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7年松阳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2013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指导思想,围绕“大花园”建设及“田园松阳”战略目标,深入实施“四县并举”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大力发展田园经济、培育田园城市、建设田园乡村、保护田园生态、经营田园风光、弘扬田园文化,突出文化引领,坚持品质发展,全力建设生活富裕、家园秀美、人文和谐的“田园松阳”,全县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一、经济发展稳步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1、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五年来,全县围绕建设浙江省生态产业示范区目标,努力构建绿色生态、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田园经济体系,不断提升发展能力,经济总量拾级而上,经济规模持续壮大。2012年,生产总值(GDP)67.24亿元,2017年增至101.53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是2012年的1.5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71亿元,是2012年的1.28倍,第二产业增加值43.24亿元,是2012年的1.39倍,第三产业增加值43.58亿元,是2012年的1.77倍。
2、经济增长转入中高速。五年来,全县经济逐步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进入换挡期,增速由两位数高位增长转换为中高速增长。2013年-2017年, 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8.4%。分年度看,2013年至2017年,分别增长10.7%、8.5% 、7.0%、8.0%和7.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年均增长3.1%,第二产业年均增长8.9%,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0.0%。
3、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过半居全市前列。2017年,16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进度)在全市排名前三的有9项,在9个县(市、区)中排名第1,排后三位的1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详见表1)。
表1 2017年松阳县主要经济指标排位情况表
指标 |
计量单位 |
丽水市 |
松阳县 |
|||
绝对额 |
增速/进度(%) |
绝对额 |
增速/进度(%) |
全市排位 |
||
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1298.2 |
6.8 |
101.53 |
7.7 |
2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亿元 |
310.58 |
5.7 |
21.27 |
8.2 |
1 |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
亿元 |
100.18 |
3.7 |
14.75 |
4.0 |
3 |
服务业增加值 |
亿元 |
641.79 |
7.7 |
43.58 |
8.6 |
6 |
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903.84 |
11.5 |
68.74 |
12.8 |
6 |
工业技术改造投资 |
亿元 |
153.33 |
4.5 |
18.09 |
26.0 |
2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亿元 |
112.91 |
11.5 |
6.31 |
11.2 |
5 |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
亿元 |
79.87 |
67.4 |
3.93 |
86.4 |
3 |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 |
亿元 |
32.46 |
4.2 |
3.09 |
4.7 |
5 |
出口总额 |
亿元 |
205.00 |
-1.8 |
28.36 |
30.8 |
2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635.96 |
11.3 |
44.24 |
13.2 |
4 |
旅游收入 |
亿元 |
644.37 |
20.3 |
28.67 |
55.1 |
1 |
浙商回归引进资金▲ |
亿元 |
198.10 |
120.1 |
21.0 |
131.5 |
2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38996 |
8.4 |
34063 |
9.0 |
2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18072 |
9.8 |
15908 |
9.7 |
7 |
增速排名前三位的指标数 |
- |
9 |
||||
增速排名第四到第六位的指标数 |
- |
6 |
||||
增速排名后三位的指标数 |
- |
1 |
注:▲为进度指标,全市排位中不包含开发区。
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1、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7.1:46.4:36.6调整为14.5:42.6:42.9。三次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呈现“两降一升”趋势,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分别下降2.6个和3.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6.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了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跨越,进入服务化时代。
新兴服务业稳步发展。2013-2016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卫生和社会工作等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3%、4.1%和4.7%。2017年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不包括批零住餐、银证保和房地产开发)营业收入2.9亿元,比上年增长43.1%,是 2013 年的1.81倍,年均增长12.3%。其中,高技术产业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0.14亿元,占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 4.7%。细分行业看,商务服务业增长最快,营业收入1.2亿元,是2013的1.99倍,年均增长10.9%。
2、需求结构不断改善,三驾马车协同发力
五年来,全县以田园城市理论为引领,推进了城乡一体化、松古平原一城化的新型城乡建设,南城路网框架基本成型、新城形象初步显现,黄南水库、双童积雪景区、洞阳观旅游度假村、城市环境改造等项目扎实推进,2013-2017年,固定资产累计投资达278.13亿元,年均增长15.4%。基础设施累计投资110.93亿元,占投资总额的39.9%,年均增长25.3%;工业投资年均增长10.2%;房地产开发累计投资额38.55亿元,年均增长25.7%,快于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10.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年均增长21.4%。2017年,商品房竣工面积10.5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8.60万平方米,极大改善了城市居民的住房条件。同时,坚持以“五水共治”攻坚战为突破口,坚定不移打好城乡环境整治“组合拳”,统筹推进“六边三化三美”“三改一拆”“松阴溪禁砂”等行动。随着衢宁铁路工程的开工建设,我县将结束没有铁路的历史。
消费市场稳定增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社会消费水平也在提高。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2年的23.49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44.24亿元,年均增长13.5%。2017年末,拥有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1个,成交额57.01亿元。“互联网+”等新业态迅猛发展。成功举办松阳“互联网+县域创新发展”暨2017上海世界创意经济峰会“智慧松阳”分论坛,连续4年入选中国电商百佳县,据经商部门统计,2017年全县网上零售总额16.07亿元,比上年增长41.9%。建立农村电子商务研究院,淘宝特色中国•松阳馆运营正常。
对外开放继续扩大。2017年,全县进出口总额28.37亿元,是2012年的2.49倍,年均增长20.0%。其中出口总额28.36亿元,年均增长20.0%。出口结构从资源密集型的初级产品向劳动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型制成品转变,基本形成以机械产品、轻工艺品、纺织服装为主的出口格局。出口市场以欧美市场为主向西亚、东盟、中东、欧美市场等国家和地区拓展。
三、质量效益持续向好,百姓获得感明显提升
1、财政实力显著增强。五年来,全县财政总收入从2013年的5.93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9.93亿元,年均增长13.4%,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3年的3.91亿元增加到6.31亿元,年均增长13.8%。财政总收入占GDP 比重由2012年的7.9%提高到9.8%。财政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财政民生支出比重由2013年76.8%提高到2017年的81.9%,年均提高1.3个百分点。
2、城乡收入较快增长。全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22269元提高到2017年的34063元,年均名义增长8.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9444元提高到2017年的15908元,年均名义增长11.0%,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2.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逐渐缩小,由2012年的2.36倍降低至2017年的2.14倍。全面消除家庭人均纯收入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现象。
3、人居环境不断优化。五年来,我县全面推进田园乡村创建行动,推进美丽宜居示范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累计建成省级精品村3个,71个村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拯救老屋开工修缮128幢,完工80幢。同步推进农村生活、生态环境整治,国家生态县获正式命名,生态环境状况指数首次进入全省前十,城市(县城)污水厂集中处理率达93.4%,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建制村覆盖率达92.8%,松阴溪出境水质从Ⅲ类水提升至Ⅱ类水标准,松阴溪获评省十大“最美家乡河”,松阴溪湿地入选省级湿地公园。森林覆盖率达79.83%,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1%。
四、文教卫生长足发展,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1、文教卫生事业取得明显进步。五年来,我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启动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我县被授予全省首个“语言文字规范化县”称号,标准化学校创建率达96.15%,成功创建国家级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和省级教育基本现代化县。省县合作办医和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进,完成县人民医院迁建,古市医院迁建工程(一期)完工并投入使用,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建设,成功创建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示范区和省卫生应急工作示范县,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公共文化体系大幅完善,文化中心、博物馆、图书馆和非遗展演馆等项目建成投用,乡村文化站(室)和农家书屋实现村级全覆盖,“乡乡有节庆、月月有活动”民俗节庆展演机制全面落实,我县成为省文化先进县和省文化礼堂建设先进县。
2、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 81.9%;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 97.9%。深化平安松阳建设,成功夺取省“平安金鼎”。“最多跑一次”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农村产权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并取得明显成效。加强社会治理方式创新,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健全防灾救灾体制。基本形成“20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79家,新增养老床位数334张,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