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松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政务公开>>松阳动态>>媒体看松阳

【丽水网】松阳徐郑村:村美民富产业旺

时间:2022-10-12 14:51:54 来源:丽水网 作者: 责任编辑:点击数:

“挺进新丽水 共富看变迁”特别报道

从松阳县城经白露岭路转江南公路直行约15公里,大片茶园出现在眼前时,徐郑村也就到了。

徐郑村距离新兴镇政府约1公里,毗邻龙丽高速、江南公路,交通便利,十二都源溪流穿村而过,古树成荫,环境优美。

如今的徐郑村,茶园飘香,村容整洁,处处呈现着幸福和谐、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新景象。

茶以富人

松阳好山好水,自古出好茶。2002年,浙南茶叶市场建成投入使用,松阳进而跃升为全国最大的绿茶产地市场和中国绿茶价格指数发布市场。

市场有了,销路自然不愁。面对摆在眼前的财富,松阳不少村子都动起了茶叶的“生意经”,发起了“茶叶财”,徐郑村也不例外。

徐郑村现有467户1126人,下辖徐郑、上源口2个自然村。“过去我们这里以种田和种植烟叶为主业,村民人均年收入在1000元左右,种茶之后,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元左右。”徐郑村党总支副书记周樟树说。

行走在徐郑村,茶园遍地可见,品种有白茶、黄金叶、龙井43等名优茶品种,全村有近一半农户以种茶为主业。

面对发展机遇,徐郑村积极争取政策资金,大力新建高标准农田,并整合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专项资金用于茶园道路基地提升建设,有效改善了农田基础设施,实现茶叶亩均收益达万元以上。

除了茶叶种植,徐郑村还有32户农户从事茶叶深加工。每年到了采摘季节,与茶农们一样,加工户的茶机也如上了发条一般,开始忙碌起来。随着一道道工序的完成,新制而成的干茶,望之色泽鲜绿,沏之晶莹剔透、饮之回味甘醇,在市场上颇为畅销。

茶好了,人也就富了。徐郑村村民郑胡宾一家就是其中的代表。“从大规模种植茶叶之后,我们的生活条件也好了起来,现在的年收入有20多万元。”

小时候父母种田养家,如今自己加工茶叶发家,这是郑胡宾的记忆。而相似的记忆,还存留在很多徐郑村村民的脑海中。这些记忆汇聚起来,则是近20年来徐郑村从求生存到奔共富的发展之路。

景以和人

与现在不同,过去的徐郑村基础设施落后,特别是村里都是土路,群众出行很不方便,更遑论与外地交流。

要想富,先修路。为谋发展,徐郑村两委下定决心改变村庄落后面貌,于2017年全面拓宽村庄道路,改造7000米水渠,随后新建移民安置小区,修建十二都源防洪堤绿道,并先后完成农民饮用水、路灯亮化、停车场修建等工程,前后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在村两委的努力下,徐郑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既要富,还要美。徐郑村原来脏、乱、差现象突出,行人遇到污水绕道走、闻到臭气掩鼻过,村民对此颇有意见。为此,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号召下,徐郑村深入开展“洁净乡村”“洁净家庭”活动,带动全村村民持续做好“三大革命”,实现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公厕规范化管护“全覆盖”。从此,脏、乱、差现象在村中彻底消失。颜值的提升,不仅为村民带来了看得见的美,还增添了满满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既要自己美,更要大家美。徐郑村毗邻国家4A级景区大木山骑行茶园,随着交通日渐便利,村容村貌日渐美丽,为充分利用景区辐射带动效应,发展茶乡旅游,徐郑村村两委有了更大的“生意经”。“我们现在已开始推进绿道建设,谋划发展一批农家乐、吸引一批民宿、带动一批就业,将自身的良好生态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分享给更多的人。”徐郑村党支部书记郑伟春说。

从“吐槽”到和谐、从落后到和美,景色美了,人心聚了。在擦亮自身生态底色、改善村容风貌的同时,徐郑村正逐渐实现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莫愁前路无知己”的转变。

文以兴人

茶可富裕生活,景可养眼怡情,文化则可滋润心灵。

始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的郑氏祠堂是徐郑村的重要古迹,存有“奕世流芳”匾和清道光八年“禁赌碑”。抗日战争时期特种工作团设于此处,墙上书有“争取解放、争取生存、孝子贤孙、救国救家”“保卫祖宗、保卫乡土、合力同心、打倒日寇”等革命标语。

多年来,徐郑村将爱国奉献作为道德基础和精神基因,爱国爱家、勤学奋进之风大盛。目前,全村已有1名博士、3名硕士,18人参军入伍。

孟文庭一家曾是徐郑村的“贫困户”。1996年,孟文庭因意外导致肢体三级残疾,当时,大儿子孟伟11岁,小孩子孟华8岁,一家人挤在13平方米的老屋里,靠着3亩田维持生活。

2004年,在村两委的帮助下,孟文庭一家开始种植茶叶,家境逐渐好了起来。

如今,18年过去,孟文庭一家住进了占地90平方米的三层小洋楼,大儿子孟伟从同济大学硕士毕业后进入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工作,小儿子孟华从华南理工大学硕士毕业后入职中国银行上海分行。

孟文庭的良好家风成了徐郑村文明乡风的一个缩影。

为弘扬良好乡风,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在保护的大前提下,徐郑村将郑氏祠堂升级成为村级文化礼堂。腰鼓、舞蹈、乡村春晚……如今,郑氏祠堂内上演的形式多样的活动,正不断涵养着徐郑村村民的精神文化修养。

以文化人,文以兴人。回望徐郑村,“奕世流芳”牌匾,“禁赌碑”,抗日救国革命标语……有形事物承载的无形文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徐郑人”奋勇向前。



下载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