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县委编办聚焦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持续深化权责清单动态管理,着力构建管理规范、职责明确、运行顺畅的制度机制。 一、聚焦厘清县乡职责边界,强化责任意识。围绕乡镇(街道)反映的部门通过签订“责任状”、分解下达指标、考核验收等方式,把工作职责和任务转嫁给乡镇(街道)承担的“堵点”问题,加强县乡职责管理,厘清部门和乡镇(街道)权责界面,规范乡镇“属地管理”事项。梳理部门法定职责范围内需乡镇(街道)协同落实的事项清单69项,划清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强化部门履职、乡镇(街道)协同意识,推动乡镇(街道)权责清单与部门权责清单、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有机衔接,确保职责不落空、工作能承接、事情有人干。 二、聚焦调整权责事项清单,提升执法效能。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立改废释、行政权力承接、取消和职能调整等情形,对权责清单做出调整,做到“应领尽领、应调尽调”。2023年以来通过开展乡镇(街道)赋权执法评估工作,按照“有增有减、动态调整”原则,对15个赋权乡镇(街道)执法监管事项进行优化调整,调整后赋权最多170项,最少131项,平均减少近30%。同时根据赋权清单调整情况,同步做好乡镇(街道)监管事项认领、审核等工作,确保权责清单科学规范、与时俱进、常见亮色,实现政府有效治理。 三、聚焦规范政务服务管理,优化办理流程。强化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维护,完善事项办理基本要素,编制办事指南及流程图。以浙江政务服务网为载体,建立健全政务服务事项代办服务体系,在全县域推行1+N代办模式(1即村级固定代办点,N即流动代办点),村民无需到村便民服务中心办事,只要选择离自己最近的代办点即可办理有关事项。全县形成以县政务服务办公室为枢纽、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为基础、村(社区)便民服务点为延伸的三级代办服务体系。通过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限、简化办事环节,切实增强农村居民就近办、家门办、高效办服务能力,提高群众幸福感知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