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县进一步加快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政策解读
索引号:1133252877070942X5/2023-19359     发布机构:松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来源:松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9-22 16:22:06

文号:

点击数: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http://www.songyang.gov.cn/art/2023/9/22/art_1229426983_2491600.html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根据省市里要求,结合2023年省第三方评估半年考核详情,现将今年以来政务公开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作落实情况

2023年以来,我县政务公开工作取得一定的进展:一是紧扣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重大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优化营商环境、食品药品监管、稳岗就业、义务教育、养老服务、涉农补贴、社会救助、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信息公开力度,逐步更新完善广播电视、新闻出版、自然资源、统计、旅游、交通运输等新增领域制度规范等内容。二是根据省第三方评估公司对我县政府网站的评估反馈,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内容,继续提升公开信息的吸引力和时效性。加强和改进政策发布解读回应工作机制,尤其是加强对政策背景、出台目的、重要举措等方面的实质性解读。三是围绕高质量发展,加大“8+4”经济政策等重要政策发布力度,按时公开年度财政预算情况,公开优化营商环境、助企纾困、扩大有效投资等政策文件。

二、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通过半年以来的大力推进,我县政务公开整体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但仍有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解读回应机制有待完善

一是政策解读质量仍需提高。部分政策解读质量不高,为制作原文精简版,如:《〈松阳县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年-2025年)〉政策解读》;二是政策解读形式亟需丰富。我县公开的政务信息除配套的文字解读外,视频解读、图文解读、主要负责人解读、新闻发布会等解读形式较少,与其他个别地区拓展方言解读等在解读形式上确有差距。

(二)决策预公开流程不全

一是部分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未在计划完成时间内发布意见征集,如:《松阳县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松阳县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管理办法》;二是部分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意见征集缺少起草说明要素,如:《关于征求〈松阳县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公告》;三是部分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未及时公开意见反馈及采纳情况信息,如:《关于征求〈松阳县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 年)(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公告》《关于公开征求〈松阳县调整赋权水南街道等 15 个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目录清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三)基层政务公开工作推进不足

一是部分重点领域信息发布不全面,未按照标准目录形成常态化更新机制。如“义务教育”栏目未公开义务教育学校名录信息;未公开2023年招生政策、招生计划等信息;2022年招生结果信息公开不全;“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公告栏”栏目下未公开2023年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药品零售经营监督检查等信息;“公共文化服务”栏目下 2023 年公共文化活动信息发布较少等问题。二是从有到优的转变力度不够。考核要求从最初的栏目是否设置,到栏目内容是否按期发布,再到发布要素完整性和发布质量高低进行评价转变,对各乡镇(街道)和责任部门信息发布要求不断提高。如:“重大建设项目”按项目全生命周期公开的项目较少,“抽水蓄能电站”部分流程更新不及时,招标中标信息缺少中标候选人、中标结果,缺少施工、重大设计变更、质量安全监督信息等,“235国道松阳段改建工程”施工信息发布不全,缺少施工单位项目管理机构设置、工作职责、主要管理制度,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公共文化服务”栏目下 2023年公共文化活动信息发布较少。

整改措施:一是进一步完善网站信息公开相关栏目,加大网上公开力度,加强和改进政策发布解读回应工作,尤其是要加强对政策背景、出台目的、重要举措等方面的实质性解读。将政策解读纳入考核加分项,多样化形式的政策解读给予一定加分。二是完善政务公开内部管理机制,加强制度规范建设,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依法、有序进行。将公开工作按照职责将责任和目标一一对口落实到各责任单位,要求各责任单位至少要安排一人负责政务公开工作,各乡镇、各部门分工协作、共同发力、精准公开;三是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政务公开人员业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信息发布的质量。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紧扣重点领域深化政府信息精准公开

一是深化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紧密结合全县重大决策和政策部署,按要求做好行政执法公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扩大有效投资、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重大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优化营商环境、食品药品监管、稳岗就业、义务教育、养老服务、涉农补贴、社会救助、公共文化服务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工作。

二是加强政务公开精准服务。主动作为,精准施策,充分发挥在线咨询、民意征集等渠道作用,综合运用座谈会、书面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群众、企业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建言献策,聚焦社会关注点,精准公开惠企利民政策和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信息。

三是推进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认真贯彻落实《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规定制定办法》,按照国家省出台的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规定,对教育、卫生健康、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境保护、公共交通等领域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及时制定落实措施,重点公开与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营商环境影响较大、直接关系服务对象切身利益、事关生产安全和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社会舆论关注度高、反映问题较多的重要信息。

(二)加强政策解读和公众关切

一是强化政策解读主体责任。按照“谁起草、谁解读”原则,切实做到政策性文件与解读方案、解读材料同步组织、同步审签、同步部署,解读材料要在文件正式印发后三个工作日内公开。要求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履行好“第一解读责任人”职责,做好信息发布、权威定调、自觉把关等职责,带头解读政策,传递权威信息。

二是丰富解读形式。从公众生产生活实际需求出发,对政策文件及解读材料进行梳理、分类、提炼、精简,重新归纳组织,合理选择解读形式,讲明讲透政策内涵,综合选用新闻发布会、图示图解、卡通动漫、专家访谈、短视频等多元化解读形式。扩大政策解读传播面,对于重要政策文件及解读材料,要协调主要新闻媒体、重点网站和新媒体平台转发转载,提高政策到达率和知晓度。

三是深化解读内容。加强政策解读材料质量把控,着重解读政策措施的背景依据、目标任务、主要内容、涉及范围、执行标准,以及注意事项、关键词诠释、惠民利民举措、新旧政策差异等,对政策制定过程中收集到的普遍关注点和疑惑点,要有针对性地予以解答、说明,使政策内涵透明,避免误解误读。杜绝简单摘抄文字、罗列文件小标题等形式化解读。强化政策施行后解读,对政策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文件起草单位要开展二次解读、跟踪解读。

(三)加强监督保障

一是开展系统培训。一是实行以会代训。定期召开政务公开座谈会、推进会、培训会等,加强各单位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对政务公开工作的关注和熟悉程度。二是坚持以干代训。组织各部门政务公开专职工作人员到县政府办公室政务公开科进行轮训,着重强化公开意识,掌握相关政策,提升专业能力,打造一支综合素质好、业务能力强、作风过硬、相对稳定的公开工作队伍。

二是加强监督考核。建立月通报机制,每月通报各部门工作情况,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公开通报批评,及时督促整改。探索将政务公开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加大工作落实推进力度。

三是狠抓任务落实。将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重点任务等板块梳理形成工作台账,明确具体责任人、推进时限、推进措施、标准要求等。实行整改一项、验收一项、销号一项。实时跟进推动,确保落实到位,推动由每年下半年甚至年底集中打突击向将政务公开嵌入政务运行全过程转变。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