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写好“礼堂+”文章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索引号:47252039_7/2023-18398     发布机构:松阳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办公室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7-31 16:59:27

文号:

点击数: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松阳:写好“礼堂+”文章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在安民乡安岱后村,礼堂建设与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机结合,让红色基因浸润心田;在大东坝镇茶排村,千年传承下来的契约文化融入礼堂文化,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在玉岩镇周安村,“文化礼堂+非物质文化遗产松阳高腔”模式,让传统戏曲焕发新的生机。

图片4.png

自2013年全省启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以来,松阳县始终立足特色,整合资源,统筹联动,着力打造特色鲜明、品质过硬的文化礼堂品牌,坚持写好“礼堂+”文章,推动建设更具松阳辨识度的乡村文化新阵地。

图片5.png

近日,在裕溪乡霭溪村文化礼堂内,31岁的村民讲解员兰玲玲正给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解中共霭溪支部的发展历程。作为松阳县第一个党支部霭溪支部所在地,裕溪乡霭溪村积极挖掘和整合红色资源,推动红色文化传承与清廉文化涵养、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融合,着力打造特色文化礼堂,并依托“党建联建”,完善人才培育等工作机制,在礼堂中植入艺术文创、红色研学等新业态,使文化礼堂成为当地村民既富脑袋,又富口袋的美好精神家园。自2022年霭溪村文化礼堂建成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5500余人,实现营收50多万元。

图片6.png

在三都乡松庄村,“礼堂+乡村艺术”模式深受村民喜爱。近年来,三都乡不断扩容文化阵地、充实文化力量、释放礼堂效应,通过举办公益摄影、书画大赏、送戏下乡、桃文化节等特色活动,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用“文艺大餐”。除了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外,三都乡文化礼堂还积极拓展“文化礼堂+”发展空间,举办农产品市集,以“文化礼堂+农货销售”形式为乡村共富“充电”,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在文化礼堂里,村民们吆喝销售着桃子、桃胶等当地特色农产品,游客们纷纷打卡购买,是一次非常有趣的市集体验。”游客赵先生评价道。

图片7.png

而在樟溪乡兴村村,特色文化礼堂红糖工坊将礼堂文化与非遗古法制糖技艺相结合,擘画出共富新“钱景”,成为了展现松阳农文旅深入融合的一张“金名片”。据樟溪乡兴村村党总支书记傅金鋆介绍,樟溪乡已连续7年举办“开糖节”,红糖工坊每年吸引超2万名游客参观体验,带动红糖销售单价从8元提高到25元,吸纳200余名村民就业,其中低收入人群比例超20%,人均年增收超过1.8万元。

图片8.png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今,在松阳,文化礼堂不仅仅是村民的“精神家园”,还是凝心聚力的“红色殿堂”和特色经济的“孵化器”。“礼堂+”模式正让松阳文化礼堂之花处处盛开。

为打造特色鲜明、品质过硬的文化礼堂品牌,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从“本土、特色、创新”等方面入手,将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特色产业、旅游资源植入其中,积极开展“文体走亲进礼堂”、“志愿服务进礼堂”、“理论宣讲进礼堂”等多项活动,选优做强文化礼堂“活动菜单”,打造最优质服务体验。据了解,截至目前,松阳县共建成农村文化礼堂207家,完成常住人口500人以上行政村全覆盖。其中,五星礼堂2家,四星礼堂5家,三星礼堂89家。

图片9.png

“乡村振兴,文化为魂。农村文化礼堂是助推乡村振兴和全域治理的重要载体。”松阳县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松阳县将持续做好“文化礼堂+”文章,不断提升农村文化礼堂“建管用育”水平,为乡村振兴激发澎湃动力。

(摘自松阳发布)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