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浦口英烈馆”
近日,天气虽然炎热,但位于嵊州市浦口街道珠溪村东俞自然村的浦口英烈馆内,参观者仍络绎不绝。“自6月23日开馆以来,前来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群众日益增多,今天已经接待了100余人次。”东俞自然村负责人魏义洪说,开馆后,自己一直在这里为参观者讲解,引导大家重温英雄故事,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奋斗。
魏义洪为参观者作讲解
英烈馆的所在地——浦口街道珠溪村位于绍兴嵊州四明山麓,是革命老区,也是远近闻名的红色村落。据悉,1938年开始,嵊县四明山区就建起了党的基层组织。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对敌开展气壮山河的英勇斗争。浦口等地58位烈士,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等历次革命斗争中英勇战斗,前赴后继,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为民族和人民的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浦口英烈馆外观
斯人已逝、浩气长存。为缅怀革命烈士,继承和发扬他们舍生忘死、英勇献身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村里充分挖掘浦口英烈故事、嵊县革命斗争历史等内容,建造了浦口英烈馆。馆内以红、黄、白三色为主基调,通过图文并茂的展陈形式,回溯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嵊县人民积极发展地方党组织、创建抗日武装部队,英勇斗争的历程,还专门开辟了“故事革命”“斗争革命”等板块,详细介绍了革命抗争历程中的先烈事迹。其中,“东坂庄惨案”的一幕幕让人眼眶发红。
“东坂庄惨案”墙绘
珠溪村东坂庄自然村地处四明山南麓,是嵊新地区通往四明山的一个重要门户,也是嵊新党组织和抗日武装嵊东独立大队的重要活动地和堡垒村。
1944年3月13日凌晨,国民党浙江保安团二团陈柬夫手下的一个副团长带领一个连的兵力,从里东双桥村出发,杀气腾腾地奔袭下东区东坂庄村。全村18位共产党员有14位党员被困在村中。“浙保”命令代理保长鸣锣叫喊,驱出全村16岁至60岁的男人全部在村边晒场集合。昔日宁静的钟桥头晒场,此时晃动着一把把雪亮的刺刀。在这场血腥大屠杀中,除张亦仁因年老幸免外,其他几人都被敌人用刺刀活活刺杀。然而,英勇的东坂庄人并没有被敌人的淫威吓倒,男党员继续秘密为党组织送信、送粮,女党员坚持为部队做军鞋、做棉衣......
馆内的“名人录”和“英烈墙”
光阴荏苒,革命的炮火声早已远去,但先辈们的红色精神却被传承下来,牢牢印刻在后人心中。英烈馆内,后人通过蜡像还原了东坂庄村建立党支部的场景。在蜡像背侧,还有一面英烈墙。这里,每一位浦口革命先烈都有自己专属的红五星。烈士的姓名、生卒年月、牺牲地点等都被一一记录。
珠溪村烈士陵园
除红色英烈馆外,村里还修缮了烈士陵园,成立了红色旅游接待中心,并立足如何让红色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对珠溪村进行了规划和建设。今年年初,珠溪村“我在红村有块田”项目正式启动。通过“我在红村有块田”综合性项目,开设了景观长廊、生态景观池、农产品景观架、红色革命文化展览、烈士塑像、农事体验区等,还专门在项目区划出田块,让单位和个人认领,既整治了抛荒土地,还满足了周边人群休闲与探访红色之旅的需要。
“‘我在红村有块田’首期25个田块已全部被认领。第二期100亩田块也已开始规划。”魏义洪说,这些被开发的田地都是荒芜的闲地和废弃的池塘,通过开发利用,村集体和村民又能增加不少收入。接下来,村里将继续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以红色文化撬动更多经济发展潜力,让乡村振兴之路走得更宽更实。
(绍兴市纪委市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