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松阳县消费品市场运行分析
索引号: 00266443_3/2019-00742     发布机构: 县统计局     发布时间: 2019-01-16 00:00:00点击数: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前三季度松阳县消费品市场运行分析

 

今年以来,我县积极贯彻落实稳增长、扩内需、促消费等各项政策措施,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消费市场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活力释放,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消费品市场基本情况

前三季度,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76亿元,同比增长11.8%,较上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增速比全市平均高出0.4个百分点,居全市第5位(见表1。按销售所在地分,乡村快于城镇。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50亿元,增长12.5%,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6.26亿元,11.6%;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30.15亿元,增长10.5%,餐饮收入4.61亿元,增长20.9%。据商务部门统计:全县网络零售额14.20亿元,同比增长35.9%。

1  

前三季度丽水市分县(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情况表

 

县市区

社零总额(亿元)

增速(%

增速排位

丽水市

488.92

11.4

--

莲都区

140.09

9.9

9

青田县

85.62

13.0

2

缙云县

65.11

10.5

7

遂昌县

41.73

10.2

8

松阳县

34.76

11.8

5

云和县

23.57

12.3

3

庆元县

29.23

12.0

4

景宁畲族自治县

24.20

11.6

6

龙泉市

44.61

14.1

1

 

二、主要特征

(一)拉动第三产业增长的重要力量。

前三季度,全县批零住餐业增加值10.3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0.3%,增速高于第三产业2.1个百分点,对第三产业增长贡献3.2个百分点。批零住餐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为29.4%,对第三产业经济增长贡献率由上半年的34.8%提高至38.6%,是第三产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二)四大行业发展势头良好。

1.金属材料和药品类两大行业拉动批发业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县批发业销售额50.73亿元,同比增长29.4%,比上半年提高4.6个百分点。其中,限上批发企业销售额19.46亿元,增长55.0%,分行业看,金属材料和药品类增势强劲,分别增长64.0和32.3%,是拉动批发业快速增长的主力军。

2.零售业增速上扬。在祥瑞电子商务产业园2家服装电商企业入库和茶叶市场商户销售形势较好的带动下,零售业增速有所加快。前三季度,零售业销售额51.57亿元,增长15.6%,增幅比上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限上企业(个体)零售额2.92亿元,增长28.7%,较上半年提高8.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占比较大的四个行业“两升两降”:服装针织品类和饮料类增长很快,分别增长96倍和61.8%;在苏宁易购、京东商城等家电网购平台的冲击下,我县线下家电企业市场份额被分流,加之目前家用汽车保有量趋于饱和,量价齐跌,我县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汽车类两个行业分别下降12.9%和21.8%。

3.旅游产业助推住宿业快速增长。前三季度,我县紧紧抓住茶商大会、“丽水•清韵杯”全国业余围棋公开赛、端午龙舟赛等一系列赛事活动,推进“旅游+”叠加发展,并积极参加各地的旅游推介会,创新旅游宣传营销。以及双童山景区、网红桥、独山驿站的建成,一批像“鸣珂里”、“浮光陌领”、“云顶仙坑源”等精品民宿的开张营业,助推了我县住宿业的蓬勃发展。前三季度,住宿业营业额1.16亿元,增长20.3%,比上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4.餐饮业稳步发展。随着松州广场商户的入驻,周围商圈人气旺盛,以及“饿了么”、“淘宝外卖”、“美团”和“脚急”等一批餐饮外卖服务行业的兴起,我县餐饮商家一改以往传统的经营模式,打造“线上+线下”新型经营模式,再加上旅游市场带动和居民消费习惯改变,餐饮业呈现稳步发展态势。前三季度,餐饮业营业额5.64亿元,增长16.2%。

(三)电子商务活力迸发,网络销售增长快。

祥瑞电子商务产业园的投入使用,电商企业创业创新氛围浓厚,目前在库统计的电商企业有5家。同时,随着电子支付手段普及率迅速提高,共享经济热潮涌现,为我县消费增长带来了新一轮驱动。前三季度,限额以上零售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3607.9万元,同比增长78.1%,占全县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商品销售额的比重为12.3%,同比提高了3.4个百分点。

三、需关注的问题

1.传统零售业态较单一。近几年,我县虽然涌现出了一批如茶叶、服装、简易衣柜等电商企业,但实体商业模式单一、老化、竞争力弱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当前“互联网+”背景下,线上零售、网络直销、海外代购等新兴模式发展迅速,影响力日益扩大,对传统经营模式、商品流通等带来的挑战和冲击不容小觑。特别是线上零售通过“6.18、双11、双12”等模式引导消费预期,进一步挤压了实体零售的生存空间。我县商业综合体、超市等传统零售业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零售”业态模式上有待进一步尝试。

2.汽车行业销售低迷,消费者信心指数下行。近年来,随着“扩内需、促消费”等政策相继落地,部分商品特别是汽车等耐用消费品趋向饱和,据统计,我省百户汽车保有量为47.9辆,已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前三季度,全县限上批零企业汽车类商品销售额同比下降21.8%。浙江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显示,三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CCI)为124.0,比二季度微降0.1点,降幅虽有所收窄,但已连续三个季度呈下行态势。

3.入库条件严苛,符合标准的企业少。国家统计局规定,从11月起申报入库企业必须提供税务部门盖章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作为达到限上标准的证明材料之一。从我县来看,批零、住餐企业大部分以现金交易为主,这部分交易很难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里体现出来,导致符合上限入库标准的企业会大大减少。这对我县贸易企业入库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在增量企业入库少甚至没有的情况下要依靠存量企业拉动增长的压力很大。

四、促进消费品市场稳健发展的几点建议

1.加大招商力度,壮大限上企业队伍。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构成看,限上企业的发展速度决定着整个消费品市场的走向,因此一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吸引优质商贸企业以独立法人的形式入驻我县,不断充实限上单位总体规模。特别是新建的商业综合体应尽量招引独立法人企业进驻。二要大力培育新的限上企业,为拉动消费品市场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要对这些企业提供扶持,创造一个良好消费品市场环境,帮助这些企业做大做强。

2. 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发挥消费引领作用。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科技进步,城乡居民的消费内容和消费模式都在发生变化,对消费质量和消费环境提出更高要求,居民消费呈现出从注重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从有形物质产品向更多服务消费、个性化、多样化消费转变。我们要着力扩大信息消费、养老消费、健康消费,促进新型电子产品、智能家电、节能汽车等热点商品消费。

3.鼓励创新,激发供给侧新动力。国民对海外代购、出境游爆买国外商品的热衷,反映出当前我国消费者需求的提质升级。企业创新艰难,但势在必行,一是应通过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不断创造新的消费需求;二是传统产业与传统业态跨界融合,释放新的消费潜力,如仓库厂房改造成别具特色的高端民宿、餐饮场所;三是整合存量资源打造新的消费平台,如与邮政所、小卖部合作成立农村电商驿站,促进电子商务进农村。

 

 

 

                                                廖威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