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风廉韵丨修身立德 勤俭廉洁
文章来源:清风松阳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7-08 18:28:48 点击数:
分享到:

松阳县新兴镇内孟村坐落于青松翠柏密布的山间盆地中,该村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廉洁文化底蕴深厚。内孟村是松阳孟氏宗祖地,素有“孟氏古里”之称。

内孟村村口牌坊

据孟氏族谱记载,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孟子52代裔孙孟世醴迁入松阳,至今已有848年。

内孟村旧称“黉源”,意为学问之源、知识之源。孟世醴十分欣赏此名,卜居在此,后改村名为“内孟”,昭示此乃孟子世家之内,并借用“黉源”为堂号,彰显孟子道德文化绵延之意。村名堂号两相辉映,具珠联璧合之妙。

孟世醴,字醇,号东赢。北宋末年,随祖父孟十六南渡,自檀溪(今湖北襄樊市一带)至姑苏(今苏州市),继迁会稽(今浙江绍兴),后又辗转江南各府异县,最后定居松阳之黉源(今内孟),是为黉源世系始祖。谱载孟世醴于宋乾道年间登进士,仕秘书郎,后出为判官,又累迁至太常卿,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改授松阳主薄。孟世醴为官期间在其位、谋其政,“为民请命、勤抚字,善继狱,邑人诵为‘孟父’”,后淡泊名利不愿为官,辞官后留在黉源,基宇经营,设书院、敦诗书,修身乐道、以传家风。

孟裔宗族文化浓厚,黉源宗谱中《家训》以孟子教诲为主,共九条,旨在继承孟子道德文化。族规共十三条,条条叙伦敦睦,劝勉礼让,倡导存孝扬善,勤俭廉洁。宗谱记载,自宋淳熙至清末民初700多年间,黉源孟裔共传25代,出庠生、增生、贡生、廪生、国学生、国子监太学生102人。

内孟孟氏初分若干房。其中孟福七、孟福八、孟福九、孟盛五等四房分别号以“文”“行”“忠”“信”,可连缀成“文行忠信”一词,含意丰富深刻。据第十七世孙孟修彩考察记载,孟子家族“曾置十室,有忠信”。“忠信”,为孟子道德思想的重要内容,因此,“文行忠信”具有勉励四房子孙道德至上、力行忠义诚信的蕴意。

目前,内孟村仍然保留着修建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的孟氏宗祠。宗祠正门上方高悬着“孟氏宗祠”的牌匾,左右两边则挂着“励子孙勤学勤俭勤劳动”“思先祖重民重德重内省”的两块牌子,寓意子子孙孙要铭记祖先教诲,家风家训代代相传。孟子思想里的道德正气、廉洁奉公也被后裔很好地融入乡村社会治理,通过孟氏村规民约的契约精神来进行内在自我约束,以此提升自身的品格和觉悟。

修建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的孟氏宗祠

孟氏宗祠门口有一座造型美观的石拱桥——黉桥,连通村庄与河中孤岛“水心屿”。漫步于黉桥,桥面护栏上镌刻着孟子深入人心的名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氏后裔将孟子思想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时刻提醒自己注重提升道德境界,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更寄托着对后世子孙传承弘扬孟氏族规家训,秉持清正廉洁优良家风的美好期许。

黉桥护栏刻有孟子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