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纪检监察干部讲述,家书里的百年清廉党史——⑦黄克诚篇
文章来源:清风松阳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8-11 09:54:46 点击数:
分享到:

家风,是一种温暖而无声的力量。红色家风,是中国共产党人永不褪色的传家宝。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第七期:黄克诚的家风故事

领读者:叶恺辰(松阳县纪委县监委 第一纪检监察室)

点击播放视频

黄克诚:仰不愧天,俯不怍人

黄克诚,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在湘南起义中参与领导永兴年关暴动,并率部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曾任中国工农红军团长,师政委,军政治部主任,红三军团政治部代主任等职。

“我们要共同生活,有些问题要郑重的讲清楚……我们都是共产党员,都得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能因为私人利益而损害党的利益……”

 ——黄克诚与妻唐棣华《约法三章》

“党内夸刚正,人推黄克诚。奋斗仗精诚,最佩正气雄。”提到开国大将黄克诚,人们会想到他刚正不阿、敢于直言的性格,黄克诚在党内、军内享有崇高的威望,大家都尊称他为“黄老”。作为老一辈革命家,黄克诚素以敢说真话、敢于监督而著称。

1980年1月,黄克诚的老部下杨勇在京西宾馆宴请总参系统花了400元。有人向中纪委反映此事后,黄克诚对此严肃处理。最终,杨勇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400元补上饭钱,并做检讨。当时有不少人为此事说情,还有人提出要共同承担责任,但黄克诚坚决不同意,他诚恳地指出:“越是老部下,越要严格要求,不然怎么服众?”黄克诚这种狠抓党风不怕拉下脸的做法在当时引起了很大反响。

黄克诚对老部下严格,对妻子和子女也是如此。妻子唐棣华的父亲因走私鸦片被抓进了监狱,之后人民政府决定对其执行枪决。对此,黄克诚没有求情,只是提出了希望让妻子见她父亲最后一面这样一个简单的要求。不允许自己因家人影响到国家和百姓的利益,这是黄克诚的行为准则。

黄克诚一生革命和事业的出发点就是为党和国家着想,为人民群众着想,从不为己考虑。1986年,他在住院期间深感自己病重难治,便拒绝用药和治疗。弥留之际,黄克诚已经讲不出话来,他颤抖着用双手十分吃力地写下遗言,叮嘱有关部门对他的丧事一定要简办,不准家人额外向组织上提出任何要求。

在生命的最后关头,黄克诚还在想着为国家节约钱财,他心中始终装着国家和人民群众,而把个人的成败利益置之度外。这就是廉洁自律、胸怀博大、为国为民、不计得失的黄克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