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县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全面落实责任体系,全力提升监管能力,高质推进产业发展,高效推进社会共治,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坚强力量。
一、深化食安体系,凝聚社会共识。
一是压紧压实责任体系。压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工作机制,“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加强食品安全属地管理”纳入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课题,加强党政领导食品安全意识,提升包保工作质效,加强对村(社区)网格员食品安全工作业务的指导,组织开展对乡镇、部门的食品安全工作督查;压实食品安全部门监管责任,督促各食品安全履职部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完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落实“四个最严”要求,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压实食品安全企业主体责任,分类指导企业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制度,强化企业“两员”培训,提升企业食品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二是做深做实共治体系。坚持数字赋能,强化食品安全全程监管,持续完善风险治理闭环管控体系;坚持社会监督,充分发挥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队伍作用,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坚持氛围营造,广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打造食品安全科普示范基地,增强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深化食责险扩面提质,整合现有食品安全责任保险险种,鼓励食品主体投保食责险。
二、深耕主导产业,激发经济动能。
一是探索浙南茶叶市场“快法联动”风险治理模式保障茶产业安全发展。在浙南茶叶市场引入胶体金法快速检测,通过高风险指标测试、假阳性比例测算、阳性产品处置等探索,逐步将茶叶风险治理模式由监督抽检转向精准高效的胶体金法快检。
二是深挖地域特色食品产业资源禀赋实现食品生产企业梯度培育。对煨盐鸡、蜂蜜等产业强化技术指导,助力企业取证突破;对香榧、山茶油等小规模产业引导转型,推动企业扩张;对茶叶等主导产业,注重增量与提质,打造大规模、高信誉茶企。
三、锚定重点群体,筑牢民生防线。
一是瞄准学生群体,提升校园食品安全保障。完善校园集中配送企业监管机制,围绕山海农产品配送公司,强化快检监督和浙食链运用,确保线上线下精准对接,实现产品全程可源,常态化检查配送企业及上游供货商,精准筛查隐藏风险,着力打造校园食品集中配送示范样板;开展春秋季校园食品安全全覆盖检查,全面排查和解决校园食品各环节安全隐患。重点推进4家中小学校食堂提档升级,通过提升硬件设施、管理水平、操作规范和经营行为等措施,进一步优化食堂布局,实现管理精细化、操作规范化,切实保障校园师生饮食安全。
二是瞄准老年群体,强化养老机构食品安全监管。开展养老机构食堂及供餐单位食品安全整治行动,深入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全面提升养老机构食堂管理水平。
三是瞄准农村群体,深化农村家宴食品安全治理。全面摸底各乡镇农村“土厨师”底数,开展培训和约谈,完善农村聚餐备案管理,切实把牢农村聚餐食品安全入口关。
四是瞄准网络餐饮群体,加强线上订餐平台食品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外卖商家动态管理机制,严防“幽灵外卖”现象。强化入网商户线上线下协同监管,持续公示反餐饮浪费“红黑榜”,通过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相结合,促进商家规范经营,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有效遏制餐饮浪费现象。
五是瞄准食品摊贩群体,规范食品摊贩经营行为。划定食品摊贩合规经营场所,严格落实摊贩备案制度和日常巡查机制,切实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服务夜市经济。
四、加强专项治理,强化监督抽检。
一是加强专项整治。继续开展校园食品安全、网络餐饮食品安全、农村假冒伪劣食品、肉制品质量安全、“两超一非”问题等专项治理,加强食品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
二是加强靶向抽检。聚焦高风险食品品种、项目和重点区域,结合前期抽检结果分析,持续关注高风险食品,开展靶向抽检,通过提高抽检频率,加强核查处置,强化风险隐患闭环管理,倒逼源头治理。加强“百姓点检”的宣传引导,深入开展“你送我检”“你点我检”等活动,充分发动社会各界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参与和监督作用,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