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松阳人大常委会立足基层人大文化、阵地、项目建设,以开展多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为抓手,着力打造“串点连线”“互联互通”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点“网络”,通过“身入群众、心入群众、融入群众”的生动实践,更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接地气”的村社实践点活动 凝聚基层共识 松阳县安民乡安岱后村是浙西南革命根据地中心据点,村内红色遗迹颇多,红色底蕴深厚,每到周末、假日这里总是人头攒动。安民乡第十八届人大代表陈可梧作为这里的“红色讲解员”,依托自己“双重身份”的优势,创新了“情境式”微讲堂来“渗”入群众。 他结合党的二十大、全国两会等重要会议精神,精心编写了“红色”人大主题宣讲稿,用身临其境的方式讲解最新的会议精神、惠民政策,受到游客们的欢迎。
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建设工作启动后,陈可梧又在“课堂”上宣传起基层“代表码”,引导村民们扫码及时向人大代表发送诉求,通过“线下+线上”全天候在线的方式,搜集处理了不少社情民意,“浸入式”履职的方式与群众的心贴得更近了。
松阳县的基层民主实践活动不光在乡间地头“遍地开花”,也结合县情和群众需求,因地制宜进行创新。如在春茶收获时节,在茶青市场为茶商、茶农群体开通的流动“选民建议直通站”。 松阳县茶产业经济发达,全县有生态茶园15.32万亩、茶叶全产业链总产值超135亿元。每年春茶上市,茶叶市场和茶青市场人群鼎沸,数万茶农、茶商汇聚在此。 为更好地便民利民、凝聚共识,松阳县新兴镇人大在全国两会期间,在上安茶青市场开通了流动“选民建议直通站”,设立流动代表联络站,打通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代表们深入茶青市场,向选民们征求建议、传播全国两会精神。截至目前,流动代表联络站接待群众143余人次,现场解决回复65条,收集建议意见86条。 除了“廊桥上”“茶青市场里”的乡村民主实践点活动,松阳县人大为城关街道的居民们也“定制”了服务活动——“流动议事会”。今年来,松阳县人大西屏街道工委在原有“居民议事会议制度”的基础上,探索打造“流动议事会”模式—把居民议事会从会议室搬到群众家门口,实时实地收集急难事、烦心事,引导更多群众参与到“解题”中来。
以“流动议事会”为载体,将51名村社“议事员”分为4个议事小组,定期分组深入走访29个村社,一方面将党的惠农政策、防诈骗知识等内容传达到群众家中;另一方面,在与群众拉家常的过程中,进一步凝聚基层共识。在常态化走访中,收集群众意见,切实帮助群众反映、解决民生问题,提高了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和实效。 丰富多彩的村社民主实践点活动,让民主之风吹遍松阳大地,人大代表们纷纷走出家门、深入基层,开展宣讲活动、连心谈话,传送党的好声音、讲述民主好故事,在解决群众诉求的同时,让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深入群众心中。 “功能多样”的民主实践点阵地 满足群众需求 家住城南社区的李爱琴阿姨,晚饭后爱到家附近的松阴溪畔散步,最近,她多了一个闲逛的好去处——松阳县宪法主题文化广场,在法制知识宣传牌前看看最新的政策法规,教小孙女认认宪法宣传大屏幕上的字,在江风习习中接受法治文化熏陶…… 该广场为松阳县人大常委会满足群众法制学习精神需求的创新之举。2022年9月,松阳县人大充分利用松阴溪畔的区位、环境和人气优势,在此建成了集法治宣传、联系群众、文化休闲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文化广场,通过打造“立体化”的法治文化宣传站点,打造“永不下课”的法治课堂。
广场上设置了宪法宣传电子屏、宪法宣誓墙、法制知识宣传牌等普法设施,成为在基层弘扬宪法精神、培育宪法观念的重要阵地,在潜移默化传播法治思想,满足了群众日常的法治学习需求。 “来,你们对着视频表个态,这事就算圆满解决了……” 松阳县赤寿乡人大联络站的“共享法庭”里,乡人大代表翁永贵在成功化解一起企业厂房劳务纠纷案件后,对着双方当事人说道。此事为松阳县借助智能技术,赋能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松阳人大依托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建设成果,融汇辖区人大代表优势与司法资源,将“共享法庭”融入“基层单元”建设,入驻到县、乡一级人大代表联络总站,把法庭建到群众身边。通过发挥基层“代表说理+法官释法”协同作用,减轻基层社会治理成本、深入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共同助力基层治理法治化、现代化。
翁永贵在调解过程中,了解到涉及企业负责人在外地不便来松阳,便用“基层单元”里的线上调解平台与该公司负责人进行交流,通过“线上+线上”调解的方式,便利双方当事人协商,顺利化解矛盾纠纷。 截至目前,松阳县已推广建设“共享法庭”251个,形成了“共享法庭”在乡镇街道村社全覆盖的布局和协同高效的运行体系,实现了把司法服务有效延伸到社会治理最末端,把调解指导、纠纷化解、网上立案、线上诉讼、普法宣传等服务送到群众的“家门口”的效果。 “深度联结”的民主实践点项目 提高履职质效 近年来,松阳县人大聚力提高人大代表履职的专业性、针对性、及时性,通过建设一系列与部门“深度联结”基层的民主实践点项目,进一步畅通代表履职通道、强化意见建议督办力度,以不断提升人大工作质效。 2022年,松阳县人大在丽水市人大的指导下探索成立了“心连心”代表工作室。在辖区内设置了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四个联系点,并以此为阵地,根据“五个一”制度规定和“民聚浙里”人大代表e矩阵管理模式,不断丰富发展工作室内涵,积极组织各级代表开展视察调研和专题接待群众活动。
2022年11月9日,松阳县人大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心连心”代表工作室在县第五中学教育联系点,举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专项监督活动。安排县教育局局长与10名人大代表“面对面”接受监督,代表们通过现场听取报告、实地走访调研等方式提出意见建议7条。此外,还通过“松智汇”数字平台发动1568名代表及群众展参与调查问卷,深度汲取民生建议。
“心连心”代表工作室成立至今,已开展全民健身设施专题调研、文物保护和应急设施建设专项监督等活动3次,及时解决民生难题10余个。通过基层设点、常态化开展实地调研、工作负责人与各级人大代表“零距离”沟通交流的方式,深度联结群众、回应群众期待、补齐民生发展短板,使之成为代表“零距离”“全天候”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窗口,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可感、可触、可亲、可见”。 继建立乡镇街道村社全覆盖的“共享法庭”运行体系之后,松阳县人大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作用,举行松阳县人大代表联络站入驻法院联络点揭牌仪式,将人大代表联络站“搬进”人民法院。 此举系全丽水市首家。“人大—法院”站点设立后,可进一步推动代表联络站与“共享法庭”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好代表联络站、共享法庭双重作用。 该民主实践点项目的建成,为法院提供了密切联系群众、自觉接受监督、提升司法为民水平的重要平台,也为人大代表汇集社情民意、履职为民提供了全新途径,通过“人大代表”与“法院”的“双向奔赴”,实现“1+1>2”的良好效果,有助于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