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乡:让青年与乡村互相成就
索引号:     发布机构:     来源:松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6-19 10:23:04

文号:

点击数: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在松阳,三都乡是最早发展民宿的乡镇之一。从2014年起,一群心怀乡土情结的城市青年来到三都旅居、建民宿,在他们的影响下,一批又一批村民返乡创业,各类新兴产业悄然兴起、蓬勃发展。

随着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的汇聚与交融,曾经的空心古村,昔日的幽深古巷,尘封的乡愁记忆,如今好似被一缕春风重新唤醒,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但丛林法则随之而来。

在激烈的竞争中,千篇一律的仿建与非理性扩张的弊端开始显现。失败者出局,产业逐渐式微,一些村庄再度回归沉寂。

阵痛期后,当地开始思考新的出路——统筹“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资源,让青年与乡村相互看见、自由配置,进而打造乡村产业品牌,因地制宜探索发展方向。

当一场自上而下的自我变革启动,村民的生活与村庄的轨迹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村庄自我生长之力能否因此被重新唤醒?我们带着这样的好奇来到三都。

在这里,我们发现了新业态的萌芽、探索与蓬勃,而在此进程中,无数远道而来的青年也完成了与乡村的相互成就。

夯土黄墙,青砖黛瓦,掩映在青山间的传统村落,处处荡漾着江南之韵;村头鸡鸣,深巷犬吠,老屋上升腾的袅袅炊烟,时刻氤氲着浓浓乡愁。

在远离喧嚣的三都乡,来自上海的唐庆与妻子已经在这里旅居7年。他们与三都乡的双向奔赴,源于一张照片。2017年,因被朋友圈里一张摄影作品中的夯土墙所吸引,两人风尘仆仆从上海赶到松阳。他们走访了18个村庄,最后选在距松阳县城17公里、隐匿于峰峦叠翠中的松庄村落脚,理由是“能在这里以一种松弛自在的状态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快乐地生活”。

随后他们便带着自己的首份民宿综合体规划设计方案入驻松庄,一口气签下18栋老屋。作为业内人士,他们曾看着无数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的同质化民宿走向凋敝,“现在市场回归理性,正是洗牌的阶段,有了我们发挥的余地。”

正是山居生活中那些因为硬件不足而形成的痼疾,被唐庆这样的“新乡人”抑或“流动党员”一一修正,而山村原本迷人的细节——自然之美与自由生活状态则被浓缩、放大。由于三都乡盛产水蜜桃,松庄又亲近山野,民宿因而被命名为“桃野”。在“桃野”团队的经营下,这些老屋开始“逆龄生长”,村里第一次有了接待游客的客房,有了咖啡馆、书吧、美术馆、陶艺工作室、研学中心、山民剧场等新业态。

七年间,唐庆夫妇逐渐融入乡村生活,与村民处成了好邻居、好朋友。村民们隔三岔五地给他们送新鲜蔬菜,而作为回馈,他们以“新乡人”的身份为三都乡富民增收、乡村治理出谋划策,为“五水共治”“三治一提升”助力添彩,为乡村治理赋能增效。他们主动开展“以商引商”,成功招引6位客商入驻松庄。同时,通过社交媒体的广泛传播,松庄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年均增加游客1万余人次。

2016年9月开业的“酉田花开”曾是红极一时的首批民宿。最初的发展也的确很顺利,这其中很关键的一个因素是,它赶上了松阳率全国之先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和“拯救老屋行动”,被主流媒体广泛报道。

但入局者纷至沓来。除了“飞茑集”等外来精品民宿外,由松阳本地人经营的民宿也在遍地开花,业态单一的“酉田花开”逐渐在激烈的竞争中放缓步调,并于3年后束了经营,酉田村回归萧


叶科与苏安娜、吴杰夫妇共同经营的“五心书院”是一个集阅读、研学、文创、会议于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这座原本废弃的小学,经过他们的经营成了新地标。


在酉田村口,一棵有着450多年树龄的马尾松孑然而立。沿马尾松侧的青石板台阶拾级而上,步行5分钟便可抵达五心书院。书院的外墙以玻璃构建,上面写满遒劲的书法作品,素雅而引人瞩目。

在书院,游客可以体验瓦当拓印、榫卯工艺、年画、扎染等20多种文化研学项目。“如果没有文化作为骨架,再美的建筑也会缺少灵魂,很难让人产生再次造访的念头。我们希望通过丰富多样的研学项目开展以古村落文化、松阳田园耕读文化为主的研学和乡村美育。”叶科说。

乡村缺人,尤其是年轻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求贤若渴的乡村发展找不到人才,而青年找不到施展拳脚的空间。”孙梦俏说,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信息不对称,因此,如何充分发挥有形之手的力量成为关键,“让青年和乡村互相看见、双向选择。”


通过实施拯救老屋、国家传统村落保护等项目,三都吸引了一群优秀青年返乡创业。这些“归乡人”有了新职业,开始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村庄投资、建设与发展谋划。

去年3月,三都乡青创联盟成立,落户五心书院。青年创客们以当地老屋木雕为灵感,为缺少特色标识的三都乡水蜜桃设计文创外包,并在丽水“两山”实践成果上海推荐会上成了被抢购的爆款。


随着“乡情”培育计划的持续推进,三都乡以产业扶持、导师帮带、头脑风暴、乡贤回归等形式成功召唤更多“归乡人”返乡创业。眼下,20余名创业青年正通过一系列新潮流、新玩法、新场景,为剑指迭代发展的山乡迎来峰回路转。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