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县委编办紧扣机构编制管理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要求,聚焦关键环节,从制度建设、数据治理、协同联动“三个维度”精准发力,推动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一、建章立制,筑基固本,织密规范管理网络 完善制度体系。 全面梳理政策规范,先后出台《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办法》、《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运行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文件规定,明确管理主体、对象、流程及职责分工等,为实名制管理提供坚实制度保障。优化运行流程。 围绕用编计划申报、前置审核、入编登记、出编减员等业务环节,绘制标准化工作流程图,压缩办理时限,构建权责清晰、衔接顺畅、高效便捷的运行机制。强化刚性约束。 将实名制数据作为机构设立、编制核定、领导职数配备、人员调配、财政预算核拨的核心依据,确保机构编制审批与执行环节无缝衔接、相互印证,切实维护机构编制纪律的严肃性。 二、 夯实数据,强基赋能,提升精准管理效能 夯实源头质量。 建立编办与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数据定期比对校核机制,加大数据审核力度,严把信息入口关,确保机构名称、编制类型、领导职数、实有人员等核心数据“及时、准确、完整”。深化智能应用。 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度挖掘实名制数据价值。实时分析机构编制总量、结构、分布及动态变化,科学预测未来用编需求,为优化编制资源配置和高效运用提供有力数据支撑。赋能科学决策。 构建机构编制综合监测预警模型,对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等问题实时预警,推动管理关口前移,提升管理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实现从“被动管理”向“主动调控”的转变。 三、协同 配合,联动聚力,筑牢监督管理防线 健全联动机制。完善与组织、财政、人社、审计等部门的常态化信息共享及业务协同机制,明确职责分工,畅通数据交换渠道,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确保管理链条完整闭合。压实主体责任。 明确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和数据质量的部门主体责任,将执行情况纳入相关考评体系,切实传导压力,确保各项管理要求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强化监督检查。将实名制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县委巡察、选人用人专项检查、经济责任审计等重要监督范围。综合运用质效评估、专项督查、随机抽查等方式,核查“账实相符”、制度执行及问题整改情况,对违规违纪问题“零容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