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松阳县劳动工资统计情况分析
索引号: 00266443_3/2019-00747     发布机构: 县统计局     发布时间: 2019-01-16 00:00:00点击数: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前三季度松阳县劳动工资统计情况分析

 

2018年以来,全县积极应对复杂经济环境的挑战,采取多种途径促进和保障劳动就业,从业人员收入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全县四上单位期末从业人员23076人,同比增加433人,增长2.0%;期末在岗职工(含劳务派遣)22376人,同比增加706人,增长3.3%。从业人员工资总额86478万元,同比增长3.0%;从业人员平均工资37770元,同比增长6.3%。 

 一、主要特点 

1.从业人员就业情况保持稳定。三季度,全县四上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23076人,同比增加433人,增长2.0%。

从经济类型来看,四上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2553人,同比增加372人,增长17.1%,四上私营单位从业人员20523人,同比增加71人,增长0.3%。

从国民经济行业类型来看,由于2017年底新上规两家家政保洁公司,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人员增加最为明显,从业人员期末人数194人,同比增加 152人,增长3.6倍。呈负增长状态的三个行业是房地产业从业人员276人,同比减少38人,下降12.1%;制造业从业人员11286人,同比减少1275人,下降10.2%;采矿业从业人员132人,同比减少14人,下降9.6%。四上企业从业人员数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制造业11286人,占全部从业人员48.9%;建筑业8554人,占37.1%;住宿和餐饮业687人,占3.0%。建筑业、制造业和批发和零售业依然是四上单位从业人员的主力军(见表1)。 

 

1       三季度分行业四上企业从业人员情况

 

行    业

本期(人)

同期(人)

增速(%

全 部

23076

22643

2.0

采矿业

132

146

-9.6

制造业

11286

12561

-10.2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391

352

11.1

建筑业

8554

7421

15.3

批发和零售业

637

460

38.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55

345

2.9

住宿和餐饮业

687

611

12.4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71

68

4.4

房地产业

276

314

-12.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87

212

35.4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94

42

361.9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4

70

177.1

 

2.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稳步增长。前三季度,全县从业人员工资总额86478万元,同比增长3.0%;从业人员平均工资37770元,同比增长6.3%。

从经济类型来看,四上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12906万元,同比增长17.8%,平均工资52104元,同比增长1.0%;四上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73572万元,同比增长0.8%,平均工资36031元,同比增长6.1%。

从国民经济行业类型来看,采矿业、制造业、房地产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工资总额分别下降12.3%、3.5%、1.5%、43.8%,其他行业都呈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及文化、体育与娱乐业工资总额快速增长,分别增长5.7倍和3.7倍。四上企业平均工资除了采矿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别下降4.1%、1.6%和0.1%以外,其他行业均稳步提升,其中租赁与商务服务业工资总额负增长,平均工资却呈现快速增长,主原因是2017年从业人员和工资统计口径包括采茶工劳务派遣公司的从业人员和工资,2018年给予剔除,造成该行业的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增幅存在较大差异。(见表2) 

2         三季度分行业四上企业工资总额及平均工资

行业名称

工资总额(万元)

增幅(%

平均工资(元)

增幅(%

全部四上企业

86478

3.0

3770

6.3

采矿业

275

-12.3

21318

-4.1

制造业

43675

-3.5

40073

7.0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3254

12.4

83438

0.9

建筑业

29353

9.7

33836

-1.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571

14.8

43758

10.6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418

4.3

58887

-0.1

批发与零售业

2016

41.2

31997

1.5

住宿和餐饮业

1741

18.5

25266

8.2

房地产业

1471

-1.5

51076

5.3

租赁与商务服务业

1278

-43.8

37354

118.8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802

5.7

37835

32.5

文化、体育与娱乐业

584

3.7

29495

58.6

 

二、存在的问题 

从全县整体来看,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稳步增长,但从工资结构不难看出,行业之间及不同所有制单位之间收入存在明显差距的问题依然存在。供求出现结构性矛盾,一方面,人才市场对有一定专业特长、技能的劳动力供不应求;另一方面,部分企业人员技能单一,素质较低,观念滞后,安置难度很大,存在“有人无岗,有岗无人”的矛盾现象。 

三、策略和建议 

1.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劳动力素质低,缺乏专业技能,是结构性缺工的主要原因。有关部门要针对不同的就业群体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全面提升劳动者的技能,要整合社会培训机构的资源,要开设形式多样、实用性强的、技术含量高的培训课程,满足企业对各级各类技能人才的需要。    

 2.适当提高低收入行业工资水平,缩小行业收入差距。应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管理与监督,增加透明度,以利于税收调节,并作为调控依据。对部分低收入行业查清原因,监督企业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有关规定,保障中低收入职工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缩小贫富悬殊,缓解行业收入不公造成的矛盾,确保社会稳定。 

 3.依托新能源产业、旅游业及服务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增长,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旅游业及服务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对拉动就业的作用日益明显。要以转型跨越发展为契机,注重培养、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为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提供人才支撑。同时,着力挖掘吸纳就业的潜力,把产业的发展壮大、转型升级和促进就业纳入到当地就业发展规划中去。充分发挥服务业就业弹性高的特点,积极鼓励、帮助和扶持新型服务业的发展,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做大做强相关行业和企业,不断拓展新的就业门路。

 

               

                                                    徐 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