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悠悠、古瓦泥墙、村屋栉比……古市镇山下阳村,宛如一幅淡墨如初的农耕画卷。如今的山下阳村正“脱胎换骨”,成为休闲观光好去处。 从“穷家薄业”到“苦尽甘来”,山下阳村的变化在古市镇很有代表性。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资源匮乏,许多青壮年外出创业……作为山下阳村党总支书记、松阳县第十三届人大代表的何跃法勇担“精致村庄”探路者使命担当,做“千亩方”绿色农田塑造者、“古村落”秘境传承守护者、“亲情化”贴心服务践行者,推动山下阳逐步实现由环境美到生活美,传统村到精致村的提质转变。
“千亩方”绿色农田的塑造者 种田思田,何跃法日夜思考着山下阳村今后的发展方向。他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党小组会议,深入分析山下阳的“家境”,盘算“家底”,积极倾听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谋划下一步发展思路。在一次外出考察学习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理念给何跃法带来了一丝灵感,促使他下定决心要“整合农田,连片发展”。经过努力,山下阳成功成为省级绿色农田试点,撬动总投资6600余万元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EPC项目落地,实现土地从碎片零星到连片流转,从闲散农田到规模种植。实施建设用地复垦16余亩,为村集体增收100余万元。他探索“科技数字农业发展思路”,引进企业使用无人机播种、植洒,达成机械化片块管理。与省内唯一植物源有机肥制造商合作,以水稻秸秆、茶叶枝条等植物源农业废弃物为原料,通过技术处理加工制成植物源有机肥,形成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的良性绿色生态。关注农文旅融合,塑造农耕文化展示区,打造农田观光特色打卡点,挖掘农业产业附加值,利用农田观光游带动村民副业增收。 何跃法表示,近年来,山下阳深入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绿色农田项目建设,连片流转土地,建设现代化、机械化、智能化“千亩方”农田,田园风光变好了,农业产值增加了,也吸引了很多的游客,村子正在从传统向现代跨越。 
“古村落”秘境传承的守护者 古村之中,藏风纳水。在混杂着浓郁青草香和泥土气息的道路尽头,重重叠叠的马头墙沉默地伫立在村落两侧,至今已是百年时光。山下阳是国家传统村落,是丽水市为数不多的古建筑群之一。多年以前,何跃法就已着手开始保护村里的这一栋栋“隗宝”。一屋一故事,一瓦一传奇,每栋老屋都是一本厚厚的书。何跃法带着两委一班人,摸清全村老屋保存状况,即使是毁墟,也查清底细。他提出“村民老屋置换新房”,历史文化建筑“修旧如旧”等建议,完成100余幢建筑风貌改造提升,古村的老屋被很好的保存了下来。 此外,为了提高村民保护古建筑的意识,何跃法还利用闲暇时间,认真翻阅山下阳张氏、何氏、徐氏等族谱,了解掌握本村的历史变迁和祖先的辉煌事迹,并将这些知识潜移默化地向村民灌输,增强家族荣誉感,激发全体村民保护古村的热情。近几年来,山下阳成功承办第三届城乡联系论坛“缩小城乡差距”主题边会、第三届松阳乡村振兴全国建筑设计山下阳村文化展示与游客中心选点和设计。山峦逶迤,水色交辉,山下阳村的新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亲情化”贴心服务的践行者 “坚持人民至上,对事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事关民生福祉的大事要事,时刻想在脑子里、记在心头上、抓在手心里。”这是何跃法作为人大代表始终坚守的原则。 2023年底,代表述职述廉活动结束后,选民对“跃法代表提出在农村增设保险理赔服务点的建议”是最满意的。作为一名县人大代表,何跃法时刻秉持初心,着眼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需求细微处,坚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项124件。何跃法深知,人大代表不仅是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群众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街头巷尾,都能看到他倾听民意、了解民情、化解民忧。他推行“亲情化”服务,用真心、真情、真意服务村民。利用代表身份在各个场合发声,提出“关于拓宽山下阳通村公路的建议”“关于挖掘山下阳农文旅资源的建议”“关于在村庄建设公共洗衣台和挡雨棚的建议”等,积极推动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如今的山下阳村,在探路者何跃法的带领下,正在大刀阔斧的建设之中,不断前行,迈向“精致村庄”的预定目标。作为人大代表,何跃法还将继续挑担负重,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忠实履行人大代表的担当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