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是一种温暖而无声的力量。红色家风,是中国共产党人永不褪色的传家宝。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第六期:董必武的家风故事
领读者:叶恺辰(松阳县纪委县监委 第一纪检监察室)
点击播放视频
董必武:甘当“配角”,朴诚相传
董必武,中国共产党的模范领导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和法学家,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员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
“我好比一块补丁,哪里有洞洞,党要我去补,我就去把它补起来。” ——董必武示家人书 “新功未建惭高座,老本无多啃早完。如驽马将长恋栈,得栖梧意学鸣鸾。”这是董必武在1970年4月写下的一首诗。董老虽然功勋卓越,位居高官,却始终以党和人民的“老牛”自勉。他说人民是主人,而政府干部都是长工,反映了他始终将自己视为人民公仆,甘为人民服务的崇高风范。 身居高位却不以权谋私,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让人敬佩的一面就在于他们严守党的规矩,不搞特殊化。早期,一些亲人找董老解决各种问题,有侄女要求介绍到北京上学,有的请求批供物资等等。对于这些请求,董老都耐心教育,一一谢绝。即使是合理的,董老也劝导他们应该通过自己所在单位的正常途径申请解决。后来,由于亲戚好友请托太多,董老干脆写了一封通函,打印出来分别寄给家人和亲友,对他们事先进行教育。正是在他严格的要求下,董家几代人始终把“规矩”放在心上,把朴实的家风贯彻到生活中。 董老经常以共产党员的高标准来要求子女,他常常教导家人:“要做自食其力的老实人,为人处世要吃得亏”“要学会跑龙套”等。当知道在农村插队的儿媳顿云润入党后,董老写信告诉她:“你应当仔细想想党员和非党员有什么不同。党员对革命要自觉地负责任,要自觉地遵守党的纪律,要自觉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他还常常告诫子女,担负一些领导职务,就要担负起应有的责任,职务越高,责任越大。 “半生戎马为人民”“甘为民仆耻为官”,这是董必武在朱德六十诞辰贺诗中的两句,道尽了他甘为公仆、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董老将这种革命精神传承给家人,给后辈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