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县委编办围绕机构、职责、编制三要素,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助推机构编制资源高效服务全县重点工作和特色产业发展。 一是聚焦机构设置,因地制宜促发展。贯彻省委“新春第一会”重要精神,围绕服务打造高水平、高素质的“三支队伍”,设立县委直属科级事业单位县人才科技服务中心,负责落实人才队伍建设有关规划、人才科技有关政策,把党的领导贯穿科技、人才、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推动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松阳县作为中国绿茶之乡,目前有生态茶园15.32万亩,产量1.75万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30亿元。茶产业是农业支柱产业,更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民生产业。为提升茶品质、拓展茶营销、创新茶科技、弘扬茶文化,县委编办将县茶叶产业发展中心调整为县政府直属科级机构,统筹全县涉茶部门的协调工作,进一步助力茶产业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发展,服务茶产业链“延链强链”,擦亮中国有机茶乡金名片。聚焦我县特色产业优势,设立县不锈钢管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县中医药研究所,助推生态工业、中医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是聚焦职能配置,内外协同提效能。推动质效评估工作提质升级,完成教育系统、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供销社4家单位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工作,共访谈干部392人次,收回调查问卷1498份,形成质效评估报告4份,查找反馈问题69条。针对评估发现的单位履职缺位、越位、错位等问题,建议结合机构设置情况,根据形势任务变化,进行优化调整,厘清内设机构之间、事业单位之间的职责关系,优化职责配置,强化工作协同。针对部分规模偏小、职责弱化的“小散弱”单位,建议加大整合力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益,提升履职尽责能力。健全协调运行机制,要求单位完善内设机构和所属事业单位协同工作机制,在“三定”规定框架下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建立跨部门协调配合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定期研判,加强跨部门沟通和合作,确保外部协同高效运转。 三是聚焦编制统筹,分类建池抓盘活。坚持总量控制、存量盘活、严格管理、动态调整的原则,加大编制统筹力度,用好用活编制周转制度。建立“事业单位编制周转池”“乡镇(街道)编制周转池”“民生领域(教育)编制周转池”“国企用工周转池”,着眼全县事业发展需要、基层工作需求、民生领域编制保障、国企改革工作等不同侧重点,分类建池,分类使用,确保编制资源向中心工作、重大项目、民生需求倾斜,向高层次、高技能、急需紧缺人才倾斜,服务保障“人才强县”战略。制定周转编制管理办法,明确使用条件、使用期限、申请流程等,形成“单位申报、编办论证、编委审核、下达使用”的管理使用程序。同时严格按照阶段性、临时性、动态周转使用等原则和“减一收一”等要求,及时收回周转编制,确保可持续利用,推动全县编制资源集约使用和科学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