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松阳县“非遗助力共同富裕”试点任务表的通知
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
现将《松阳县“非遗助力共同富裕”试点任务表》印发你们,请各责任单位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松阳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3年3月29日
附件:
松阳县“非遗助力共同富裕”试点任务表
主要任务(总体目标、任务) | 具体任务 | 分解任务 | 数量 | 具体做法 | 责任部门 | 配合部门 | 完成时限 | 预期成果 (包括呈现方式) |
开展“非遗助力共同富裕”试点工作,立足松阳县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以非遗保护传承为核心,以区域社会共同富裕为要义,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点,坚持“保护优先、特色发展、文旅融合、提升福祉”,围绕松阳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和非遗助力共同富裕为目标,构建多跨协同机制、多元人才队伍、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和产业集群,提升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能力和传播能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协调发展,使传统工艺和非遗项目的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 强化多跨协同机制建设 | 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 | 1 | 结合保护区创建,建立由松阳县人民政府领导牵头协调,文化和旅游、发改、教育、财政、农业农村局等多部门联合的联席会议机制; | 县府办 | 县委宣传部、县人力社保局、 | 2023年 | 多部门联席会议相关材料。 |
加强多元力量整合 | 1 | 结合保护区创建,集结非遗、旅游、文物等领域专家,开展指导活动。争取出台相关政策,破除壁垒,广泛吸纳企业、社会团体和民间力量等社会力量参与试点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试点实践的强大合力。 | 县文广旅体局 | 县经济商务局、县人力社保局 | 2023年 | 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 | ||
全面提升非遗保护水平 | 深化内涵保护 | 1 | 健全项目档案,推进项目数字化记录、共享和传播;加强项目保护单位动态管理,夯实保护责任。加强非遗类别研究与分类施策研究。提升松阳端午茶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丰富产品品类、培育高端品牌,满足民众高品质生活需求。 | 县文广旅体局 | 2023年—2025年 | 建立松阳非遗数据平台、丰富松阳松阳端午茶等产品。 | ||
健全传承体系 | 20 | 完善传承人梯队,设立免费培训课程,编撰系列非遗教材。与丽水农林技师学院(筹)松阳职业中专合作培养后备人才,扩大传承人群。设立茶叶、木雕相关专业,鼓励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校授课,与学生双向选择,明确师承关系,形成院校教育与传统师承方式有机结合的育人模式。 | 县文广旅体局 | 县教育局、丽水农林技师学院(筹)松阳职业中专 | 2023年—2025年 | 试点期间开展县级传承人申报,扩大传承群体,争取培养10个以上优秀青年传承人。 | ||
推进传统工艺振兴发展 | 推动非遗工坊品牌培育 | 6 | 推进业态多元融合,坚持以“坊”为媒,创新“田园共富工坊”,以非遗“石仓豆腐”为核心,打造“传统主导产业+农文旅体融合”示范建设样本。在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增加非遗工坊存量丰富工坊类型,抓好重点区域建设,充分挖掘工坊功能,多维利用工坊空间,真正让非遗工坊活起来。广泛吸纳村民就业,开展传统工艺技能培训,发展提升产品质量,优化销售模式,推动非遗工坊可持续性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 县文广旅体局 | 县委组织部、县人力社保局 | 2023年—2025年 | 每年提升2家非遗工坊,重点提升省级“盐卤豆腐”非遗工坊(省级培育阶段)。 | |
深化传统工艺工作站建设 | 1 | 推进“田园松阳”传统工艺工作站建设,结合松阳丰富的茶资源,发挥“研究、研发、研培”功能,并以本地非遗工坊为产业支撑,开展技术攻关,改善材料、改良工具、优化流程,打造文化标识、深化文旅融合、扩大传承人群、形成产品矩阵、做强相关产业,促进区域优势传统工艺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 | 县文广旅体局 | 县农业农村局、西屏街道、望松街道、新兴镇、樟溪乡、松阳县茶文化研究会 | 2023年—2025年 | 建设“田园松阳”传统工艺工作站,开展文创设计并积极落地,组织培训、研讨、研学、对话交流和展示活动。 | ||
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和产业集群 | 发展非遗项目为核心的经典富民产业。 | 3 | 加强松阳香茶、端午茶、泡豆腐、煨盐鸡、白老酒、茶叶熏腿等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发展,培育形成一批非遗项目为核心的特色产业集群。发挥传统工艺工作站和行业协会作用,研究解决产业、行业发展中的难点和问题。 | 县文广旅体局 | 县农业农村局、西屏街道、水南街道、望松街道、大东坝镇、新兴镇、三都乡、松阳县茶文化研究会 | 2023年—2025年 | 形成松阳香茶、端午茶、煨盐鸡、泡豆腐、白老酒、茶叶熏腿等特色非遗产业,形成产业链,拓展多元销售模式。 | |
推进非遗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 推动非遗进景区、进民宿,打造乡村旅游新业态。高品质打造“老街乡愁”非遗保护核心区。提升田园松阳非遗店铺,扶持非遗业态,引入精品文化示范项目,形成等一批非遗美食网红店。深化非遗主题游线、景区、景点建设,持续推进非遗主题民宿和非遗主题酒店建设,促进非遗与现代产业融合发展。 | 县文广旅体局 | 各乡镇(街道) | 2023年—2025年 | 年均提升1-3家“田园松阳”非遗店铺;开展非遗进景区、进民宿等活动;积极申报非遗主题旅游线路、非遗主题民宿、酒店。 | |||
“非遗+”撬动就地就近就业。 | 支持传统工艺工作站、非遗工坊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带动民众灵活就业;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传统工艺企业就地就近采购原材料,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强村惠民。紧扣旅游富民增收,创新传统工艺和非遗资源植入乡村旅游的方式方法,带动非遗传承人群和村民共同就业增收。 | 县文广旅体局 | 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街道) | 2023年—2025年 | 出台共富工坊等相关政策文件。 | |||
服务民众品质生活需求 | 引导和扩大非遗产品消费。 | 推进松阳香茶、松阳端午茶、松阳煨盐鸡等非遗商品进入超市、车站和游客中心,开设非遗展示、销售和体验专区,打造一批非遗特色店铺。积极参加各类旅游推介及产品销售展示交流等活动,拓宽推介、展示和销售渠道。 | 县文广旅体局 | 县经济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服务集团有限公司 | 2023年—2025年 | 非遗商品进县各大超市、店铺、车站和游客中心,拓宽销售渠道。 | ||
扩大非遗旅游消费。 | 丰富景区、民宿、酒店和游客中心的传统工艺产品和非遗商品、非遗文创产品供给,满足游客伴手礼需求。鼓励豆腐工坊、造纸工坊等非遗工坊开展各类研学旅行。积极打造“松阳非遗小巷”,过图文彩绘、实物展示、非遗雕塑、特色打卡点等动静结合的方式展现我县非遗特色。提升非遗主题特色街区功能,植入更多非遗元素,拓展非遗夜游线路,开展非遗夜市(集市),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激活夜经济。 | 县文广旅体局 | 各乡镇(街道) | 2023年—2025年 | 建设完成“松阳非遗小巷”,推出非遗伴手礼,拓展明清古街非遗夜游线路,组织开展非遗夜市(集市)。 | |||
满足群众精神生活需求。 | 培育明清古街非遗特色街区、非遗主题公园、非遗主题广场,非遗主题雕塑等,深化“非遗在社区”,推动非遗展示展演活动进文化礼堂,提升城乡社区居民非遗相关活动的参与度,共建共享品质生活。加强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的传统工艺项目和非遗保护,推动非遗融入社区(乡村)建设。 | 县文广旅体局 | 各乡镇(街道) | 2023年—2025年 | 提升2个非遗主题公园、2个非遗主题广场,植入更多非遗元素,开展传统戏剧松阳高腔、木偶戏等非遗展示展演项目进文化礼堂、社区,年均完成200余场。重点扶持传统村落松庄村等非遗项目挖掘提升,推动非遗融入乡村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