195人,在校生13434人,毕业生2213人;小学毕业生升学比例达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99.93%99.89%,九年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入学99.98%。全拥有幼儿园115所,在园幼儿7170人。

综合技术服务逐步发展。全年财政科技支出1710万元,比上年增长5.4%,占财政支出的1.6%。全年专利申请受理量30项,专利申请授权量43项,发明专利权7项。年末企业标准备案50项,执行标准登记172项,采用国际标准的企业3个。被评为省、市级名牌产品个数分别为4个和14个。已注册农产品商标168个。认证有机食品28个、绿色食品4个、无公害农产品66个,QS取证茶叶企业21个。培育认定县级专利示范企业3个,农业科技特色基地7个。获市级科技进步奖2个。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有文化站20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140千册,文博机构3个,馆藏文物1578件。文物保护区6个,县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省级名录8项。广播电台1座、电视发射和转播台2座。全县行政村的有线电视联网率达100%。有线电视用户数4.80万户,其中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20万户。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85.7%97.0%。电影下乡共放映1229场。共有综合档案馆1个,已开放各类档案75个全宗,共计1.423.19件。

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年末全县卫生机构(含诊所等)4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7个。床位数494张。卫生技术人员87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83人,注册护士280人。全面建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社区卫生服务站31个,社区责任医生179人。全年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人数1073例,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455.15/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全县孕产妇死亡率为零,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1.65‰

体育事业不断进步。全年运动健儿共取得市级以上奖牌22枚,其中金牌13枚,银牌9农村体育健身环境不断改善,新建31个“小康体育村”。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据对城乡住户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7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064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比上年增长6.9%10.9%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年的3.3131缩小为3.194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83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90,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11.8%12.4%。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7.22%,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9.87%,分别比上年上升1.381.09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5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53平方米。年末城镇住户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15辆、家用电脑71空调器114移动电话173农村住户平均每百户拥有摩托车45辆,移动电话148部,彩电111台,电冰箱59台。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人数分别为2.58万人1.62万人和1.14万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19.64万人,95.0%。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85元,第三轮农民健康体检率49.2%。全有敬老院6所,供养五保老人332全县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363农村居民6489,全年支出保障金1078万元慈善机构募集款163万元,慈善求助支出金额165万元。

十一、资源、环境和社会安全

资源保护进一步加强。全年水资源总量23.1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76.8%。全年降水32.45亿立方米增长43.4%。全年总用水量7613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3.4%。其中,生活用水1300万立方米,增长23.1%;工业用水5961万立方米,下降10.8%。万元GDP用水量185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6.0%

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全民义务植树21.4万株,全年造林面积1296公顷,森林覆盖率75.2%,木材蓄积量427.73万立方米,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62136公顷,比上年增长1.1倍。省级林业观光园1个,市级及以上绿化示范村12个、兴林富民示范村8。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07公顷,城区空气质量达标API100)的天数为336天,主要水系监测断面水质三类以上比例达100%全年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1.15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1.19亿元,增长26.5%;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5200万元,下降20.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8.9%,提高23.2个百分点;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99.9%,提升0.7个百分点。

全年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57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15763公顷,增长7.5。其中,绝收面积829公顷,增长25.7

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全年全县共发生各类事故61起、死亡31人、直接经济损失11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和下降3.1%8.3%。其中,道路交通共发生事故44起、死亡25人、直接经济损失1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8%、下降3.8%和增长112.3%;消防火灾事故共发生11起、直接经济损失28万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6.7%18.5%,无死亡人数,与上年持平。全年发生森林火灾4起,减少2起。

注:

1、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其中2006年-2008年按2008年经济普查数据核算后调整。

3、经济外向度为进出口总额与生产总值的比值。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指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单位)和全部房地产投资。

52006年-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按照2010年度指标口径调整。

6、万元GDP用水量按2005年不变价格计算。

72010年为全国人口普查年份,根据国家人口普查有关规定,暂不公布人口及相关数据。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