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县委、县政府共收到县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提案180件。根据“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原则,分别交由县建设局、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经济商务局等承办单位办理落实。截至目前,所有提案均完成书面答复。其中提案所提建议被采纳或列入计划采纳的178件,未能采纳的有2件。截至目前,委员反馈均为满意。另有26件以提案形式提出的意见建议,未立案,也已转有关部门作参考。
一、办理情况及主要做法
(一)突出示范引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县委、县政府始终将提案办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县委书记莫靓多次调研新老浙南茶叶市场过渡工作,协调推进新老浙南茶叶市场过渡工作;县长梁海刚深入走访调研不锈钢企业,主持召开政银企恳谈会,研究制定松阳县不锈钢管产业“纾困解难”专项实施方案;各领办领导全程参与调研协商、督促落实提案办理工作,并与提案领衔人(委员)面对面沟通,征询相关意见,较好地推动了重点提案的办理落实。在具体办理过程中,要求各承办单位主要领导牵头抓总,明确专人分工负责,把办理工作与本单位、本系统工作安排结合起来,积极采纳委员提案,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对能够解决的问题采取措施及时予以解决;对暂时不能解决的,从实际出发列入规划,积极争取,创造条件逐步解决。同时,把办理过程作为广泛了解社情民意、查找自身问题的重点途径,分析原因,制定政策,采取措施,改进工作。
(二)突出制度建设,注重规范办理程序
县委、县政府围绕提案规范答复、办结率、满意度等方面着手,加强对提案办理各个环节的目标和质量管理,5月10日召开建议提案交办会,对提案进行正式交办,明确办理要求。一是落实答复文本主要领导负责制,从答复的文字、格式、内容上由主要领导亲自把关;二是实行交办责任制,建立提案办理浙政钉工作群,确定各单位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责任人,不因人员变化出现断档,确保了办理工作的连贯性。三是落实全流程督办机制,县政府办按照时间节点,通过通报、催办、领衔副县长督办等形式,督促各承办单位及时落实办理措施,并积极跟进了解办理进度,帮助协调解决办理中遇到的问题。
(三)突出沟通协调,不断提升办理质量
一是强化主会办单位间的沟通。去年多部门联办的提案较多,主、会办单位能够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主动协商、积极配合,共同解决和落实好相关提案办理工作。二是强化承办单位与政协委员间的沟通。各承办单位坚持开门办理,抓住“办前、办中、办后”三个环节,落实“三次面商”交流机制,争取委员的理解和认可。三是强化政府部门与政协机关间的沟通。交办会结束后,县政府办多次主动向县政协相关领导汇报沟通,深入了解县政协对办理工作的要求,争取县政协对部分承办单位办理提案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给予支持,确保委员所提建议得到有效落实。
二、重点提案落实情况
(一)《关于做好新老浙南茶叶市场过渡工作的建议》的办理情况。一是广泛调研,确定新市场建设方案。县委莫靓书记带队就建设主体、设计方案等关键内容,赴福建安溪等地考察学习,广泛吸收各方意见,推动设计方案优化提升。目前,北山茶叶市场已完成市场区块及商配区土地摘牌,计划今年2月开工建设。二是内外联动,优化市场营商环境。对7个管理收费标准进行优化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面向外地客商等群体定向发放食宿消费券50万元,激发采购热情与积极性。三是维护秩序,保持市场交易平稳。全力抓好茶叶市场过渡期经营管理,完成茶叶专项抽检512批次,开展“封面茶”专项检查4次,协调处置交易纠纷6起。
(二)《关于助推我县不锈钢管产业行稳致远的几点建议(2件并案)》的办理情况。一是深入实施“链长制”。制定《不锈钢管产业链提升方案(2024年版)》,成功入选省级高端新材料(先进金属材料及特种钢材料)产业集群。二是加快企业培育。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家、浙江制造精品企业1家,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品字标浙江制造”产品认证4家。三是助力降本增效。针对不锈钢管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制定《松阳县不锈钢管产业“纾困解难”专项实施方案》,统筹安排资金1200余万元支持产业发展;指导上上德盛“未来工厂”项目成功申报设备更新再贷款项目;建成国家特种金属结构材料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松阳实验室并投用。四是加大企业科技创新和数智化改造力度。加强与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合作,开展不锈钢管无氯轧制液研制,首创常压制备高氮节镍奥氏体不锈钢,推动“钢管自动化清洗产线”投入使用。推进不锈钢管产业大脑建设,编制产业大脑数字经济平台总体规划,建设定制不锈钢产管产业智能配置算法模型和仓储物流中心公共设施,打造集采集销新业务模式。五是靶向招引补链强链项目。做好华迪特钢、巨钢特材等落地不锈钢项目全过程服务,及时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全力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去年聚隆特材、新创银隆等项目顺利投产,富田不锈钢有望于近期实现签约。
(三)《关于老旧居民区电动车停放及充电问题的提案》的办理情况。一是制定全链条整治方案。根据上级要求,紧密结合松阳实际,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制定出台《松阳县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松阳县电动自行车充停设施建设管理方案》,成立专班专组统筹推进,落实资金1700万元用于专项整治。二是系统推动全链条整治。采取“集中充停设施”与“单户改造”相结合方式,根据“边排、边定、边建”原则,建成充停端口5299个,其中老旧居民区(宿舍楼)集中充电端口480个、单户改造充电端口782个,工作评价排名全市前列,做法入选全省6个典型案例之一获全省推广。三是落实长效运维管理。牢固树立“建好更要管好”理念,建设过程中同步落实后续运维管理,建成集中充停场所驾驶舱平台对充电设施实行24小时监管;压实大数据公司运营管理主体责任,协同乡镇(街道)、物业(网格)定期开展维护检修。
(四)《加强农村饮用水工程后期管护 确保山区群众喝上放心水》办理落实情况。一是开展单村水站改造提升行动,投入资金8050万元用于237座单村水站改造提升,有效改善102个行政村、3.28万名山区群众供水条件,全县城乡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率、农村供水应急水源保障率、水质达标率、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率分别达到85%、95%、95%、78%以上。二是建成农村供水运行管护中心,对全县供水站水质水量水位、视频安防、净水消毒设备运行等数据实现实时监控、统一管控。三是着力加强建后运维管护,推动农村水费收缴改革,着力破解水费收缴难问题;探索农污处理与单村水站运维融合机制,切实提升管理质效。
(五)《关于做好补链延链 重振香菇产业的相关建议(5件并案)》的办理情况。一是培育壮大产业主体。开工建设国家食用菌产业集群项目4个,其中2个项目申报验收,提升日生产规模12万棒。二是推广食用菌生产新工艺。推广定向出菇、移动制冷控温接种、微压灭菌等高效模式,250余万棒菌菇采用新模式生产,预计可提高产值1000余万元。三是开展菇棚整治提升行动。出台《松阳县菇棚整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稳妥有序推进菇棚违规占地、人菇混居等问题,目前已完成整改240户。四是建设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育20亩以上食用菌生产示范(稻菌轮作)基地5个,新增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规模220多亩。五是推动食用菌产业品牌建设。“松阳香菇”成功入选 2024 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无往”牌鲜香菇荣获2024年“浙好”菌菇评选活动金奖。六是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投入5000万元建成农产品(鲜香菇)冷链物流中心一期,可新增库容4.5万立方米;推动总投资1.8亿元的二期项目开工建设,用地面积19亩。
(六)《关于采取有效措施缓解企业招工难问题的建议》的办理情况。一是出台《关于加强松阳县工业企业用工保障十条举措》,与劳务输出大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院校合作成立跨省劳务协作站6家,实现“人力资源机构走出去、产业工人走进来”常态化,有效缓解用工紧缺问题。二是搭建线上线下交流平台,线上打造“码上就业”村村通招聘服务体系,广泛利用企业招工工作群、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发布招聘信息,累计发布岗位需求10.94万个;线下大力开展“乡村振兴暨春风行动”,举办招聘活动20场,发布招聘岗位1.4万个。三是深化实施技能人才培养战略,推行“创业培训+创业金融+创业服务”三位一体创业帮扶模式,开展返乡入乡合作创业带头人培训10期466人次;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人才需求,开展各类技能培训6000余人次、技能竞赛17场,新增技能人才4079人、高技能人才237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