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村乡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2023年以来,叶村乡党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坚持以“七张问题清单”作为抓党建带全局的重要抓手,狠抓“1412”行动方案,团结带领干部群众,细化工作颗粒度,攻坚克难创亮点,全力以赴稳增长,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2023年主要工作
(一)突出“三道关口”,党建促乡村振兴亮点纷呈。一是把好体系建设关口。以“小机制”谋划“大格局”,体系建设有新成效。着眼破除惯性思维、工作闭环不够、党员队伍纪律意识不强等问题,坚持“打开门走下去”,系统开展乡村两级干部、农村党员队伍等专项调研,制定出台《叶村乡全员考核管理办法》《叶村乡信息宣传工作考核及奖励办法》《叶村乡酒醉驾问题整改方案》等8项内部管理制度,推动干部管理工作全方位系统性整体性变革。二是把好思想引领关口。打响“艺术部落 活力叶村”品牌,创新南岱问山、斗米岙“艺术+电商”、横坑竹艺等模式,打通文化和产业脉络,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取得实效。成功举办第一届“竹也”大地艺术节、承办第三届城乡联系论坛“传统村落复兴”边会;南岱村、横坑村被评为市级首批艺术特色示范村;叶村乡党委意识形态“十力”考核入围全县先锋榜,12月中旬参与全市先锋榜擂台赛。同时,将主题教育必读书目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夜学、主题党日等活动的学习内容。深化“活力叶村8090初心宣讲团”主题活动,以学促行提高乡干部政策宣讲水平。三是把好品牌联动关口。做好“借力”文章,发挥党建统领,村银融合、艺同富等党建联建品牌作用,与枫坪、竹源联合举办了“江南秘境”美万家暨艺术乡村党建联建促共富活动,通过线上线下油画拍卖等方式,短短两小时成交额达35.6万元,以文化助力村集体经济消薄,实现通过一幅画走出一条共富路。斗米岙电商直播“共富工坊”被评为丽水市电子商务促进会培训基地,该项目获全省2023年度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专项激励,系全县唯一;东坞村获全省首批“红色根脉”强基示范村;叶村村荣获省级农产品电商村;斗米岙模式获第三季度镇街部门三创三等奖,组织工作助跑共富行动有一定成效。
(二)锚定“四个到位”,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一是攻坚克难,统筹协调到位。抓严抓实卫片图斑整治工作,打好“耕地保卫战”,严守耕地保护红线。2023年国土下发卫片整改12处,变更调查监测图斑疑似耕地流向林地共27亩,以铁腕手段坚持“零容忍”态度开展整治,销号推进。对于规定时间内没有自行整改的图斑,依法组织综合行政执法局、公证处联合行动强力落实整改,目前已成功整改卫片图斑12处,退林还耕27亩,其中强拆一处。顺利完成违建拆除约1万余平方米,两违处置50余件,全面完成省三改一拆无违建县点位整改10处,2000余平方米。二是动态巡查,长效管理到位。按照“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原则”,齐抓共管,“秸”尽全力推动秸秆禁烧,巡查发现火点共18处,立案7起,结案6起。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顺利完成了省市县三级多轮暗访检查工作,共检查点位507个,发现问题隐患462个,整改率100%。联合多部门对“三合一”场所开展隐患排查,共查出安全隐患81处,督促企业自查安全隐患45处,已全部落实闭环整改,圆满完成杭州亚运会等重点时段的安全大检查工作20余次。三是稳固互促,便民服务到位。首次在全县成立叶村乡“乡长来报告”制度,全面提升人大监督政府工作全过程,人大代表参与三治一提升、秸秆禁烧、文明县城创建等工作共计45人次。申报浙江省品牌未成年人保护站,并在全县民政业务提升培训会上作经验交流。叶村乡代表队在松阳县婴幼儿养育照护技能竞赛中取得三等奖。四是常抓不懈,作风转变到位。坚持“管就要管到底”“管就要管全部”的工作原则,以“事不过夜”的作风,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纠纷,使矛盾纠纷没有发酵时间,负面影响最小化。每次项目推进,实行项目签约和矛盾化解进度双排名,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工作氛围。今年以来,重点项目推进中累计化解矛盾纠纷30余起,实现零上访。
(三)着眼“五条主线”,全力激发强村富民添动力。一是坚持以特色农业全面升级为主线。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力以赴做好“非粮化”后半篇文章,2200亩粮功区实现机械插秧种植。浙江胜诺家庭农场出产的稻米被评为“十佳好稻米”,入选全县五佳。探索粮食+经济作物轮作模式,推广稻瓜、稻菜、稻菇轮作,鼓励农户配套种植多种经济作物,叶村乡松山村支部带头种植芥菜,每亩可多增收3000余元,叶家村探索水稻加西瓜种植模式,亩均效益10000元以上。因地制宜发展传统高山水稻种植业,做精岱头大米品牌,通过“乡强村公司+村集体+种植主体+农户”的抱团合作方式,为岱头自然村人均增收1万元,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截至目前,村集体总收入共计742.34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381.59万元,全乡8个村均实现30+15目标任务,其中4个村经营性收入达50万元。二是坚持以生态工业强基蓄能为主线。把发展工业作为今年新的重点方向,着力推进工业经济提速增效。目前江南工业园区有规上企业11家,县二十强企业5家,今年新增规下样本企业3家、规上企业1家,处置“低散乱”企业2家,落地2个省级科技特派员项目,实现工业总产值28.36亿元。深度调查摸排现有工业用地、工业企业,加快推动低效闲置工业用地整治工作,目前排摸1处地块涉及60.53亩低效闲置工业用地。三是坚持以基础设施持续完善为主线。完成3批移民项目共计162万,涉及新村路面硬化、村庄环境整治、基础设施硬化。完成官田村红十字会博爱家园、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建设。完成市民生实事村乡横坑村供水站提升项目建设。叶东线至松山、叶东线至寺山公路提升2个项目已竣工验收。今年新架设电杆27根,完成河头村菇棚核心区块300余米线路改造工作。完成南岱等三个“村邮通”共富驿站点位创建。完成水系综合治理项目政策处理工作,共征收土地及临时用地18亩。开展农业灌溉水闸建设,新建农业灌溉水闸5个。全乡范围内垦造耕地项目均实现春耕备耕,未出现抛荒现象。东坞村2023年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已立项,下一步进行招投标,预计年前开工建设。完成低效闲置土地处置一处,面积56.24亩。四是坚持以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为主线。东坞自然村整村搬迁项目:成功签约腾空52户,签约建筑面积9488.75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5215.12平方米。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项目:用时50天完成签约47户14661.62平方米征迁任务,签约率100%。叶村幼儿园迁建项目:用时2个月完成叶村幼儿园迁建项目的32户9115.93平方米的征迁任务。风雨操场项目:历时半个月完成9户2363平方米的征迁任务。8个行政村入股340万元投资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项目,以“前三年保底收益+后五年实际利润分红”的形式进行分配,项目建成后,预计带动全县约2000多户种植户农产品销售,带动叶村乡各村集体预计平均每年可增收100多万元,有效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五是坚持以特色产业培育壮大为主线。食用菌产业在2021年1100万袋的前提下,今年再破1600万袋,占全县三分之一以上。食用菌“共富工坊”,年产菌棒从去年250万袋提升到400万袋,通过“村集体+企业+农户”方式,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服务当地300余户菇农,并为当地带来120余个就业岗位,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10余户。成为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系全省唯一;与市农科院合作设立农林技术推广与研究项目示范基地,目前竹屑替代部分木屑实验已成功;与省农科院、杭州朝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引进激光助农技术,助力香菇增产提质。招引浙江慧和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立特色食用菌智慧型栽培教育实训基地,预计总投资7300万元,含特色食用菌智慧型集约化栽培大棚、食用菌天然复合调味品和即食型食用菌制品厂房、SC车间和生产线等,将填补松阳食用菌产业后端加工空白。
二、工作存在困难和不足
1.全乡发展定位还不够清晰。叶村乡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较为扎实,但目前乡农业主导产业食用菌产业的辨识度、影响力还不够,工业存量用地尚未完全盘活,商贸物流服务能力仍然较弱。
2.推动工作“一杆见底”的力度不够。针对岗位职责等制度执行缺乏行之有效的跟踪问效,一定程度上存在执行制度不严的情况。日常工作布置跟踪督促力度不足,导致部分工作落实不到位。
三、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叶村乡将继续紧紧围绕县委“二次创业”核心任务,以“强县富民保稳定”为目标,以项目化理念为引领,抓招商、推项目、育产业,打造富有辨识度、影响力的县城“西翼门户”。
(一)党建工作要全面过硬,步履不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细化工作颗粒度,以新时代“挺进师”的奋进姿态坚毅笃行“丽水之干”,助力“两个先行”。一是坚持把党建统领作为激发共同富裕的“红色动能”。深化村银融合、艺同富等党建联建机制,提升食用菌“共富工坊”示范效应,激发组织活力、服务产业大局,推动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互融互促、同频共振,合力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二是抓牢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培育,在“筑巢引凤”中创新建立后备人才库;大力实施“传帮带”工程,着力破除部分干部不同程度存在选择式执行、粗放式量化、虚假式闭环、及格式满足等颗粒度不细问题。用好监督这个关键抓手,创新建立“支部+党员+群众”共同监督考核模式,把监督情况与考核结果、职级升降有效结合,引导干部筑牢纪律红线。三是强化阵地建设。坚持唯实唯先,常态化开展“周例会+业务会”相结合工作机制,通过赛进度亮实绩,交任务抓落实,谋战法破难题,推动形成工作定期总结复盘、研究部署的良性循环。
(二)产业发展要壮大升级,谋定后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发挥各村特色,盘活闲置资产,壮大村集体经济,做好工农文旅融合文章,实现百姓增收。一要聚力食用菌主导产业全链条发展。一产引进集菌棒加工、接种发菌、工厂化种植等为一体的规范化、标准化示范龙头企业,推广“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农户”组织方式,建设食用菌产业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基地。二产谋划食用菌精深加工项目开发,利用原卖油翁区块,引进食用菌精深加工企业,打造松阳数字经济产业园(叶村园区),延长菌菇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三产依托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整合销售市场,与电商直播企业、大型商超合作,拓宽销售渠道;结合有机论证溯源等开展食用菌地域品牌塑造;加强科研院所合作研学创新,依托本地开发特色餐饮。目前已深度洽谈明康汇农产品生鲜供应链有限公司,同步正在注册区域品牌“泰芝鲜菇”。二要聚力特色农产品上发力。持续打造区域内高端茶叶、稻米、香榧、中蜂等高品质农产品,打响“松州有礼”品牌。发展电商经济,当前已有祥瑞电商产业园、斗米岙电商直播基地两大农村电商共富基地,要充分利用这些基地开展电商技能培训,实现电商带货,重点培养食用菌电商人才。
(三)重点项目要加速推进,快马加鞭。坚持目标导向,紧盯年度任务,落实“清单式管理、责任化推进”,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一要系统谋划交易市场项目。解决鲜菇上市后挤占交通主干道交易存在重大交通安全风险问题,拟筹建香菇临时过渡的交易市场,同时选址建设鲜菇交易市场,组建由国土、交通、农业、公安、乡政府等单位组成工作组,完成临时市场的选址、设计、建设;组建临时交易市场的管理队伍,通过“定人定点定时”巡逻及管理,引导菇农有序入场交易,待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项目完工后,整合销售市场,推动菌菇产业提能升级,打响食用菌叶村区域品牌夯实基础。二要积极谋划和推进项目。谋划叶村乡东坞村清水鱼养殖项目,充分利用东坞水库水资源优势,结合麻寮村20亩农庄,打造集清水鱼养殖、观光娱乐、休闲餐饮一体的休闲农庄。力争完成50亩东坞源口、叶村老村两个区块建设用地复垦。系统整合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项目,未来乡村等项目,修缮老屋2000平米以上、改造古道500米以上,重构山区一体化发展格局,提升公共艺术空间功能性和服务性。继续推进义龙庆高速公路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生产用地征收等重点项目工作,确保工程无障碍施工。
(四)艺术乡建要态势加速,全面开花。持续擦亮艺术乡建品牌,不断激活沉睡的乡村文化资源,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一是鼓励山区传统村落“抱团”发展。从艺术引领乡村振兴上发力,将横坑竹艺村、斗米岙艺术村、岱头水稻基地、南岱问山写生基地等点位串点成面,重点培育文创经济、文旅经济。常态化举办文艺系列活动,着重打造乡村博物馆、大学生暑期实践基地、诗词之乡。二是深入推进“艺同富”党建联建品牌。延长艺术品产业链,总结南岱问山、横坑竹艺共富、斗米岙直播可借鉴模式,充分发挥南岱、横坑艺术特色示范村的辐射带动效应,借势借力多途径搭建平台,探索创新合作方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进一步打响艺术部落品牌。三是二次激活闲置艺术家工作室。充分整合资金、资产、资源,强化制度引领、落实属地责任、完善动态评估,促成艺术家工作室常态开放、高效运营;实行艺术家引退机制,力争腾空2个以上闲置的艺术家工作室,引导更多有情怀的艺术家入驻。
(五)基层治理要多管齐下,纵深推进。一是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平安稳定处置机制和初信初访机制。推进交通安全、生产安全、食品安全、防汛消防、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治理;坚持数字化改革,积极协同县里相关部门谋划数字化应用场景,打通基层服务最后一公里。持续深化“三服务”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全力做好服务企业工作。二是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统筹抓好东坞源松山段900米堤防绿道改造提升工程、山区单村供水站的改造提升项目、松阳水网项目二期东坞源松山段防洪堤改造提升项目、三个村灌渠及渡槽改造提升工程、东坞水库电子围栏项目建设等。三是推进菇棚日常管理谋突破。着力解决菌菇棚安全隐患整治问题,制定菇棚安全隐患整治专项行动方案,定期组织对菇棚进行安全巡查,全面开展“四知四跑”安全守则宣传,确保实现宣传覆盖率100%;实施菇棚外立面整治提升计划,力争完成整治20%以上;整治侵占永久基本农田搭建菇棚50亩以上,同时确保零新增,力求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