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水南街道南山村,眼前展现的是一幅崭新的景象:新建的村庄柏油路宽敞整洁,原本破败的灰铺已经变身成为停车场,村民的房屋也正在有序地进行“平改坡”提升改造。市人大代表、南山村党支部书记王永春表示,这些喜人的变化得益于和美乡村建设项目的深入实施以及“三治一提升”行动的有效推进。 为污水造“家”,还乡村美貌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代表的身影。南山村地理位置特殊,一条清源渠穿村而过,雨季容易倒灌进村民的屋子。为解决该问题,代表王永春一边向上级争取项目,一边逐门逐户做工作、开展政策处理。通过上级补助一部分、村集体出一部分,共整合110万元资金。该项目极大地改善和即提升了防洪抗旱工程功能,既解决了困扰沿线205户村民10余年的梅雨季节“水涝”问题,又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路面不再泥水横流,生活污水也有了“家”。 补基础短板,展乡村新颜 和美乡村建设,基础设施补短板是关键。王永春利用“双岗建功”机制,创新整治模式,结合双童山景区资源,着力打造“一村一品”,推进环境提升与“三改一拆”结合,成功实施农房屋顶平改坡、外立面改造,通过安装节能灯具、设置景观灯等方式,打造温馨、宁静的夜间环境,为村民和游客提供更佳的夜间观赏体验,并在村内主干道设置文化彩绘墙,展示村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增强文化氛围,同时充分盘活利用闲置土地打造小节点景观,添加绿色元素。 掘自然资源,促群众增收 为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王永春以创建特色景区村为抓手,充分利用双童山景区自然资源,培育发展乡村文旅产业。在他的推动下,景区道路实现了“白改黑”提档升级。如今,南山村已建成民宿、农家乐6家,可容纳300人同时就餐,并带动50余名村民就业。去年全年接待游客4300余人次,村民的土鸡土鸭,蔬菜瓜果等农产品有了销路,经济收入增加100余万,村民的“钱袋子”鼓足了。 在代表王永春的带领下,南山村近年来深入挖掘地域文化,打造特色格局,优化布局、完善设施,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实现环境大变身,为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贡献了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