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没想到,涂鸦画画不仅好玩,还会有分红。”
“以后每年都还会有嘞!”
“下次我们要画得更好一些,让它们更有意思也更好卖!”
1月18日下午,在松庄村“村口的涂鸦”村民艺术共创成果分享会上,领到分红的爷爷奶奶们你一言我一语,个个都乐得合不拢嘴。爷爷奶奶们平均年龄75岁,他们在村子里生活了几十年,从未想过艺术能让古村的生活变得如此美好而有趣,自己一把年纪了还能成为一名“乡土艺术家”,并为村子里的特色农产品代言,每年还能收到一笔不小的分红。
新时代的美丽乡村,新时代的古村村民,从物质富裕到精神富足,三都乡的村民们通过参与艺术共创,创出了新风潮、新风貌,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新生活、新向往。
一家民宿,让空心古村从“沉寂”走向“复苏”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的这段记述,恰似描绘了松阳县三都乡的深幽秘境。
2017年,上海客商孙迎盈因一张夯土墙的照片,风尘仆仆地从上海赶到松阳。在三都乡酉田村的“酉田花开”民宿,她感受了浙江省古建院原设计师林森描绘的城里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于是萌生了到农村生活的念头。
松阳被国家地理杂志称为“最后的江南秘境”和“古典中国的县域标本”,有78个国家传统村落,数量华东地区第一。在当地人的引导下,孙迎盈走了18个村子,最后驻足停留在了松庄村——这个群山环抱、溪流环绕、传统建筑鳞次栉比的典型古村落,曾于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我被村子里沉淀着岁月味道的老房子,以及浓浓的烟火气深深地打动,于是就决定留在了松庄,成为这里的新村民。”“桃野”民宿品牌创始人孙迎盈,租下小半个村子18幢民房进行修缮,就此开启了用一家民宿去激活传统村落发展活力的“魅力之旅”。
“以前我们的村子没什么人气,留在村里的九成以上是老人。现在的村子可热闹了,每天都有很多游客。小面馆、小卖部也越来越多了。”在百年老石桥的一头,是李文生夫妇开的桥头面馆。他们曾在上海做了20多年木材生意,已经说得一口流利的上海话,连烧菜都习惯放点糖。2017年回村养老后,见证了这些年村子的变化和发展。
通过民宿品牌的有效传播,村子知名度得以迅速提升,2022年国庆人流量从2020年日均150左右上升至2000多人次。“以前我们卖桃子、卖桃胶,都要专门送到县城去,现在在村口就都不愁卖了。”在松庄村口,几位老奶奶一边摆摊卖货,一边闲聊打趣,乐此不疲。
据了解,2022年,通过桃野民宿销售的桃子销售过10000余斤,为村民创收近60000余元;桃胶300余斤,销售额近40000元;各类菜干上百斤,销售额破万元。另外,村民代言的农产品白老酒销售800余件、端午茶400余件、土茶400余件、香氛300余件。
“我们对古村落进行保护修缮,同时引入资本做好投资开发,让古村焕发新的活力。”三都乡松庄村党支部书记叶根忠自信满满地介绍道,“目前,已经吸引来自北京、上海、金华的4位客商进驻松庄签约,艺术画廊、乡村民宿、乡村茶吧、农家书屋等业态植入松庄村,许多项目正在有序建设中。村子里的人气更旺了,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也更多了。”
一次画展,用艺术唤醒沉睡的乡村之美
74岁的叶金娟奶奶,用青椒、土豆、菜心、香菇、苹果等蔬果,印出了新老村民之间礼尚往来的日常,朴实而生动;86岁的叶国文爷爷,他用茶叶拓印的松庄的春夏秋冬图,堪比“爱马仕丝巾”,高级感满溢;94岁的黄连珠奶奶在村口描绘的象形部首图,有大道至简的美妙;而桃野能干的厨娘徐加娇,在拆旧房盖新房之前亲手画下了自己家的样子……
2021年10月,闲暇之余的桃野员工邀请村子里的农闲老人一起聊天、画画,他们用果蔬拓印等方式进行艺术创作,这一无心之举居然记录下独特的乡村记忆和山野乡韵,并为此举办了一场“村口的涂鸦”农民画展。在山水环抱的村庄里,这个乡土画展让人眼前一亮,吸引了众多游客,也得到了诸多媒体的关注。
近年来,松庄村一直在探索艺术乡建乡村实践,让艺术、外来青年艺术家、本地村民产生火花与链接。依托于当地的“桃野”民宿,松庄村从2020年引入“无恙”艺术展,开展“村口的涂鸦”“全球艺术家驻地”等项目,让村民参与艺术创作。插画、戏剧、摄影、音乐、雕塑等领域的17位艺术家先后驻留松庄,为村里带来更多不一样的文化体验。艺术与乡村的融合,不仅给守村老人们日复一日的生活添了色彩,也成为更多城市年轻人了解乡村、回归乡村的理由。
单晓明是一位青年艺术家,他在松庄驻留期间,了解到奶奶们家中有很多坐惯了的坏凳子,一直舍不得扔。为了让村子里的奶奶们开心起来,他决定把村民使用了十几年的凳子和一些破损的亭柱缝修补完整,通过艺术表达的方式,把主人的感情和生活的痕迹融入到修复的凳子上、亭柱的缝隙里,开启一段“色彩疗愈”之旅。望着变时髦的新鲜凳子和焕然一新的亭柱,奶奶们满心欢喜,连连夸晓明心灵手巧。
用艺术点亮乡村,用艺术留住乡愁。村里的“艺术”唤醒了沉睡的乡村之美,也让更多年轻人关注到松庄、来到松庄、“驻”在松庄。在不久的将来,松庄村还将逐步建成艺术家工作室、青创中心、陶艺体验馆等配套设施。艺术与乡村的融合,不仅给守村老人们日复一日的生活添了色彩,也成为更多城市年轻人了解乡村、回归乡村的理由。
一批文创,是对物质富足、精神富有的生动诠释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12月,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第三届乡村民宿伴手礼大赛获奖名单。来自松庄的“桃·香氛”获综合奖,“端午茶”获共富奖。两份获奖伴手礼的包装,一份采用了94岁黄连珠奶奶的花朵象形图,一份采用了村民李文生叔叔的书法作品。
“每卖出一份伴手礼或农产品,我们都将支付给村民一份专属于他们作品的分红。”在1月18日“村口的涂鸦”村民艺术共创成果分享会上,桃野民宿兑现了这份承诺。
“我的茶叶拓印作品,用在了松阳土茶的包装上,今天我收到了1200元分红。当时只是觉得好玩,没想到还会有收益。”86岁的叶国文爷爷说。
2022年5月以来,“村口的涂鸦”美术馆里的一幅幅作品,陆续被搬到了农创产品的包装上。除了香氛、土茶、端午茶,以手掌拓印作品设计包装的松阳白老酒,也格外收到游客青睐。白老酒包装上的绘画作者,是叶金娟奶奶。她每天都扎着两根可爱的麻花辫,被叫作辫子奶奶。奶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奔劳在农田里,喜欢在结束一天的农活后喝两口小酒。于是她用手掌印做的小鸭子涂鸦作品,就被用在松阳特产白老酒的包装盒上。在这次的村民艺术共创成果分享会上,叶金娟奶奶总共收到了2700元分红。
“我特别喜欢爷爷奶奶们'设计'的包装,每一份产品背后,都能读出故事和情感,既有松庄的味道,也有松庄的记忆。”一位来自上海的游客说。
“村民们不仅收获了个人潜能创造的红利,而且通过参与艺术共创,重新认识了乡村,认识了自己,也提升了艺术觉知和生活品味。大家在村子里的生活不仅更有趣更丰富了,文化自信也进一步得到增强。”三都乡有关负责人介绍道。
民宿业态与古村的互动融合,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渠道。一次次艺术共创和利益共享,让村庄由美丽而走向富裕,村民也带着精神的丰盈自发走向创富创新。为扩展山区共富路径,松阳法院亦通过村“共享法庭”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等系列普法宣传,进一步增强乡村法治观念,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
今天的松庄,通过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和“拯救老屋”行动,通过新乡贤开展乡土文化挖掘和艺术赋能振兴,有效激活了人的个体价值和乡村资源价值,创新乡村产业、美化乡村环境、复活乡村文明、助力乡村治理。这个曾被人遗忘的秘境古村里的村民,由此获得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