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松阳县人大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以人大数字化改革为契机,探索施行“三+”工作法,助推代表履职、管理模式的迭代升级,多跨协同推动人大整体效能的提升。 一是坚持“线下+线上”沟通融合,实现全天候联系无障碍。借助“1+19”代表联络站阵地建设,完善“线下”定点联系和“线上”24小时“在线”机制。代表联络总站每月统筹安排主题活动,组织代表开展视察、调研、联系群众、参与立法和监督等活动,有计划推动国家机关负责人进站,面对面听取代表群众意见。通过19个乡镇街道代表联络站普及“代表码”功能,群众扫二维码即可点对点反馈基层意见、难题,使人大信息渠道更畅通、与基层联系更紧密。 二是坚持“人脑+电脑”评价体系,确保全方位评议无死角。创新完善履职评价与数据协同机制,履职评价体系更直观、全面。筹谋策划“代表委员评”活动,协同政协委员开展县直单位工作效能评议工作;借力融媒体平台资源,推出联合监督类时政栏目“代表在监督”,每月聚焦热点民生主题,通过“暗访+座谈”方式,将话语权更大让渡于群众,倒逼推动民生难题解决;结合“松智汇”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设置“建议议案办理”模块,人大代表可对机关部门的热点难点问题交办反馈情况、工作落实情况打分。完善数据协同机制,通过多渠道赋分,确保“人脑”与“电脑”、工作与数据融合协同运行,全方位评议县直机关工作效能。 三是坚持“热词定位+跟踪办理”闭环管理,全过程监督无遗漏。进一步强化闭环监督和意见转化机制,“线上”由“松智汇”数字化平台抓取“四个平台”、110热线民生热词,“线下”由“松智汇”民意分析领导小组定期将“高频热词”进行分析整理,形成监督重点,梳理反馈不规范件、未解决件由涉及工委跟踪关注,必要时进行调研视察,提高解决率。确保及时将群众和代表意见较集中问题,及时研究转化为人大监督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