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松阳县常住人口20.5万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79万人,占比23.42%,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上升了5.3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4个百分点,呈现老年人口增多、高龄老人比重增大的趋势。近年来,松阳县整合资源,创新思路,采取医内融养、医养协作等方式,建立多元化医养融合发展模式,不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结构,全力提升老年人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
“医内融养”模式,在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办养老机构,如古市医院将医院7楼空余病房改建为医养中心,并对硬件设施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引进了专业养老服务机构百龄帮运营,打造成集医疗、养老、康复、护理、健康养生为一体的医养结合综合服务机构。一期设有47个床位,目前已有41名老人入住。
“医养协作”模式,开展养老、医疗机构签约协作服务。推动全县7家养老机构、179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与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和当地卫生院签订了合作协议,签订率100%。畅通入住老年人就诊、转诊“绿色通道”,合作医疗机构还会定期开展护理技能培训、老人健康教育、养生保健讲座、健康咨询等活动400余场次,建成认知症照护专区3个,配置护理床位50张,开展认知训练、无感疗法等非药物干预服务,服务覆盖失能失智老人400余名。如该县古市百龄帮医养中心,拥有由古市医院组织内科、康复科等专业医护团队成立的康养专班,每日对在中心入住的老人进行健康监测及康复训练指导,并在养老机构与医院之间的转诊、转介、转护、转养等渠道紧密合作,为老人提供全面便捷的医疗康护服务。
“居家医养”模式,实现居家养老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结合。将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医联体牵头单位下派医生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预防、医疗、慢病管理、康复为一体的服务链,为老年人提供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等服务。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70周岁以上老年人失能风险筛查等服务,目前已累计评估3300余人。通过科学评估,对医康养需求老年人进行细分,为提供老年人个性化服务及落实各种养老优惠措施打好坚实的基础。
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为依托,将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家庭,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等基础性签约服务和个性化服务。通过居家养老健康管家、“流动医院”“移动小药箱”进村入户等方式,派出医务人员4000余人次,行程6万多公里,服务群众12万人次,持续提升养老康护服务水平。
“照护培训”模式,持续提升家庭养老照护能力。为确保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便捷、周到、暖心的居家养老服务。依托县级护理人员培训基地平台,定期开展进社区、入基层提供康复医疗咨询、护理服务等活动,强化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共培训养老护理员380名,家庭护理人员1050名。引入社会组织和家政、物业等企业,兴办或运营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项目,近三年累计为失能、半失能老人、高龄老人提供养老上门服务30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该县老年人家庭的康养能力及护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