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松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政务专题>>重大行政决策>>重大行政决策结果公示

松阳县综合行政执法局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时间:2023-02-16 16:29:44 来源:松阳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作者: 点击数:

2022年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之年,对县域综合行政执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2年,松阳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十九届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省、市、县委法治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全县法治政府工作安排部署,紧扣“综合行政执法高质量发展”这一条主线,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全力推进“大综合一体化”改革,全局法治政府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2022年,全局累计办理一般程序案件638起,总数居全市第四,人均案件办理量位居全市前列;简易程序案件305起,同比增长217.86%;机动车违停案件共3231起,全年共处罚金171.83万元;行政复议案件1件,行政诉讼0件。松阳县智治融合推进松阳县2个执法实例入选浙江省司法厅、浙江省综合行政执法指导办公室印发的“教课书式”行政执法案例汇编,系丽水市唯一入选的。现将松阳县综合行政执法局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扎实推进“大综合一体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一)格局重塑,推进执法体系变革

   一是坚持“一张清单”管执法,统领更清晰。紧扣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高频率、高综合、高需求事项,建立全县执法事项总目录、综合执法目录、专业执法目录和乡镇执法目录,以清单化形式明确权责事项、厘清权责边界,形成“1+3”全覆盖的执法事项管理体系。通过目录清单动态调整机制进行体系化、动态化、标准化管理,因地制宜建立“共性+个性”清单库,优化执法目录动态调整精准度。目前,综合行政执法事项占比28.53%(全县整体执法事项清单5029项,其中综合执法事项1435项),已完成省定20%目标。8支专业执法队梳理完成专业执法清单3339项。

二是深化“一支队伍”管执法,统配更高效。根据县乡层级间、部门间人员布局结构和乡镇(街道)事权需求,以赋权、派驻等多种模式整合执法资源,推动执法力量下沉,构建形成“金字塔型”的行政执法队伍体系。以赋权形式成立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全面开展行政执法工作。以派驻形式开展“执法四进”,推进“一支队伍管执法”进饮用水水源地、风景名胜区、传统村落、经济开发区,实现跨区域跨层级执法联动。截至目前,全县19个乡镇(街道)中,赋权的15个乡镇(街道)已全部成立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另外4个乡镇(街道)以派驻、辐射模式开展行政执法工作,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

三是构建“一套架构”管执法,统筹更科学。坚持统筹优化原则,精简原有专业执法队,整合形成“1+8”的行政执法队伍,减上补下、统筹盘活,整合执法资源,推动下沉执法力量与基层智治网格融合,横向贯通全县27个部门及县乡村3级联动机制,推进行政执法效能全面画像、执法数据全面留痕,构建“部门协同、县乡联动、一体推进”的“金字塔型”行政执法队伍体系架构。此外,融合基层社会治理中心建设,将综合行政执法协调指挥中心作为常驻机构入驻县级社会治理中心,并将“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集成至社会治理中心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统一协调指挥机制,加快形成以指挥平台为中枢、横向部门协同和纵向县乡贯通为支撑的整体政府执法监管体系。目前,已实现执法力量下沉县乡85%以上、执法人员下沉乡镇65%以上,松阳县行政执法协调指挥中心已挂牌成立。

 

(二)模式优化,推进执法效能变革

一是推行“等级化”模式所有综合行政执法队设立法制员,推行案件风险等级制,制定案件等级目录,将受理案件分为低、中、高三级风险,分级别审核,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在乡镇“四个平台”司法工作人员审核为主的基础上,建立法律顾问、公职律师、法官、行业专家等专家团队,协助参与法制审核,确保执法案件提质增量。今年以来,3名律师、4名行业专家、9名法制骨干已纳入第一批专家库,累计开展法制审查130余次。

二是重塑执法“规范化”模式。全面推行教科书式执法,全面实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查“三项制度”,建立完善改革配套制度,落实重大案件案审会制。依托“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实现全案网办、全程留痕、溯源管理,以全维度数据智能打造“互联网+执法应用”领跑样板,实现静态监管和动态跟踪监管的科学管控,用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行政执法案件办理工作。截至12月23日,全县网上案件办理2932件,其中专业执法案件办理1842件、综合执法案件办理940件、乡镇(街道)案件办理150件,分别占比62.82%、32.06%、5.11%。

三是探索处罚“柔性化”模式。探索开展柔性执法,推广实施轻微违法告知承诺制,制定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首违免罚事项清单,分类别分层级进行“首违不罚”“轻微不罚”和“轻微减轻处罚”。对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首次违法、情节轻微的市场主体,以责令改正、告知承诺等形式代替行政处罚,减轻企业负担,促进自我整改,打造一个执法既有温度又有力度的法治营商环境。截至目前,累计作出轻微违法行为首违免罚决定55件,减轻处罚30件,从轻处罚294件。

 

(三)数字赋能,推进执法监管变革

一是常态化开展“综合查一次”,“各自查”变“综合查”。围绕投诉热点、执法难点、监管堵点,集成包含垃圾分类、餐饮油烟、养老机构等18个执法事项场景清单,全面推行跨部门、场景式“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机制,破解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等问题。围绕涉企执法检查,在全省率先探索开发“企轻松”应用场景,设立集中检查日“组团式”开展。通过“一专班、一清单、一站式”形成“计划生成、任务派发、执法检查、评价反馈”的在线执法监管智控模式,透明式公开执法流程、滚动式解决企业难题。截至目前,累计开展“综合查一次”检查455次、检查1308户次开展涉企“综合查一次”检查73次、缩减检查频次80%以上,减少执法扰企,优化营商环境。

二是创新探索“治理一件事”,“线下治”变“全线治”。围绕城市治理的难点、堵点和痛点,开发城市治理“一件事”应用场景,将噪声污染、餐饮油烟、交通治堵、环境保护等领域纳入在线管理,综合集成多部门、跨领域执法监管,形成现代化治理新模式。执法人员通过“智管通”实现掌上执法终端信息采集、事件上报,由指挥中心进行数据分析、情况统计,通过事件上报数量、时间和地点和频次,量化分析确定重点管理地段,结合大数据分析和“一月一研判”工作机制,为执法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有效破解执法难点顽疾,切实提升执法效能。截至目前,已通过系统上报相关事件1.45万件,通过数据分析设置“严管街”“示范街”,同类事件发生率同比减少30%。

三是上线应用“茶叶在线”,“末端管”变“闭环管”。依托“茶叶在线”管理平台,在茶叶种植、采茶、交易、加工、文化旅游、产业服务等环节基础上进行执法监管和处置,实现茶产业“事前、事中、事后”有效闭环,实现从茶园到茶杯的全链条监管。执法部门可通过有机茶园和有机茶加工厂实时监控,智能抓拍未按照相关标准实施的违规行为,即时进行监督整改;消费者通过扫一扫产品包装上的“浙食链”二维码获取该产品的生产、检测、物流等基本信息,还能看到茶园及企业阳光工厂的实时画面。截至目前,完成浙农码赋码茶农2万多名、茶企3千多家、茶商9千多名已办理茶青卡6.9万张,茶叶卡2.87万张。

 

(四)创新改革机制,助力改革落地见效

一是推行定期报告,发挥指导统筹指挥作用。建立“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报告制度,全面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重要配套措施,突出政府层面的行政执法协调指挥职能。在综合行政执法指导办实体化办公基础上,及时掌握全领域行政执法改革情况,准确把握改革进度、跟踪了解情况、传达最新要求,切实提高统筹协调指挥作用。围绕“改革落实、执法行为、亮点成效”等三方面组织“改革三晒”,加大奋力奔跑、争先创优的改革浓厚氛围,加快构建职责更清晰、队伍更精简、协同更高效、机制更健全、行为更规范、监督更有效的“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新格局。

二是出台职责清单,解决下沉人员混岗问题。通过编制权责清单、动态调整权责清单,形成依清单履职、效能依清单监督的工作局面,逐步构建起权责清晰、运转顺畅的权责清单管理体系。出台《派驻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协助乡镇(街道)工作事项清单》,破解“县属乡用”后下沉执法人员从事大量非执法事宜的困境。通过“清单制”管理,赋权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原有从事乡镇(街道)驻村、混岗、参与乡镇具体项目工作的17名执法人员现已全部回归执法主业,执法人员到位率达为100%,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日常执法平均在位率提高80%,确保执法力量下沉到位。

三是开展常态指导,促进改革任务落实落地。针对乡镇对赋权事项业务不熟悉、流程不清楚、人员不专业等难点问题,集中组织开展专项业务培训,对接县直业务主管部门针对本部门赋权乡镇的业务,在权力事项设定依据、受理条件、办理材料、流程图和行政执法程序等方面开展业务指导,提升执法人员业务素质,实现各系统赋权事项顺利移交乡镇实施。同时,持续开展督查,由县综合行政执法指导办牵头,联合监督部门不定期对各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开展专项督查,确保赋权工作落地见效。截至目前,已开展6轮督查,交办问题清单5份,全县通报4次,整改落实问题30余个。

 

二、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升办案质量

(一)厘清执法边界

2022年综合行政执法划转687项行政处罚事项,针对可能出现的执法主体职责边界不清、执法程序不顺、执法范围模糊等问题,我局对新增行政处罚事项进行了分类,制作了处罚事项清单和职责边界清单,监管职责清单“三张清单”,科学、合理的界定了综合行政执法的职权范围,厘清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与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解决多头执法问题,提高执法效率。

(二)提升执法能力

明确肩负的重任,提高认识,以执法培训为契机,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建立起一支高素质队伍。培训中更加注重执法程序的规范化,在执法实践中必须规范和正确履行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制度,不折不扣地执行法定程序,明确执法的每个环节和步骤,增强行政执法的透明度。重点增强观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正确运用法律法规,真正做到精于执法、专于执法,要学以致用,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强化服务意识。另外,不定期的邀请专家、律师等培训,进一步压实了培训知识;今年累计组织法制培训12期、优秀办案人员分享执法课堂22期。

(三)规范执法行为

所有行政处罚案件都须提交法制进行审核,准确把握案件定性、法律适用等问题,做到程序合法、裁量适当、处罚准确。落实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对情节复杂、拟处较大金额罚款、拟作出减轻处罚等重大行政处罚案件,进行案审会讨论,持续强化法制审核的力度。不定期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召开问题分析会,及时发现问题,相互取长补短,不断提升队伍执法能力。本年度,共召开案审会4次,案卷评查2次。

 

三、加强普法宣传,强化依法行政

(一)做好普法宣传

坚持“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认真做好法治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我局以“送法下乡”“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积极开展执法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掌上松阳、电视台、学习强国等多媒体平台进行普法宣传,积极推荐、宣传我局垃圾分类、大综合一体化、综合行政执法等重点工作成绩和经验,在各级媒体上推出有质量、有影响的新闻报道。努力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综合行政执法宣传教育网络。

(二)改革宣传方法

着力在扩大覆盖面,增强渗透力上做文章。一是与城市市容环卫管理服务、综合行政执法相结合,寓宣传教育于管理、服务和执法之中。二是与县“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相结合,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我局特点,设计有特色、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载体,举办教育主题活动的同时宣传、普及有关的法律知识。参考市局的宣传资料,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作了文明养犬、秸秆禁烧宣传册、春节安全生产宣传折页和宣传展板。三是各执法中队在执法过程中,不失时地向群众普及综合行政执法常用的法律法规,及时地向群众宣传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新规。截至目前,通过各种形式共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开展法律宣传讲解120余人次,切实增强广大市民遵纪守法意识。

四、下步工作计划

一是聚焦党建统领改革。在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中,始终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凝聚人心,赋予改革强大合力。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全过程,做到执法工作推进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党员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在“大综合一体化”改革执法队员下沉的同时,队员党(团)、工会等组织关系也同步转移到乡镇,进行统一管理服务。在下沉党员与镇机关党员共建共学的基础上,推动下沉党员、机关党员走进村社,实现政治理论共学、活动阵地共建,党群活动共联、干部培养共育、政策待遇共享,帮助综合执法队员加快实现从“部门人”向“乡镇人”的转变。推动基层执法力量从队伍整合向全面融合蝶变,系统构建“一支队伍管执法”党建业务融合新格局。

二是聚焦执法办案为核心。以打造执法“尖刀班”、法制“骨干队”、服务“智囊团”为目标,开展案件破零增量提质拓域行动,进行菜单式法制审核、精准化业务培训。推行师徒结对、案件巡诊等模式,全面提升队伍凝聚力和业务水平;创新执法方式,不断提升执法温度,保证执法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三是聚焦科学监管数字化应用提升。加强数字化应用培训和指导,熟悉掌握和使用省“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平台,努力实现协同指挥、行政许可、行政检查和行政处罚等执法工作全程网办、自动留痕,提高改革指数和效能指数。常态化开展“综合查一次”“监管一件事”执法工作,按照要求制定年度监管计划,实现监管+执法的有效闭环。

四是强化执法队伍培训提高综合执法水平。制定行之有效的2022年培训计划,有重点的开展新增执法事项的学习,学习相关新增职能的法律、法规,确保2022年案件办理“提质、增效、扩域”,积极推进新划转职能领域执法工作。

                                                                                                        松阳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2022年12月31日



下载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