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工作计划
索引号: 00266449_2/2024-19644     发布机构: 县民政局     发布时间: 2024-06-12 16:18:54点击数: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一)持续深化“物质+服务”社会救助提升行动

一是整合现有资源。目前纳入助联体的项目共计130余项,其中政府部门项目70余项,社会力量项目60余项。社会力量项目主要是社会组织开展的项目和县慈善总会开展的项目为基础,纳入了全县各社会组织已常态化开展的成熟项目。二是开发刚需项目。今年我们通过前期的调研和需要征集,开发了一小一弱项目各一个,充分利用慈善资源,为困难学生开发了困难学生助学项目--松阳筑巢 飞鸟逐梦公益助学金项目,筹集第三方社会资金10万元,为20户特殊困难的学生(低保、低边、孤儿、困境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给予5000元/户的助学资金,助学资金由宁波市余姚农村商业银行慈善基金会出资,目前已完成项目。为困难群体开发了困难群众帮扶项目-松阳暖阳 乐享善居项目,筹集第三方社会资金10万元,为善居工程改造户进行家具、家电更新,目前在排摸对象阶段,更新资金由宁波太平洋慈善基金会出资。

(二)持续深化“家门口”幸福养老提升行动

一是继续推进乡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功能升级。乡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现有集中服务基础上,增加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探访、需求评估、信息采集以及政策宣传等公共服务,拓展居家上门、志愿互助和转介服务,打造农村区域养老资源统筹、供需对接和综合服务平台。是推广先进康养理念。松阳县南山大健康园是松阳县首家采用旅居式高端养老的养老机构,推广“旅游+养老”模式,利用本地优质文旅资源,打造“候鸟式养老”和“度假式养老”的融合体,更新养老消费理念。三是强化养老服务“政策、人才”支撑。继续贯彻落实省卫生健康委等12 部门《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丽水市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实施细则》、《丽水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等新政策。同时,为提高我县养老护理人员待遇水平,将联合县财政局出台《松阳县养老护理员特殊岗位津贴补助办法》,对符合补助条件的养老护理员,按照初级(五级)、中级(四级)、高级(三级)、技师(二级)、高级技师(一级)不同等级分别给予每人每月200元、300元、400元、600元、1000元的特殊岗位津贴。同时,加强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和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破解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中涉及年龄、身份等瓶颈问题。引进培育养老服务专业连锁品牌机构,以大带小促进养老护理员日常业务提升培训。到2025年,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达25人。

(三)持续深化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提升行动

一是按时足额发放孤儿、困境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基本生活费。按时组织发放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就读大学的学费帮扶。加快推进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提升改造,年底前完成相关功能室的部署。二是加快推进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站建设。督查乡镇(街道)加快未保站的建设。谋划未成年人保护的优秀项目。将已在开展的未成年人保护项目中筛选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优秀项目参加评比。

(四)持续深化城乡社区现代化提升行动

一是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落实《专职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加强社区工作者教育培训、学习交流、知识更新和实务操练,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考试,不断提高参与社区治理能力水平。二是健全完善“五社联动”机制。根据省厅考核要求,健全完善“五社联动”体制机制,推进我县“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联动。三是巩固提升城乡社区减负增效。民政部门将联合组织部等相关部门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落实村(社区)减负清单,规范村(社区)机构牌子、工作事项、证明事项等,建立健全基层减负增效长效机制。四是做好乡(镇)级社工站运营工作。指导乡镇(街道)推进乡镇级社工站实体化运作,组织开展各类服务和活动,并做好工作台账。

(五)持续深化社会组织稳进提质提升行动

一是持续推进扶持培育。积极参与品牌社会组织和社会组织领军人物评选活动,开展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展示大赛打造丽水市慈善基地,精准孵化培育慈善类社会组织,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二是持续开展规范管理联合依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查处非法活动,严防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境内的非法渗透和活动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僵尸型”社会组织的专项整治,持续开展行业协会商会专项整治工作。三是持续推进清廉建设将清廉建设融入社会组织成立登记、年检年报、等级评估等环节,引导社会组织将党组织建设、廉洁建设等党建工作要求写入章程,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有形有效覆盖。压实党建工作机构、登记管理机关、行业管理部门、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的党建工作管理责任,确保社会组织“关键少数”的清廉领航作用。

(六)持续深化慈善事业发展增能提升行动

一是促进慈善事业发展。加强对接省级结对单位慈善资源,通过互联网募捐平台发布一批有山区辨识度的公益慈善项目。组织人员参加全市慈善人才跟班实训,到市外公益慈善组织进行师徒结对式跟班锻炼。依托全市公益品牌项目评比展示,引进落地、开发培育慈善项目。二是推进社会工作发展。推动支持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委托专业社工机构承接运行,探索“五社”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完善基层服务网络,推进社区社会工作室和志愿服务站点全覆盖。开展社会工作骨干人才培训和社会工作领军人才赴省级机构跟班锻炼工作。三是慈善阳光化,提高慈善帮扶精准度。加强信息公开运行,深化“五社联动”机制,系统摸排帮扶需求,全面优化慈善救助项目,持续提升救助覆盖面、精准度。

(七)持续深化社会事务服务保障提升行动

一是不断优化婚登服务。积极推进5A婚姻登记场所规范化建设项目。继续开展和谐婚姻家庭文化建设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开展综合性婚姻家庭服务指导中心建设继续推动结婚颁证服务创新二是不断优化殡葬服务。制定出台殡葬服务费用减免文件和殡仪服务能力提升六大行动方案,切实提升办事群众的获得感和体验度。加快推进省级节地生态安葬示范点建设和“七优享”项目建设,全面提升硬件水平。加强“身后事”联办率动态监测,抓好“身后事”联办率。三是不断优化救助服务。全面落实救助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暨区域中心化任务清单。及时救助街面流浪乞讨人员,常态化开展夏季送清凉寒冬送温暖活动。

(八)持续深化区划地名规范管理提升行动

一是加强区划布局研究。聚焦共同富裕、“跨山统筹”战略,加强区划研究。二是加强平安界线联检。按时完成有关市县界线联检任务,开展平安边界互访,保持边界和谐稳定,积极探索边界地区实现共同富裕案例。三是加快推进地名文化场景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地名、地址资源池。开展地名文化、人才资源归集、整理工作,加快文化、人才资源池建设。深入地名文化场景建设,以数字门牌为‘通道’,建立地名文化挖掘、上报多级管理机制,开通松阳县数字门牌‘地名文化宣传’窗口。纵向与省地名文化系统、省厅区划系统建立上报更新机制,并通过发布地名地址共享服务,横向与地名使用部门、地址诉求部门建立地名地址规范使用机制。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