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市大陈乡位于江山市区西北部,距市区10公里。这里风光秀丽,文化厚重,在土地革命时期还曾发生过红军在衢州最大的一场战斗——红军大陈战斗。如今,战斗的硝烟已经散去,但当年红军留下的不畏牺牲,勇于斗争的伟大精神依然镌刻在昔日的山道间、沟壑中,在民间广为流传。
1934年9月,为广泛发动民众,伺机北上抗日,截断杭江铁路,侧应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中央红军第七军团3个师、6000多官兵以打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对内保留军团建制)的旗帜,在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等人率领下,挥师长途奔袭,经福建浦城,绕过江山廿八都,攻占清湖,经西岭亭进入江山大陈乡境内。
此次红军挺进大陈,主要任务是破坏杭江铁路航头铁路桥(今上余镇境内),从战略上延缓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的进攻,减轻中央红军长征压力,为长征提供宝贵时间。为此,先遣队抽出精锐一师两个团借上余大陈之间山岭沟壑,取道莲塘坳,进入上余境内,成功炸毁航头铁路桥,完成预定任务后迅速撤回。
红七军团大陈战斗经过要图
为掩护轰炸航头铁路桥的小分队,吸引敌人注意,指挥部将3师2个团推进到毛咀山、大坞岗,抢占制高点,与敌人形成对峙之势。红军主力则分两路进击:一路经南蕉攻击镇武山之敌;一路由2师两个团经夏坞抑制十八亩山之敌,以接应炸桥小分队;剩余兵力则留守狮公山第二线阵地,保护后方指挥部的同时随时支援前线。
红军古道
而此时,浙江省保安处浙保一纵副总指挥蒋志英受王耀武指令,调动近三个营兵力,抢占大陈南面高地。先遣队沉着应战,击败了浙保纵队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红军洞
激烈的战斗持续到次日凌晨。期间国民党甚至动用中央航校的6架飞机,从衢州飞临大陈上空,对红军阵地进行持续轰炸。历经8个多小时浴血奋战,红军歼敌70余人,缴获机枪1挺,长短枪10多支。同时,也付出80余人伤亡的代价。战斗夜伴随着红军成功撤退而告一段落。半个世纪之后,当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的王蕴瑞回忆起这次战斗时曾说:“江山大陈战斗,给了我永世难忘的记忆。”
战壕遗址
这场战役恰因其作战目标的悲壮,保护中央苏区做自我牺牲性战略机动牵制而鲜为人知。现如今,战火的硝烟虽然早已散去,但连片的战壕、尘封在泥土中偶然间被发现的子弹壳以及红军当年留给村民的竹篮、悬窗标语等遗迹恍惚间就把参观者的思维带回到87年前的那场血战。红军当年与村民血浓于水的情谊在先遣队领导人寻淮洲、乐少华等联名致电时任中革军委主席、红军总司令朱德的一份电报得到了充分印证,电报开头就说:“我们自闽北出发后,以江山群众为最好……”后来,当地村民也自发将当年红军战斗过的一条青石路命名为红军路,路边的乌龙洞改名为红军洞,同时举办各类缅怀活动,以最淳朴、最深厚的情感纪念当年红军不畏牺牲、英勇奋斗的精神。
当地政府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从2019年末就开始打造红军大陈战斗研学游基地,涵盖了5公里长的红军路、红色纪念广场、瞭望台、党建广场等项目设施,项目不仅保护这一宝贵红色遗产,更为初心传承、党性廉洁教育提供红色主题示范教育基地。区域内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用地图、相片、文字说明以及武器装备等实物,展示了当时红军将士“血战东南半壁红”的艰苦卓绝与丰功伟绩,先后被评为江山市校外教育实践基地、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浙江省党史学习教育基地,也是省内外各级机关党组织党员干部和社会团体等开展党内活动的重要阵地。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大陈纪念馆
传承红色基因,围绕“家”与“国”的关系,当地成功打造出浙西地区首部大型实景音乐剧《你好江山》。结合本土特色村歌文化,该剧让这一段红色记忆,从历史的年轮中“走出来”“活起来”,融入人们的生活,走进人们的心坎。演历史,感古今,该剧75%角色由村民扮演,演员们在一步步贴近所饰角色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内心的精神淬炼和信仰认同,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已开演20余场,吸引观众超6000人次。
《你好江山》剧照
赓续红色血脉,秉承旅游优势,大陈乡乌龙村、大陈村和夏家村组成红色村庄发展联盟,系统性优化旅游产品和空间架构,将大陈红色主题研学游统一包装,推出一系列研学游产品,每天前来吊念、参观、学习的学生和游客络绎不绝,大幅催动周边民宿、农家乐等旅游产业的发展。游客们在追寻革命足迹中,不断汲取红色营养,激发干事创业新热潮。
(衢州市纪委市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