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得雄风成亿兆 何惧万里一征程 ——202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剪影
索引号:     发布机构: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9-13 16:25:11

文号:

点击数: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莲都:在“加快发展年”以奋进的姿态争先创优

2020年,面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压力,莲都区在“加快发展年”以奋进的姿态争先创优,经济低开稳走、向上向好。

前三季度,莲都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9%,增速全市第三,扭转了近18个季度以来GDP增速全市排名落后的局面。全年区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7%,增速全市第一。

聚焦战疫大考,莲都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在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后,莲都区全面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学,建立“一车一码一员”助企机制,深入开展“千人进万企”专项行动,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组织实施“五减”“两直”专项行动,较好地实现了“全年胜”。

聚焦生态经济,莲都统筹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全面启动平台“二次创业”,推进高溪工业小镇建设,实施企业上市“凤凰行动”计划,安派科、梦翔教育2家企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全年区属规上工业增加值13.71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全市第三。建立全市首个超市产业农合联,出台4个扶持政策。积极发展生态服务业,古堰画乡景区入选全省首批未来景区创建试点,九龙湿地萤火虫主题公园开工建设,全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8.1%,增速全市第一。

聚焦项目为王,莲都带动形成大干项目的良好局面。常态化开展项目攻坚,3个省重点建设项目、20个市重点建设项目、32个区重点建设项目分别完成投资9.9亿元、24.7亿元、25.4亿元。碧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被列入自然资源部试点名单。全市最大的农业项目——华统畜禽产业链智能化项目的子项目里塘母猪场正式投产,总投资50亿元的杏福康旅小镇项目如期开工,总投资36亿元的郎奇白桥康养旅游项目进展顺利。坚持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不动摇,全年新引进项目32个,其中大项目9个。

聚焦发展动能,莲都着力增强改革的牵引力、开放的支撑力、创新的驱动力。首次完成全区GEP总量核算。全省投资最大,建筑面积最大的山海协作科创飞地项目——莲都大厦在义乌开工建设。强化创新驱动,加大科技创新扶持力度,17位院士入驻“画乡莲都院士之家”,国家水稻分子育种中心丽水示范基地落户碧湖,袁隆平院士为其特意题字。(记者 叶浩博 余俞乐)

龙泉: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全面夯实“龙泉复兴”基础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深刻复杂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龙泉以“聚焦‘重要窗口’、聚力龙泉复兴”学习实践为引领和动力,全面厉行“丽水之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左右,并获得了‘三个全省唯一’的好成绩,即全省26县发展实绩考核连续5年列入第一档次、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连续3年荣获优秀等次和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连续2年获省政府督查激励。”龙泉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过去一年,龙泉组织开展争先创优行动暨“生态经济大追赶”活动,全力以赴推进复工复产、复市复学,在丽水率先出台实施《抗疫助企·暖春行动二十一条意见》,深入开展“五减”“两直”专项行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累计为企业减负8.1亿元,其中减少融资成本7600万元,企业产能恢复率持续走在全省前列。

大力推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争取项目、争取资金“两招两争”工作,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9%,成功引进大项目12个,提前完成省市县长工程目标。新增列入省重点项目3个,争取竞争性分配资金超9亿元,龙商鞋产业链工程项目获中央专项债4亿元。

同时,龙泉还全面启动平台“二次创业”,按照“整合、转型、赋能、开放、改制”十字方针,优化提升以经济开发区为核心、相关乡镇工业功能区为支撑、小微企业园为补充的“1+3+X”生态工业发展平台。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增幅位居丽水前列,获评全省淘汰落后产能和“腾笼换鸟”工作考核先进县(市)。牵头发布瓯江山水诗路旅游联盟宣言,设计推出“一剑钟情·从瓷开始”万人游龙泉等活动,全力推动文旅产业复苏回暖,并获评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市),成为全省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记者 徐小骏 叶炜婷)

青田:高扬“丽水之干”奋斗旗帜 交出“两战两赢”优异答卷

2020年,青田县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49亿元,跻身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第14位。

去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青田在全市第一个开通核酸检测工作,在温州、杭州、上海三个入境口岸设立涉侨服务组,累计安全接返和管控侨胞10082名。开展深化“三服务”创新提效、项目招商赶早增收、工业企业夜班追产等三大行动,落实企业减负降本11.1亿元,中小微企业减息1.3亿元,总量居全市第一。

同时,青田生态农业稳产增效,“青田稻鱼米”获国际好稻米金奖,农业增加值增速居全市第二。生态工业转型提速,新培育亿元企业3家,入选省小微企业园建设提升重点县,“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通过验收。生态服务业加快发展,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成功入选省级夜间经济试点培育城市。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87.3亿元。

在重点改革领域,青田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续深化,在全省率先建立生态产品政府采购机制,发放全国首笔“GEP贷”和“河权贷”。开放水平稳步提升,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建设获评全省县域高质量发展优秀案例,成功举办第三届侨博会和首届咖博会,实现全市农产品在青集中检验一站式出关。

围绕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工作,青田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复审,创成省级示范文明县城。美丽乡村加快打造,山口镇成为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省级样板,新增美丽乡村精品村17个,“青田之窗”农村综合改革集成建设项目入选省级试点。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青田还在“惠民生、强治理”工作上交出了优异答卷。该县飞地抱团模式入选全省精准扶贫十大案例,253个行政村年收入达2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达10万元以上,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15.1%。公共服务日趋完善,创成省级教育基本现代化县,在全市率先推行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季宅模式”纠纷调解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通过验收,连续两年创成省级“无信访积案县”。(记者 李倩 叶礼标)

云和:跑出高质量绿色发展“加速度”

昨日,记者从云和县统计局获悉,2020年,该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6.99亿元,增长5.8%,增幅居全市第一,自2018年以来实现增幅全市“三连冠”。

除了GDP增幅全市第一,云和还在市级综合考核10项指标中,实现7项居全市前二(4项第一、3项第二),以靓丽成绩单为打造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重要窗口”助势赋能。

去年以来,云和围绕GDP总揽性指标,发挥MEI各专班综合协调作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硬、两战赢”,奋力书写争先创优行动“最佳实践”样本,经济运行基本盘持续巩固向好,跑出了高质量绿色发展“加速度”。

云和以工业经济为主阵地,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及时精准出台加快复工复产扶持政策实施意见,高效落实纾困惠企政策,通过精准帮扶服务,引导重点企业扩大产能和木制玩具企业开拓海外新市场,聚力做好工业经济补短板、扬长板文章,做好止损挖潜保增工作。

去年,云和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4.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居全市第二,分别高出省、市3.3和4.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爬坡过坎交出一份可喜成绩单。

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下,云和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整体竞争力,加快产业转型发展,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去年,木玩、阀门、轴承、钢压延等重点行业分别实现产值70.3亿元、6.8亿元、6.1亿元、74.3亿元。

在生态产业扩量提质上,云和深入谋划新工业平台,完成汇源等低效用地“腾笼换鸟”9家,整治“低散乱”企业54家。开工建设木玩产业创新孵化基地、华宏轧钢生产线等产业项目,兴昌轴承入选省隐形冠军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云和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3%,居全市第二。其中,民间投资增长6.4%,居全市第三;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62.8%,居全市第一。

此外,云和还大力实施消费争先创优行动,加快复商复市,调整旅游产业发展奖励办法,山海协作引外流、消费券补贴提内流,助力批零住餐业充盈人间烟火气。在疫情催生的“宅经济”下,直播带货带动网络零售额突破30亿元大关。(记者 钟根清 通讯员 程鹏鹏 王凤凤 方正华)

庆元:落实五大举措 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年,庆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全力打好“十三五”收官战,在非常之期交出了一份非常不易的发展答卷。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55.78亿元,增长0.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7%和8.1%;十大经济指标考核全市第四,其中5项增幅位居全市前三。

以最快速度实现复工复产。第一时间转向发展总体战,深化开展“三服务”,建立服务企业“六项机制”,兑现“五减”资金2.4亿元、“两直”资金3.99亿元,危中寻机打造“庆元公筷”国民品牌,逆势夺得复工复产考核全市第一,争先创优连续三个月位居优秀区间。

以最大力度争取上级支持。入选全省大花园示范县、省级夜间经济培育城市、省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县等,获得省区域协调财政专项激励政策支持,成功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等资金4.5亿元,新增建设用地指标963.7亩。

以最强合力开展项目攻坚。实施项目“四张清单”精细化管控,全力以赴抢时间、补增量,火车站站前广场及连接线工程与衢宁铁路同步投用,半湾休闲养生文化园、生物科技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开工。举全县之力创建百山祖国家公园,在全市率先完成地役权改革和生态搬迁。

以最严要求决胜全面小康。出台补齐低收入农户增收短板的实施意见,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年家庭人均收入8000元以下情况、集体经济薄弱村“三清零”,实现低收入农户结对帮扶全覆盖。扎实推进“大搬快聚富民安居”,一大批民生项目开工建设。

以最实举措推动开放发展。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开展“善庆年”活动,全省首个跨省跨县域嘉善-庆元-九寨沟共建“飞地”产业园正式开园,首批6家企业入驻。出台人才新政18条,与西湖大学、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中医药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携手龙泉签订合作备忘录,打造世界级经典文创区。开展百名干部百日大招商行动,成立长三角、珠三角驻点招商部,签约项目47个,签约总额71.35亿元,落地开工项目35个。国企改革有序推进,完成融资6亿元。(记者 杨敏 吴丽萍 通讯员 赵宇)

缙云:打好危中抢机主动战 交出经济高分报表

日前,缙云县发布的2020年经济运行相关数据显示,在充满挑战的2020年,缙云转危为机,多项重要指标逆风上扬,成为全市“最快的一匹马”。

据缙云县经济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1-10月,缙云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05.57亿元,同比增长17.5%,规上工业增加值39.53亿元,同比增长11.5%,分别高出省、市7.6和9.2个百分点,总量增幅均居全市首位;完成工业投资19.99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制造业投资13.85亿元,同比增长10.7%;实现外贸出口总额59.46亿元,同比增长19.9%;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06亿元,同比增长3.4%;实现网络零售额65.5亿元,同比增长11.5%。MEI指数实现“三连优+”,位居全省前列,成为全市“最快的一匹马”。

数据上扬的背后,是缙云乘势而为、主动出击、全力以赴的决心与力度。2020年,缙云一方面积极争取到中央预算内资金、抗疫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共计17.46亿元、省区域协调财政专项激励资金4.5亿元,乘势挺进经济社会复苏之路。另一方面又以“暖春行动”为抓手,出台三产全覆盖政策,组建争先创优专班和三人服务专班,创新推出“缙争力”“缙情游”“有缙道”“缙情购”等举措,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累计减轻企业负担16.8亿元,全力推进复工复产、复市复学。

2020年,缙云紧紧围绕“两手硬、两战赢”的目标要求,全力保企业、稳产业、促增长,打好危中抢机主动战,交出了经济高分报表。一年来,缙云工业经济在全市率先企稳回升,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增幅均领跑全市,重夺全市生态工业第一强县地位。

接下来,缙云将进一步强化“山区县也能搞工业,山区县也能搞创新,山区县也能引进世界顶尖企业”的战略自信,在生态工业跨越式发展上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全力以赴抓十亿项目、攻百亿产业、跨千亿台阶,努力构筑以高端要素集聚、创新引领发展为主要特征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力争工业投资和产出年均增速领跑“26县”。(记者 姚驰 刘斌)

遂昌:奋力开辟高质量绿色发展数字经济新赛道

日前,浙江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创建名单(首批)公布,遂昌县成功入选,成为金丽衢地区和26个加快发展县中唯一“黑马”。

去年,遂昌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坚持数字赋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深化农业农村领域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提升,全面构建数字应用新场景,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坚持数字赋能两山转化,深化山海协作,数字经济发展已初具规模。

遂昌举全县之力推进“天工之城·数字绿谷”建设,成功“联姻”阿里云,集中签约海康威视、网易、千寻位置等11家头部型企业,并开工建设阿里云创新中心、数字茶业创业园等9个数字经济类项目,开启了数字化、生态化时代新一轮“淘金行动”,朝着万物开源的繁荣图景大步前行。

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遂昌加快推动“三创”融合发展,新增两家省级众创空间、省级星创天地,在上海建立两个“科创飞地”“人才飞地”,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增材制造技术创新中心落户遂昌;持续强化人才支撑,全面落实“人才新政22条”,实现354项人才事项一网通办,首次建立德国、英国海外引才联络站,引进各类人才1530名,是2019年引才数的305%;入选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省级数字生活新服务样板县创建名单,县域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力指数在26个加快发展县中名列前茅。

产业革新步伐持续加快。遂昌以平台“二次创业”积蓄发展新动能,启动省级经济开发区创建,与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合作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以元立集团为代表的金属制品产业链创新链不断完善,培育“专精特新”企业20家,宇恒电池获第二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金属制品特色产业基地列入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名单,县工业园区获评全省两个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之一,荣获全省淘汰落后产能和“腾笼换鸟”工作考核先进县。遂昌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一把手”招商,全年签约项目38个、合同投资额110.5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9个,10亿元以上项目3个。(记者 麻萌楠 朱敏 通讯员 蓝怡俊)

松阳:聚焦生态工业 实现绿色崛起

近日,松阳县发布了2020年经济运行相关报告,在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松阳县在过去的一年凝心聚力谋发展,攻坚克难促转型,生态工业稳健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新成绩。

据松阳县经济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松阳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了106家,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36.6亿元,同比下降0.4%;预计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26.2亿元,同比增长1.6%;全县规上工业企业总用地面积3510亩,规下工业企业总用地面积1964亩,合计5474亩。106家规上工业企业中,产值上亿元企业有39家,其中,5-10亿元企业4家,10亿元以上企业1家。

2020年,松阳以不锈钢管、纺织业、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业、合成革、鞋帽服饰和医药制造业为主的规上工业六大主导产业占比达到73%。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0年底,松阳106家规上企业中,不锈钢管企业有46家,产值达到了61.2亿元。借着成功举办2020(首届)中国不锈钢管高峰论坛的东风,松阳县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不锈钢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将不锈钢管作为主导产业来培育,全力打造“全国精品不锈钢管示范基地”。

另外,在先后争取到“茶产业转型升级”“不锈钢管行业‘机器换人’”“两化融合”“工业节能和绿色制造”等多个省级试点后,松阳以试点建设为抓手,以工业企业综合评价考核为切入点,全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通过深化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和闲置低效工业用地处置工作,累计盘活利用了1340.24亩工业用地的同时,坚持把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健康等产业作为新动能培育的重点,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新一年,松阳县将按照全县工业“一盘棋”理念,紧扣“整合、转型、赋能、开放、改制”十字方针,锚定“工业强县”发展路径,在新的历史阶段,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坚定不移、大张旗鼓地发展生态工业,把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投入第一精力、聚合第一资源、发挥第一作用、担当第一使命、创造第一财富,使生态工业真正成为松阳县发展的主抓手、主通道、主引擎。(记者 郭真 通讯员 叶琳 高波 王雯静)

景宁:交出经济社会发展精彩“答卷”

截至去年12月底,19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1.26亿元,投资完成率159.61%,连续两年领跑全市;引进大项目14个,完成考核的280%,稳居全市前列……2020年,景宁交出经济社会发展精彩“答卷”。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过去一年,景宁坚决扛起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责使命,部署推进“聚力赋能、增色提效”八百攻坚行动,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半年正、全年胜”经济发展目标,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断提升县域发展内生动力,在“两手抓、两战赢”大考中交出优异答卷。

实际利用市外内资10.38亿元,完成考核的151%……去年,景宁问海借力深度融入长三角,以“百名干部入沪借力”行动为契机,精准实施构建一个对接上海生态圈、建立一个长三角企业数据库、搭建一个平台、招引一批企业、开展一批专题学习的“六个一”工程,成功打造抢滩上海2.0版,形成了少数民族地区和偏远山区对接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景宁模式。

赶考突围,奋勇争先。景宁把固定投资增长作为创新实干“大赶考”的考核抓手,创新建立完善重点项目联系走访、项目破难争先“亮灯台”机制,对全县30个重点项目和10个重大前期项目进行月晾晒、季点评,并对新开工重点项目实施“每周过审”,大大提速项目审批。2020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67亿元,增幅8.1%,全市第3。省市县长工程谋划招引4个,落地2个,19个省市重点项目年度投资完成率159.6%,全市第1。

在培育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上,景宁民族创业园大力培育幼教木玩产业链,提升创业园的虹吸效应,目前已招引产业链入驻企业32家,安置群众4000余人。园区还被列为全省美丽园区建设试点,并获评全省产业链试点示范单位。

作为景宁生态工业的主阵地、主战场,丽景民族工业园规上企业数从2016年的2家增加至2020年的17家。园区全年工业产值突破15亿元,同比增长50%,首次实现当月产值破亿。2020年,税收收入高速增长,纳税企业数从2016年的22家增加至现在的196家,税费收入增幅达393%,首次突破6亿元大关。(记者 钟根清 通讯员 徐丽雅 陈韶文)

丽水开发区:“双链融合”释放发展新动能

2020年,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高举高质量绿色发展行动旗帜,以创新驱动搭起通往“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的桥梁,坚持创新链与产业链“双链融合”,并与人才链、信息链、资金链等紧密衔接,瞄准“五大产业集群”集中发力,让创新和产业相促相进、相得益彰。

丽水开发区大力实施“招商提质工程”,瞄准“大项目-产业链-现代集群-未来基地”基本框架,统筹绘制招商地图,加强产业链精准招商顶层设计。同时,强化招商力量,形成国有招商公司,组建沪、京、深驻点招商办,设立英国伦敦、德国柏林、法国巴黎、美国波士顿等4个海外招商引才联络站,形成“招商专员、驻点干部、专业公司、海外代理”系统招商团队。

在规划引领下,2020年,丽水开发区引进亿元以上大项目20个、5亿元项目5个,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上市公司企业11家,省市县长项目4个;实际利用内资33亿元,比去年同比增长30%;实际到位外资2879万美元,同比增长157.7%,占全市外资引进总量的47.9%。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开发区优化产业创新支撑。联合南京理工大学等国内领军科研团队合作,启动建设滚动功能部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集聚陶氏化学、浙江大学等产学研资源,搭建合成革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形成“一心支撑”(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区点联动”(多层次企业研究院)创新发展格局,为滚动功能部件产业与合成革产业的国产化、高端化提供产业链、技术链、人才链、资金链、合作链、政策链“六链协同”创新科技服务。

数据是创新引领发展最有力的说明。2020年,滚动功能部件产业链完成总产值80.5亿元,同比增长30.1%,并成功研制高精度滚动直线导轨母机,直线导轨精度超过台湾水平。合成革产业完成总产值64亿元,其中水性合成革产值3.6亿元,同比增长42%,并引进科天、嘉科以及研究院等水性革项目6个,打造中国水性合成革生产基地。

丽水开发区还狠抓企业上市和企业升规。推动维康药业成功登陆首批注册制创业板,启动维康大健康产业园二期项目;实控兰州民百、威帝股份两家企业。2020年,丽水开发区升规企业45家,占全市的30.8%,新增产能12.8亿元。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