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县卫生健康局2024年半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执行和落实情况
索引号: 00266428_1/2024-19634     发布机构: 县卫生健康局     发布时间: 2024-06-12 15:51:59点击数: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一)抓重点、谋大局,精准破难触发新风貌。聚焦“一远一近、一老一少、一急一慢”的山区健康发展痛难点问题精准施策,通过服务模式创新,打造“‘卫’民服务 健康共富”工作品牌,群众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7%以上。迭代升级卫健人才政策,对引进人才发放专项奖励、购房补贴,对纳入省市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十百千”人才岐黄、杏林工程的中医药人才给予奖励,全面激活人才发展动能。对医共体分院事业编制进行统筹规划,按每万服务人口13—15人的要求超额配置乡镇卫生院人员,全县共有376名编制。同嘉兴、余姚、安吉、南浔四地签订山海协作协议,近三年选派挂职干部22人,开展山海协作科研合作项目5项。

(二)抓改革、谋创新,卫生健康激发新活力。借助浙大二院、新华医院资源优势,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设立县域内首家肺结节诊疗中心、肿瘤诊疗中心、丽水市县级医院首个“无陪护新生儿救治中心”;成立吴瑞华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创新“固定诊疗+流动巡回”基层医疗服务模式,完善以医共牵头医院为指引,县域医疗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主体,智慧流动医院、移动小药箱、急救站点为补充兜底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较好解决“医疗服务覆盖不足,山区群众看病就医便利性不够”的问题。目前,8辆巡回医疗车、11个智慧自助村卫生室、70套移动小药箱已实现偏远山区24小时全天候医疗服务。

(三)抓民生、谋实事,基层改革迸发新动力。一是聚焦县域资源统筹,打造坚实的健康保障体系。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参照一类事业全额保障,对符合政府规定的项目支出全部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通过专项补助方式足额安排。允许乡镇卫生院绩效增发从原来的30%上浮至50%,并单独设置综合目标考核奖励金,对全县考核末三位的取消当年度的评优评先评星资格,充分体现“奖优罚劣、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工作导向。二是聚焦全域能力提升,打造优质的健康服务体系。以县域医共体改革为切入口,贯通区域心电、影像、检验以及远程会诊等共享医疗平台,布局4家基层急救站点。全域建成慢性病一体化门诊,上线医防融合信息化管理平台,实施60周岁以上老年人群“两慢病”常用药免费服用供给制度,建立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与成员单位慢性病规范管理“一对一帮扶指导”工作机制和开展高脂血症和慢性病精细化管理试点。10人以上基层医疗机构均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三是聚焦共富健康防线,打造全程的健康管理体系。优先支持建设能力较强的5家片区中心卫生院,提升住院、康复等综合服务能力,古市镇中心卫生院力争建成省级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同时,做强村级服务网底,统筹村卫生室规划布局,落实相应保障机制,完善以村卫生室为主体,以“邻村延伸、派驻服务、巡回医疗、远程医疗”为补充的村级医疗卫生服务网。今年已启动象溪、赤寿、新兴卫生院项目建设,力争到2026年乡镇卫生院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四)抓基础、谋发展,中医药事业焕发新气象。一是中医药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与浙江中医药大学建立实体运行的松阳中医药研究院,成立中医药研究发展中心、中医药联合会,形成资源集聚、政策集成、服务聚焦。建立健全长效稳定的资金保障机制,成立中医药基金会,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资金投入。近五年,累计投入3.4亿元发展中医药事业,占财政投入总额的19.79%。二是中医药发展后劲逐步增强。全力推进以“县级中医院+乡镇中医馆+村级中医室”为主框架、“民营中医诊所+民间中草药铺”为补充的中医服务体系建设,建成1家基层旗舰中医馆、38家规范化村中医室。投资5.5亿元、床位500张,按国家三级乙等中医院标准建设的县中医医院迁建工程预计今年底投用。全力推进松阳荣军优抚医院创建工作,更好满足残疾退役军人等优抚对象医疗和供养需求。三是中医药文化内涵日益丰富。开展“中医药进校园”学校德育特色项目,将中医知识编入《田园松阳》本土教材,提升青少年对中医药文化认同感,建成中小学校中医药文化教学实践场所7个。建成药皇宫、松州名医馆、中医药文化广场、酉田七代医馆、中医药科普基地等中医药文化窗口,打造富有中医药文化的街区。完成县内232种草药土名确定和160余个民间单方验方整理,出版《松阳常用中草药》。

(五)抓产业、谋布局,产业链工作萌发新成效。建立以“链长+专班+联席会议+链主企业+专家团队”为核心的中医药产业链模式,建立“推进有专班、科研有支撑、种苗有保障、种植有补助、扩容有空间、产销有平台、药旅有融合”的工作机制,健全集医疗、康养、教育、种植等功能于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经济体系,推动中医药产业经济上规模、出效益。目前,我县规模种植中药材基地94个,面积2.98万亩;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相关规上工业企业8家;已建成以中药材康养为主题的综合体10个;推出“六养”主题体验线路6条;形成一产3.5亿元、二产7.2亿元、三产5.9亿元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规模。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