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县三都乡杨家堂村村域面积4.63平方千米,下辖4个自然村,村民451人,以茶叶种植为主。该村先后获得2013发现中国最美村镇典范奖、列入第二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2014年丽水市绿化工作先进村、松阳县五水共治工作先进集体,2015年中国“最美村镇”榜样奖,2017年度村“先进党支部”“浙江省级森林村庄”,2018年成功创建省级3A级景区。央视《记住乡愁》栏目专题介绍杨家堂古村落,电影《小康书记》《我在原地等你》也在此地取景拍摄。近年来,杨家堂村通过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公开运行权力、挖掘本土廉政文化、打造廉旅融合发展等多点发力,助力清廉建设。
一是绘好“廉情地图”,推进班子清廉。聚力构建集明权、防控、监测、预警为一体的“廉情地图”监督体系,推进人、财、物等制度管理规范化,使村级组织、村干部的权责一目了然,让群众监督有据可依,干部履职泾渭分明。完善乡村两级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制定杨家堂村重大事项决议制度,修定完善村级“三资”管理制度、财务报账制度,规范村“三务”公开制度,重大事项备案制度等,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开展村干部岗位风险自查,制定村干部履职负面清单,切实转变干部队伍作风。探索数字赋能乡村治理,在每季“阳光村务”扫码基础上,借助微信等APP,按季度发布收入支出的村账明细,实现村务公开数字化,提升村务公开灵活性,推动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二是弘扬“廉政新风”,实现民风清朗。近年来,杨家堂村实施了大量项目,如传统村落、美丽宜居示范村等项目,村庄环境有了质的飞跃。在村庄发展的同时我们始终关注民风的修复,如宋氏祠堂内廉政教育点、乡贤馆的打造等。杨家堂最具特色的,当属镌刻在老屋墙头的族规家训,在2号、3号、4号、6号等老屋的院墙上端,用毛笔书写着《宋氏宗谱家训》《朱子治家格言》《孝经》及《孝悌力耕》里的内容,包含了忠孝、礼义、勤俭、廉耻等家风家训,体现了宋氏一族“崇德重礼”的思想。开展清廉“微文化”宣教阵地建设,深入挖掘整理《宋君恩严词拒贿》《宋宏堂拾千金而不昧》《以仁义矗立的板墙》等清廉小故事,广泛利用短信、微信群、沿河围栏、路旁绿化带等载体,让清廉文化真正融入到群众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三是振兴“廉旅产业”,凝成干群和合。杨家堂村是三都乡传统村落的样板村,2013被评为“发现中国最美村镇典范奖”、2015年被评为“牵手中国最美村镇榜样奖”。杨家堂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荟萃,宋氏家规、迪德小学、墙头文化,无不彰显杨家堂村特有的清廉文化。坚持清廉建设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依托本村特色,干部带头、指导群众发展旅游产业,打造寓廉于景、廉景相容的景观线,形成人心凝聚、民力汇聚的干事氛围。2021年,杨家堂村接待游客1.2万人次,旅游收入1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47.7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1.4万元,有效带动村民脱贫增收。
杨家堂村将继续结合省历史文化保护重点村落建设为契机,继续深入推进清廉文化建设,做好“以廉促发展”的乡村业态,助力古村唤新的乡村振兴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