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前三季度重点工作总结
2024年以来,全县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起,死亡4人(均为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事故起数同比不变,亡人数同比减少1人,亡人数占市控指标的80%。防汛防台工作实现了“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总目标,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形势总体平稳。
(一)全面推进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
一是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整治。今年以来,县安委办部署开展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岁末年初大排查大整治、临近带电体安全检查、护航采茶季交通整治、夏季防高温大检查等10余项专项行动,结合每月安全生产检查日,纵深推进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今年以来,全县共累计检查企业(场所)2.6万个次,发现问题隐患9443个,已整改9395个,整改率99.49%,其中重大隐患84个,已完成整改84个,整改率100%。停产停业31家,立案查处1039起,处罚金额185.85万元。二是强化责任传导。完善“月度考评亮晒”和“三色预警”机制。结合市对县考核规则变动,动态更新考评细则,提高考评内容的实效性、精准性,科学运用考评结果,以考核促尽责,推动工作“跑”起来,发出亮晒通报共6期。今年以来,组建10个督导组对各乡镇(街道)开展两轮安全生产督导检查。联合县纪委监委、两办督查室、消安委办等单位组成4个安全生产联合督查组,开展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专项督查。约谈4家,会议表态3家,上常委会说明3家。先后4次向分管县领导发出工作提示单31份,向部门、乡镇发出交办单77件,522项问题隐患已整改507项,整改率97.13%。印发《松阳县“岁末年初”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工作通报》9期,印发《松阳应急信息》1期。三是防范化解重大问题。以“七张问题清单”重大安全生产问题清单为抓手,研究收集县域范围内存在的安全风险,纳入清单管理,并及时消除隐患,形成闭环。今年以来,由各乡镇(街道)、相关部门上报蓄水池问题125条,纳入清单管理13条,办结7条。纳入清单的问题库涵盖工矿、危化、交通、建设等领域。办结2023年存量县级问题9条,市级问题3条,省级问题1条。四是全力推动基层应消治理体系建设。借助省、县民生实事契机,全面完成19个乡镇(街道)应消站建设任务,其中单设10个,结合平安综治挂牌设置9个,统筹配备102名工作人员。强化人员培训,组织2期应急管理和消防业务培训,累计考试合格60人。建设区域专职消防队6支,累计完成应急救援205次,解救被困群众35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达1760万元,成功避免灾害和伤亡5起13人。采购执法记录仪、对讲机、便携式打印机、激光测距仪、气体检测仪等基础装备,为基层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提供保障。同时,为赤寿、望松2支专职消防队各配备消防车、应急抢险车各1辆。根据《基层安全生产工作清单(台账)指南》完善应消站工作台账,规范开展涉自然灾害、道路交通、旅游、消防、工矿等领域的隐患排查。全县各应消站工作人员和网格员走街串巷、进村入户、扫楼洗街,累计排查点位20012个,发现隐患2196个,完成整改2170个,整改率达98.82%。
(二)落实工矿危化领域安全生产监管职责
一是强化工矿领域安全监管。深化电气焊改革成效,全面落实“审批、清理、动火、监护、处置”五到位措施,全县653台焊机“加芯赋码”有效纳管;推广“园中园”“厂中厂”数字化应用平台,创成6家(任务指标2家)“园中园”“厂中厂”达标园区,675台电焊机完成“加芯赋码”,63家危化品使用企业落实安全评价制度。全县31家出租企业55家承租单位完善准入清退制度、安全管理机构、风险四色图等内容;完成58家71台工贸企业压力监测报警装置和自动切断装置推广应用;聚焦有限空间作业事故防范,重点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监护制度,着力解决有限空间管理不到位、作业不规范、人员素质低、盲目施救等突出问题,有效减少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已专项排查并整改隐患16条;针对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江苏局对我县查企督政反馈的相关问题,共整改34条隐患(其中重大隐患10条),完成2家地下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普查,2家尾矿库隐蔽排水工程质量检测和调洪演算,1家露天矿山已按要求完成22辆矿用运输汽车改造配备;组织开展4轮次矿山企业专项检查,排查并整改隐患186条(其中重大隐患16条)。二是强化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监管。结合危化企业操作规程、醇基燃料、医药化工、重大危险源等专项整治,截至目前共检查危化相关企业52家次,排查并整改隐患105项,其中重大隐患3项。重点时段开展全覆盖多频次的烟花爆竹联合执法检查,出动1000多人次,查处非法烟花爆竹287箱,相关部门共立案查处烟花爆竹非法违法案件26起(其中非法储存烟花爆竹10起,非法经营烟花爆竹1起,处罚金额2.1万元)。三是强化应急管理执法办案。完成应急管理行政执法办案区规范化建设,进一步补齐办案场所规范性的短板。合理化推进行政执法委托,今年以来共与6个重点工业乡镇(街道)签订了《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委托协议书》,将5万元以下行政处罚事项(共计211项)开展委托执法。截至目前,全局共办理工矿危化领域行政处罚案件20件,处罚金额46.3万元,其中乡镇(街道)参与办理4件,10万元以上案件1件。
(三)不断推进防灾减灾建设
一是全力抓好2024年度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加强189个原有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的管理,新建村级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19个,目前全县共有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208个,其中县级1个、乡镇级19个、村级188个,避灾面积共计4.3万平方米,标准安置人数可达1.3万余人。二是积极推进2024年度物资储备工作。会同县发改局完成2024年度救灾物资储备计划编制,有序推进物资轮换工作。三是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召开乡镇(街道)灾害信息员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乡级报灾员的报灾操作能力,确保能及时准确掌握灾情。四是开展基层防灾减灾能力提升行动。对照市减灾办关于基层防灾减灾能力提升行动工作的标准,指导望松街道、赤寿乡开展基层防灾减灾能力提升行动工作。五是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常态化普查,完成基础数据采集更新,实现常普常新。
(四)筑牢防汛防台安全底线
一是全力开展防汛防台隐患大排查。汛前组织开展防汛备汛风险隐患大排查,全县共出动排查1921人次,检查1594处,共发现隐患198处,全部完成整改或落实临时安全度汛措施;对各乡镇(街道)防汛备汛、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和隐患闭环整改等工作进行督查检查,反馈整改136条问题。加强风险区人员排查,共排查各类风险区受影响人员7070人并实现安全码扩面赋码,其中乡镇(街道)重点风险隐患转移人员245人,均落实“一户一策”和包保责任人。二是强化基层防汛应急物资储备。全县19个乡镇(街道)、214个行政村(社区)共配备防汛物资“三大件”——卫星电话263部、汽油发电机234台、汽油抽水泵237台,“四小件”——大功率强光手提灯2705台、雨衣雨鞋1369套、救生衣2539件等,实现多灾易灾乡镇(街道)和村(社区)防汛物资“三大件”、“四小件”、预警设备全覆盖。三是组织业务培训和开展防汛应急演练。开展乡镇(街道)防汛干部业务培训班,各乡镇(街道)自行组织开展“四讲一会”为主要内容的一线防汛责任人培训。举办2024年松阳县乡镇(街道)防汛自主响应应急演练桌面推演,各乡镇(街道)均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防汛应急演练,切实增强应急处置和“乡自为战、村自为战”能力。四是调整优化乡村两级防汛应急预案。优化更新县级防汛应急预案,组织乡镇(街道)根据当地实际编制修订乡村两级防汛应急预案。面对梅汛期两轮集中强降雨以及“格美”“贝碧嘉”等台风,各乡镇(街道)和县防指成员单位按照预案规定有序高效开展防御。
(五)不断强化森林防灭火工作
一是狠抓火源管理,消除火灾隐患。开展野外火源治理专项行动,对农事用火、祭祀用火、林业生产用火和其他违规用火行为进行重点治理。共派出55个督查组、发放宣传品31800份、组织宣传教育活动160次、悬挂横幅497幅、设立临时卡口170个、出动巡查人员3117人次、排查58处火险隐患、处罚8人次、罚款4500元。二是着力警示教育,增强防火意识。开展“3.19”森林消防宣传日系列活动,组织观看《丽水市森林火灾肇事追究失火罪十大案件》、《松阳县森林火灾(火情)警示案例》、禁火通告等内容,不断提高全民森林消防意识。三是加强队伍和规范化建设。全力推动乡镇森林防灭火规范化建设,清单化明确建设任务和完成时间,通过补齐防火道、隔离带、蓄水池等基础设施短板,逐步完善林火阻隔网络体系,同时积极争取财政资金180余万,为17个乡镇(街道)和36个重点涉林村采购发放森林灭火装备,提前一年完成建设任务。连续三年组织全县22支半专业队伍230余人开展扑火技能比武演练活动,以赛促训,锻炼基层队伍的森林火灾扑救能力和团队协作水平。投入24.8292万元资金为全县594名森林消防队员购买人身意外保险。
(六)持续推进基层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一是着力推进应急指挥规范化建设。建立一月一演练工作机制,目前已开展7次测试演练。同时全力推进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国债项目)建设,已完成高空监控安装、指挥调度设备采购、370手持终端采购、林火监测站项目初验,4个项目有望在11月底前完成终验,北斗终端项目和2023年国债增补项目(卫星电话采购)正在有序推进,已支付项目资金157.8万元,总支付率82.97%,居全市第二。二是落细落实应急预案修订演练。印发了2024年度预案修编和演练计划,完成214个村(社区)“多案合一”手册汇编,目前已有地震、森林防灭火、公路水运工程等领域开展了县级演练。三是强化应急值班值守,完善值班人员工作职责、交接班制度、突发事件信息接处等工作制度和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应急处置流程图,为突发事件应对提供处置流程模板。累计开展值班抽查50余次,抽查人员1046人次。四是加强自然灾害预警叫应。安排值班人员对各类黄色以上预警实施叫应,共实施叫应32次,叫应2656人次。五是社会救援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全县社会救援队伍共参与各类应急救援任务28次,出动人员460人次;完成各类培训任务34余次、出动460人次;完成各类备勤4次,出动人员200人次。六是推进综合性队伍力量编组。县级组建1支综合性救援队伍和7支覆盖防汛抢险、道路抢修、房屋建筑工程抢修、通信抢修、电力抢修、燃气管网抢修、重型机械等领域的专业队伍,共计240余人。建立由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任指挥长的乡镇(街道)联合救援指挥部,编建专职消防队、森林灭火队、防汛抢险队、社会救援力量、医疗救护、基干民兵等救援力量,并按照预案和专业需求,组建19支620余人的乡镇应急队伍,负责本乡镇(街道)范围内灾害事故先期处置、转移群众等应急救援任务。
(七)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培训活动
一是以百万员工大培训为抓手,强化全员安全教育培训,今年以来,累计开展百万员工线上培训4989次,同时组织开展线下培训18场,参训人员3843人。组织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员取证培训2期,负责人培训取证56人,复审68人,安管员培训取证126人,复审128人。举办电工、电焊工技能大赛各1期,以赛促教。二是多形式开展应急管理知识普及。通过安全生产月、森林消防宣传日、防灾减灾宣传周和国际减灾日等多种活动载体,宣传和普及应急管理知识,累计在中国网、中国安全生产杂志网、潮新闻、源新闻、掌上松阳等新闻媒体发布安全生产、防汛防台、森林防火等工作动态、应急知识90余篇,发放《安全生产应知应会》、防灾减灾类小知识、森林防火宣传等资料2.4万余份,悬挂横幅及LED屏宣传标语900余条,播放警示宣传片400余次,发送手机提示短信63800余条,各类宣传活动30余场,出动宣传车约20辆,宣传人员约380人,通过村应急广播播放安全提示,收听覆盖18万人次。三是提升监管干部业务水平和群众安全防范意识。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全覆盖检查标准体系、“三个六”“三个十”应知应会和逃生自救“三项”安全知识学习培训,实现重点单位、乡镇(街道)、重点企业专场培训全覆盖,面向企业、群众发放应知应会宣传资料367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