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县属国企二轮改革走向深入,准确把握国资国企功能定位,提升国企改革综合成效。松阳县委编办聚集要素资源,探索从机构编制角度服务国有企业重构体系、重组队伍、重整平台。 一、构筑党建引领堡垒,发挥凝心聚力的韧劲 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保障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是调整内设机构设置。在财政局内设机构增设国有企业党建科,负责指导县属国有企业领域党建和人事工作,加强国企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二是建立党建工作机构。县属各国企均设置“党务办”负责公司党建工作,增强党建工作系统性、全面性,并配备专职党务干部,切实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三是配强国资监管力量。在国资管理服务中心的基础上,调配一批懂企业管理,了解企业市场经营、专业对口的管理人员充实到国资管理岗位,提高监管水平。 二、精准定位堵点难点,保持迎难而上的狠劲 一是理清国企队伍“账本”。针对国企组织层级多,财政供养压力大等问题。紧扣谋深前期调研,根据改革后的股权架构及人员整合调配方案,全面梳理各集团(公司)领导职数、机构数、定员数,了解主要职责及业务变化,厘清人员数量,确保底数清、情况明。二是消除过程监督“盲区”。选取部分代表性企业,开展机构编制责任审计工作。围绕机构设置、计划使用、招聘程序、选人用人等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查找问题和不足,从体制性障碍、机制性缺陷、制度性漏洞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可行性的意见建议。三是高效搭建公司“框架”。围绕重组后企业规模、业务量和发展需求三个维度,科学核定五家县属国企领导职数,中层职数原则上向承担核心业务的内设机构和子公司倾斜。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加强生产业务管理职能部(室)设置,精简后勤保障等综合性职能内设机构。改革后,共核定国企领导职数27名,中层职数74名,内设机构26个。 三、推进国企瘦身健体,提升精益求精的干劲 一是合理确定岗位数量。为明确各企业组织机构、岗位结构层级,按照“以事定责”“以责定岗”原则,部署开展职责梳理和岗位设置工作,绘制组织架构图、岗位结构图,并将实有人数与岗位需求数进行对比,为确定员工总额提供依据。二是规范招聘进人流程。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招聘原则,梳理招聘进人流程图,把好国企招聘廉洁关、人员入口质量关,盯牢权力运行全过程,确保事前充分研究、岗位统筹安排、程序执行规范、闭环监督完整,维护风清气正的选人氛围。三是用工实行总量控制。为合理控制国企人员总量,依据各企业功能定位、经营范围、经济效益等要素,结合岗位设置情况,对合同工、劳务派遣用工控制总量进行测算,并征求企业和相关部门意见,经县委编委会议审议后以文件形式下达确定,各企业不得突破控制数招聘进人。 四、找准靶心服务发展,善用创新管理的巧劲 一是创新企业用工形式。引入“项目制”用工方式,以项目起止时间为依据与劳动者签订协议,灵活用工,解决企业阶段性的“用工荒”问题,节省人力资源成本,方便用工管理。二是缓解“严管”和“供需”矛盾。集中资源服务国企发展壮大,建立国企用工周转池,储备用工计划100名,用于高精尖人才、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招引和临时性、辅助性工作岗位人员补充。周转池计划专项单列,循环使用。三是优化员工晋升渠道。打破“论资排辈”“只上不下”“只进不出”的传统模式,清理企业选人用人“绊脚石”。利用公开考试、绩效考核、组织考察等形式,选拔优秀人才至事业单位、乡镇街道,进一步激励企业人才担当作为。建立健全不称职员工淘汰机制,精干队伍,提高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