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县财政局转发《浙江省财政厅 浙江省林业局关于印发浙江省中央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管理实施办法和浙江省中央林业草原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索引号: 00266412_6/2023-17059     发布机构: 县财政局     发布时间: 2023-05-15 16:06:54点击数: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各有关单位:


现将《浙江省财政厅 浙江省林业局关于印发浙江省中央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管理实施办法和浙江省中央林业草原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浙财资环〔2023〕24号)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松阳县财政局


2023年5月15日

各市、县(市、区)财政局、林业主管部门,省级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中央财政林业草原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根据《财政部 国家林草局关于印发〈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资环〔2022〕170号)以及《财政部 国家林草局关于印发〈林业草原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资环〔2022〕171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我们制定了《浙江省中央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管理实施办法》和《浙江省中央林业草原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浙江省中央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管理实施办法

      2.浙江省中央林业草原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实施办法

 

浙江省财政厅

浙江省林业局 

2023年5月6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1

 

浙江省中央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国家林草局(国家公园局)关于推进国家公园建设若干财政政策意见的通知》(国办函〔2022〕93号)和《财政部 国家林草局关于印发〈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资环〔2022〕170号)等文件,以及有关财政管理制度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是指中央预算安排用于国家公园及其他自然保护地、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等保护、森林保护修复等方面的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资金。

第三条  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由省财政厅、省林业局共同管理。省财政厅负责审核资金分配建议方案并下达预算,组织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和预算监管,指导各市、县(市、区)(以下简称市县)加强资金使用管理监督等。省林业局负责提出资金分配建议方案,按规定组织做好预算绩效管理,督促和指导市县做好项目和资金使用管理监督工作等。

第四条  市县财政部门负责本地区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的预算分解下达、组织预算执行、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以及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等。市县林业主管部门根据职能参与本地区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分配,负责资金的具体使用管理和监督、项目组织实施及预算绩效管理具体工作等。

市县林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当对上报的可能影响资金分配结果的有关数据和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第五条  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实施期限至2025年(森林保护修复等支出内容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实施期限执行),到期前由财政部会同国家林草局评估确定是否继续实施和延续期限。

第二章 资金使用范围

第六条  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一)国家公园支出用于国家公园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创建和运行管理、协调发展、保护科研和科普宣教、国际合作和社会参与。

(二)其他自然保护地支出用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要湿地(含国际重要湿地)的生态保护补偿与修复,特种救护、保护设施设备购置维护,专项调查和监测,宣传教育等。

(三)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等保护支出用于国家重点野生植物保护,国家重点野生动物保护、疫源疫病监测和防控、危害防控和补偿,以及其他致害严重的陆生野生动物的危害防控和补偿。

(四)森林保护修复支出用于经国务院批准的天然林保护修复中长期规划(以下简称天然林规划)确定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和修复。

(五)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支持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的其他重点工作。

第七条  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不得用于兴建楼堂馆所、偿还举借的债务及其他与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无关的支出。

第八条  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不得与中央基建投资及其他中央财政资金交叉使用、重复支持。

第三章 资金分配

第九条  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采取因素法分配。具体因素选取可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和林业草原保护恢复实际需要适当调整。对国家公园创建、相关改革或试点等可以采取定额补助。

资金分配过程中,应当根据审计和财政监督、资金使用绩效(到人到户的资金分配不应用资金使用绩效)等情况对测算结果进行调节。对国家公园、森林保护修复等重点支出,可根据资金使用绩效加大调节力度。

第十条  国家公园支出中,对已设立的国家公园按照依规纳入中央财政林业草原项目储备库的年度支出需求、国家公园面积、绩效等因素分配,权重分别为80%、10%、10%,可结合财力状况适当调节,其中纳入国家公园支出的相关森林保护修复补偿执行国家公园区域外同类资金测算分配方法;对经批准启动国家公园创建的国家公园候选区采取定额补助,具体根据年度预算规模、创建数量等确定,对同一个国家公园创建定额补助原则上不超过3年。

第十一条  其他自然保护地支出和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等保护支出按照工作任务、资源状况、绩效等因素分配,权重分别为90%、5%、5%,可结合财力状况适当调节。

第十二条  森林保护修复支出执行天然林规划规定的资金分配方法。天然林规划出台前执行原测算分配方法。

森林保护修复支出资金使用应确定优先顺序,确保按规定兜牢国有林业单位职工基本民生底线。

第十三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林业主管部门支持涉农资金统筹整合。

第四章 预算下达

第十四条  各市县应当按规定及时完整规范做好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项目储备,负责本地项目的组织、审核、汇总入库。其中:国家公园项目应根据国家林草局审核意见修改完善后,纳入中央财政林业草原项目储备库。

第十五条  接到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预算后,省财政厅会同省林业局在30日内分解下达,同时将资金分配结果报财政部、国家林草局备案,并抄送财政部浙江监管局。

第十六条  市县财政、林业主管部门接到省里分配下达的资金后,应当及时分解下达。

第五章 预算绩效管理

第十七条  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国家公园预算绩效管理按照中央另行制定的预算绩效管理办法执行。

第十八条  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绩效目标分为整体绩效目标和区域绩效目标,主要内容包括产出、效益、满意度等指标。

第十九条  省财政厅会同省林业局于每年1月15日前,结合中期财政规划、林业草原发展规划、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和本省工作实际,根据上一年度绩效目标执行情况和绩效评价结果等,确定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年度重点任务和区域绩效目标,编制区域绩效目标申报表,连同上一年度资金使用管理情况报送财政部、国家林草局,并抄送财政部浙江监管局。

接到中央下达的区域绩效目标后,省财政厅会同省林业局及时分解下达市县,市县财政、林业主管部门接到后及时进行分解落实。

第二十条  各级财政部门会同林业主管部门按要求实施预算绩效运行监控,林业主管部门是实施预算绩效运行监控的主体,重点监控资金使用是否符合下达的绩效目标,发现绩效运行与预期绩效目标发生偏离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第二十一条  省财政厅会同省林业局统一组织实施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绩效评价。预算执行结束后,相关单位对照确定的绩效目标开展绩效自评,对自评结果和绩效评价相关材料的真实性负责。省财政厅、省林业局审核汇总后按时报送本地区绩效自评报告和自评表。财政部将根据工作需要对资金开展重点绩效评价。

第二十二条  绩效运行监控和评价的依据包括:

(一)绩效目标设定、审核、下达的依据。

(二)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绩效目标。

(三)预算下达文件、财务会计资料等有关文件资料。

(四)人大审查结果报告、巡视、审计报告及决定、财政监督报告等,以及有关部门或委托中介机构出具的项目评审或竣工验收报告、评审考核意见等。

(五)反映工作情况和项目组织实施情况的正式文件、会议纪要等。

(六)符合财政部、国家林草局要求的其他依据。

第二十三条  绩效评价结果采取评分与评级相结合的形式,具体分值和等级按照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有关规定执行。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完善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政策、改进管理以及下一年度预算申请、安排、分配的重要依据。省财政厅、省林业局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制度和应用机制。


第六章 预算执行和监督

第二十四条  市县财政、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快预算执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结转结余的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按照财政部关于结转结余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五条  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的支付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关规定,属于政府采购管理范围的,应当按照政府采购法律制度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使用管理相关信息应当按照预算公开有关要求执行。

第二十七条  市县财政、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资金申请、分配、使用、管理情况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财政部浙江监管局根据工作职责和财政部要求,对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进行监管。

第二十八条  市县财政、林业等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分配、使用、管理等相关工作中,存在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以及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纪违法行为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资金使用单位和个人在使用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中存在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中央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其他方面资金参照财资环〔2022〕170号文件管理。省级单位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相关支出列入省级部门预算。

第三十一条  市县应当安排资金,用于公益林的保护、管理和抚育等。地方使用各级财政安排的用于上述方面的资金,实行专款专用。

第三十二条  本实施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林业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实施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浙江省财政厅 浙江省林业局关于印发浙江省中央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管理实施办法和浙江省中央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浙财建〔2020〕61号)、《浙江省财政厅 浙江省林业局关于〈浙江省中央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管理实施办法和浙江省中央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的补充通知》(浙财资环〔2021〕72号)同时废止。根据财资环〔2022〕170号文件规定,此前财政部、原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关于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的相关文件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附件2

 

浙江省中央林业草原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林业草原改革发展资金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林业草原改革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财政部 国家林草局关于印发〈林业草原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资环〔2022〕171号)等文件,以及有关财政管理制度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林业草原改革发展资金,是指中央预算安排用于国土绿化、非国有林生态保护补偿、林业草原支撑保障体系、林长制督查考核奖励等方面的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资金。

第三条  林业草原改革发展资金由省财政厅、省林业局共同管理。省财政厅负责审核资金分配建议方案并下达预算,组织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和预算监管,指导各市、县(市、区)(以下简称市县)加强资金使用管理监督等。省林业局负责提出资金分配建议方案,按规定组织做好预算绩效管理,督促和指导市县做好项目和资金使用管理监督工作等。

第四条  市县财政部门负责本地区林业草原改革发展资金的预算分解下达、组织预算执行、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以及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等。市县林业主管部门根据职能参与本地区林业草原改革发展资金分配,负责资金的具体使用管理和监督、项目组织实施及预算绩效管理具体工作等。

市县林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当对上报的可能影响资金分配结果的有关数据和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第五条  林业草原改革发展资金实施期限至2025年(非国有林生态保护补偿等支出内容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实施期限执行),到期前由财政部会同国家林草局评估确定是否继续实施和延续期限。

第二章 资金使用范围

第六条  林业草原改革发展资金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一)国土绿化支出用于油茶发展、造林(含核桃、油橄榄、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营造)、森林质量提升等。

(二)非国有林生态保护补偿支出用于经国务院批准的天然林保护修复中长期规划(以下简称天然林规划)确定的非国有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和经济补偿。

(三)林业草原支撑保障体系支出用于森林草原防火、有害生物防治、生产救灾等林业草原防灾减灾,全国性森林、草原、湿地综合监测,以及林木良种培育和草种繁育、林业草原科技推广等。

(四)林长制督查考核奖励支出用于对全面推行林长制成效明显、在国务院督查中获得通报激励的市县的一次性奖励。

(五)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支持林业草原改革发展的其他重点工作。

第七条  林业草原改革发展资金不得用于兴建楼堂馆所、偿还举借的债务及其他与林业草原改革发展无关的支出。

第八条  林业草原改革发展资金不得与中央基建投资及其他中央财政资金交叉使用、重复支持。

第三章 资金分配

第九条  林业草原改革发展资金采取因素法分配为主。采取因素法分配的,具体因素选取可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和林业草原改革发展实际需要适当调整。对林长制督查考核奖励、相关改革或试点等,可以采取定额补助。

资金分配过程中,应当根据审计和财政监督、资金使用绩效(到人到户的资金分配不应用资金使用绩效)等情况对测算结果进行调节。

第十条  国土绿化支出、林业草原支撑保障体系支出按照工作任务、资源状况、绩效等因素分配,权重分别为90%、5%、5%,可结合财力状况适当调节。

笫十一条  非国有林生态保护补偿支出按照天然林规划确定的非国有林森林资源面积、补助标准等因素测算。

第十二条  林长制督查考核奖励支出采取定额补助,具体根据年度预算规模、督查激励市县数量等确定。

获得林长制督查考核奖励的市县可在本办法规定的资金使用范围内统筹使用林长制督查考核奖励资金。

第十三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林业主管部门支持涉农资金统筹整合。

第四章 预算下达

第十四条  接到林业草原改革发展资金预算后,省财政厅会同省林业局在30日内分解下达,同时将资金分配结果报财政部、国家林草局备案,并抄送财政部浙江监管局。

第十五条  市县财政、林业主管部门接到省里分配下达的资金后,应当及时分解下达。

第五章 预算绩效管理

第十六条  林业草原改革发展资金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第十七条  林业草原改革发展资金绩效目标分为整体绩效目标和区域绩效目标,主要内容包括产出、效益、满意度等指标。

第十八条  省财政厅会同省林业局于每年1月15日前,结合中期财政规划、林业草原发展规划和本省工作实际,根据上一年度绩效目标执行情况和绩效评价结果等,确定林业草原改革发展年度重点任务和区域绩效目标,编制区域绩效目标申报表,连同上一年度资金使用管理情况报送财政部、国家林草局,并抄送财政部浙江监管局。

接到中央下达的区域绩效目标后,省财政厅会同省林业局及时分解下达市县,市县财政、林业主管部门接到后及时进行分解落实。

第十九条  各级财政部门会同林业主管部门按要求实施预算绩效运行监控,林业主管部门是实施预算绩效运行监控的主体,重点监控资金使用是否符合下达的绩效目标,发现绩效运行与预期绩效目标发生偏离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第二十条  省财政厅会同省林业局统一组织实施林业草原改革发展资金绩效评价。预算执行结束后,相关单位对照确定的绩效目标开展绩效自评,对自评结果和绩效评价相关材料的真实性负责。省财政厅、省林业局审核汇总后按时报送本地区绩效自评报告和自评表。财政部将根据工作需要对资金开展重点绩效评价。

第二十一条  绩效运行监控和评价的依据包括:

(一)绩效目标设定、审核、下达的依据。

(二)林业草原改革发展资金绩效目标。

(三)预算下达文件、财务会计资料等有关文件资料。

(四)人大审查结果报告、巡视、审计报告及决定、财政监督报告等,以及有关部门或委托中介机构出具的项目评审或竣工验收报告、评审考核意见等。

(五)反映工作情况和项目组织实施情况的正式文件、会议纪要等。

(六)符合财政部、国家林草局要求的其他依据。

第二十二条  绩效评价结果采取评分与评级相结合的形式,具体分值和等级按照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有关规定执行。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完善林业草原改革发展资金政策、改进管理以及下一年度预算申请、安排、分配的重要依据。省财政厅、省林业局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制度和应用机制。

第六章 预算执行和监督

第二十三条  市县财政、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快预算执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结转结余的林业草原改革发展资金,按照财政部关于结转结余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四条  林业草原改革发展资金的支付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关规定,属于政府采购管理范围的,应当按照政府采购法律制度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市县在使用管理林业草原改革发展资金时,可根据工作需要按规定采用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探索实施差异化的财政补助政策。采用贷款贴息方式的,应当将银行征信查询纳入审核环节。鼓励各地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国有林区和国有林场造林、管护、抚育等业务。

第二十六条  林业草原改革发展资金使用管理相关信息应当按照预算公开有关要求执行。

第二十七条 市县财政、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资金申请、分配、使用、管理情况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财政部浙江监管局根据工作职责和财政部要求,对林业草原改革发展资金进行监管。

第二十八条  市县财政、林业等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林业草原改革发展资金分配、使用、管理等相关工作中,存在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以及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纪违法行为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资金使用单位和个人在使用林业草原改革发展资金中存在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中央林业草原改革发展其他方面资金参照财资环〔2022〕171号文件管理。省级单位林业草原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相关支出列入省级部门预算。

第三十一条  市县应当安排资金,用于公益林的营造和非国有公益林权利人的经济补偿等。地方使用各级财政安排的用于上述方面的资金,实行专款专用。

第三十二条  本实施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林业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实施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浙江省财政厅 浙江省林业局关于印发浙江省中央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管理实施办法和浙江省中央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浙财建〔2020〕61号)、《浙江省财政厅 浙江省林业局关于〈浙江省中央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管理实施办法和浙江省中央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的补充通知》(浙财资环〔2021〕72号)同时废止。根据财资环〔2022〕171号文件规定,此前财政部、原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关于林业草原改革发展的相关文件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