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松阳县司法局以全县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建设为目标,牢牢把握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法治监督三大关键环节,扎实推进新《行政复议法》落实、县乡合法性审查质效提升、增值化改革法治板块任务落实等举措,推动我县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1.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县政府及其组成部门、乡镇(街道)共45家均按要求完成法治政府建设2023年度报告及公示工作。严格按照《2023年法治松阳建设考核评价细则》开展法治松阳考核工作,形成考核结果。谋划了2024年、2025年重点产业合规指引计划,确定了2024年编制茶产业合规指引,申报重点产业合规工作改革揭榜挂帅项目,承接市级“三库两基地”建设及分中心建设两个项目(产业合规理论研究基地和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结合涉企增值化法治服务改革及我县支持电商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出台,谋定推动“茶叶电商合规一类事”。
2.推进合法性审查质效提升工作。申报法审员培训班,以理论授课、案例分析等形式提升法审员业务能力和水平。打通法审员的县内转岗使用渠道,争取2024年底各乡镇(街道)和重点执法部门全面配备具有法学以上教育背景的法审员。通过公职律师实践培训基地、智仁律师事务所、武汉大学法学院等渠道,形成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人才梯队,打造“实践+”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人才成长体系。发布《松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松阳县首批法治审查员名单的通知》,完成县乡法治审查员任命工作,共计任命法审员33人,其中县政府及部分部门法治审查员14人,乡镇(街道)法治审查员19人,乡镇法治审查员覆盖率达到100%。
3.聚力行政复议能力水平提升工作。深入推进新《行政复议法》的贯彻实施,全面梳理和完善我县“1+10”行政复议主渠道改革工作机制,建立“复议、化解、监督、提升”为基本逻辑的行政复议工作体系,促进县内各级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提升。一季度全县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70件(含受理前调撤11件),正式受理58件,不予受理告知1件,共审结行政复议案件35件(含上年结转17件),经复议途径化解行政争议19件。制发高风险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交办单5份。共发生行政诉讼案件11件,主要涉及类型为土地征收补偿、行政处罚、行政确认等领域。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受案比值为7.0:1,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为凸显。
4.有序落实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落实综合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确保执法人员“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全面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分领域梳理高频重大处罚裁量基准情形,实行“一单位一清单”,督促、指导各执法单位在县政府网站统一栏目公布本单位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清单,并做好动态更新。推广运用释法说理、警示劝诚、行政和解等非强制行政手段,持续推进首违轻微不罚制度。
5.深化村(社区)法律顾问固定服务日活动。针对山区县村数量多、人口外流多、部分村存在“空心村”的实际,依托部分办公条件好的公共法律服务站、司法所、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等,设立村(社)法律顾问值班窗口,目前已设立村(社)法律顾问值班窗口19个。在值班窗口集中开展村(社)法律顾问固定服务日活动,通过固定时间、固定场地、固定法律顾问“三固定”的形式开展服务,并在乡镇(街道)群、村(社)群提前公示值班信息与律师专长,方便干部群众有事能找到法律顾问进行咨询,优化村(社区)法律顾问履职效果。全县19个乡镇(街道)已开展村(社)法律顾问固定服务日活动32场,共接待群众咨询190余人次,发放各类宣传册700余份。
6.夯实基层法治建设基础。深入推进司法所综合改革。将司法所建设成为乡镇(街道)统筹法治建设、承担政府法律事务、提供公共法律服务的综合性机构。一季度与组织部联合发文,任命12名普通司法所所长,由所在地乡镇(街道)平安法治办或法治岗负责人兼任。同时结合枫桥司法所创建,在人员、场地谋划上做好区域统筹,实现聚合力,提能力。1月15日,松阳县司法局与浙江君问律师事务所签订公职律师实践培训合作协议,成立了全市首个公职律师实践培训基地,为首批参训的8名公职律师提供一对一“师带徒”式的实践锻炼。2月19日,松阳县人民政府与丽水仲裁委员会签订合作备忘录,在松阳建设丽水仲裁委员会松阳分会,实现松阳商事纠纷调处机构从无到有的突破。一季度全县各普法责任单位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140场次,其中贯彻落实全县政法、信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安全主题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37场次。
7.守好平安底线工作。打造人民调解“松阳模式”,增强与公安、检察、法院、信访、劳动仲裁等多部门的沟通协作,最大限度地形成矛盾纠纷化解的工作合力。积极开展人民调解质效提升,更好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在县级矛调中心建设中的硬核支撑作用和基础矛盾纠纷化解的主导作用。严守社区矫正平安防线。强化社区矫正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的管控工作,深入推进开展“社区矫正执法规范提升年”活动,推进暂予监外执行矫正对象专项治理,坚决杜绝脱漏管情况发生,消除再犯罪的潜在隐患。开展社区矫正社会化精品项目探索,引导社会机构或组织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培育精品化教育帮扶品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