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网红“医生”频现 医疗科普亟待引起重视
发布时间:2022-06-27 09:19:53点击数:

在专家名医一号难求、医疗环境越来越拥挤的新形势下,网上就医成为了更多人的选择。医疗科普通过短视频等新媒体手段,加速医学科普知识传播,成为人们正确面对疾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但是一些“网红医生”在传播医学科普知识将部分并无依据的偏方或者谣言掺杂其中,甚至有人身穿白大褂冒充专家,以科普之名开直播卖货。潜在一系列风险隐患,亟待解决。

主要问题有:

一、直播准入门槛低。当前网络直播泛滥,各类软件平台众多,为了活跃市场,平台没有过多限制。网络主播无须通过相关资质考试考核就能进行直播因此,有人身穿白大褂冒充专家进行网络直播。在“美丽大讲堂”的百余个视频中,主讲人也均为白大褂装束,面前还会放一本书作为道具,所讲内容也基本都与健康问题有关。其中,一个“白大褂”号称“白开水加丁香叶,可以杀死胃中的幽门螺杆菌”。对此,我国著名消化科专家赵志刚表示,如果查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应当由消化科医生结合相关检查结果来判断是否需要立即治疗。需要治疗的话,也要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三联或四联疗法。目前,并没有充分的临床证据证明,喝丁香茶就能有效杀灭幽门螺杆菌。

二、平台缺乏相关的监管机制。一些平台缺乏专业把关和审核,内容的权威性和准确性也就无从保证。同时基于保护新兴产业的考量,目前行政监管部门针对网络直播平台的违规行为,主要采取的手段是约谈和责令整改、行政罚款与停业整顿,惩罚力度明显不足。从实际效果来看,也印证了这一点。正是由于对网络直播平台缺乏足够的刚性约束,威慑力不够,与高额的收益相比,违规成本很低,所以导致许多网络直播平台甘愿冒风险,违背相应的法定义务。

三、群众缺乏相应的鉴别能力。互联网医疗是一把双刃剑,人民群众享受到便利的同时也还是蕴藏着一些风险,一是资质,二是质量,资质加质量就等于安全。好的医生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稀缺资源”。许多人会因为挂不上号而选择网红医生进行看病。在疾病的摧残和互联网的虚假宣传下,许多群众失去了鉴别能力。

为此建议:

一、提高网红医生准入门槛。对于真实医生成为网红,我们当然举双手欢迎,他们的主业是治病救人,副业是做直播搞医疗科普,这样就将他们的医学才干发挥到极致,但必须把握好度,涉及治疗或用药方案时,应当格外谨慎,容不得半点马虎或儿戏。线上科普应当与线下从业一样,坚守医者仁心,以过硬的人品医品获得粉丝信任。而传播并无多少依据的偏方甚至谣言,为直播卖货而信口开河就要不得了。但网络直播作为大众传播手段,应纳入管辖范围,相关平台应办理执照,并对主播负责。网络主播也应该通过相关传播学考试考核才能进行直播,保证其内容的正确导向性。

、平台建立相关的监管机制。对于虚假网红“医生”,当然要奉劝他们悬崖勒马,“久走夜路必撞鬼”。在一些负面新闻被报道后,人们对网络医生早就谨慎,穿白大褂冒充医生带货多半行不通。当然,对虚假网红“医生”,平台要建立严格全面的监管制度,将无从业资格者阻拦在平台外,禁止一般用户随便发布传播医学科普知识的信息,严格审核平台内的视频内容,及时删除虚假信息。平台也有责任以提示语等方式,告知用户谨慎对待相关内容。有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平台,防止其给虚假信息提供舞台。

、媒体加大宣传力度,群众正确认识“网红医生”。群众应该保持理性态度,无论网红医生是真是假,都别盲信。如果感觉身体有毛病,别只听信短视频内容而延误治疗,通过短视频知医懂药虽然方便,但不能代替看病,一旦出现症状,首先要做的就是诊断,这需要专业的医生结合检查来完成,不能自已下结论。比如发热,原因有很多,不是吃退烧药就行。而头疼也只是表象,病因多种多样。健康问题有很强的专业性,且事关重大,容不得半点马虎或儿戏。


  
【推荐】 【打印】 【关闭】
主办:丽水市松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浙ICP备06037381号-1
技术支持:浙江万赛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浙公网安备 33112402000040号  网站标识码:3311240009
Copyright @ 2016 www.songyang.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