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松阳县纪委县监委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相关要求,在“清风松阳”公众号中开设《献礼建党100周年丨听纪检干部讲述,家书里的百年清廉党史》栏目,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汇聚建设现代化田园松阳的磅礴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栏目领读者:叶恺辰 松阳县纪委县监委 第一纪检监察室
点击播放视频
第一期:
杨善洲:自强自立自清的家风
杨善洲,中共党员。曾任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以后,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且将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2019年9月25日,杨善洲获得“最美奋斗者”荣誉。
“我的家属子女坐林场配给我的车要付车费,为什么呢?购买车子是办公用的,不是接送家属子女的。不在领导干部岗位了,原则仍要坚持。我手中是有权的,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它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捞油水的机会还是有的,但我没有捞。共产党员,拿着工资为人民服务再要钱,那怎么成?大家都在穷,我一个地委书记能富得起来吗?”
——杨善洲示家人书
从参加工作到退休,风风雨雨三十五年,无论是基层干部,还是后来的地委书记,杨善洲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两袖清风。他从不利用身份给自己谋便利,这可以从一纸发黄的证明信说起。
杨善洲去世之后,二女儿杨惠兰整理他的遗物,打开一个锁着的抽屉,发现一张“农转非”表格,压在箱底多年,已经发黄了。原来,早在1964年杨善洲担任施甸县委书记时,组织上就提出要把他爱人转为城镇户口,他谢绝了;1978年,上级组织部门有个通知,他在农村的妻子、母亲、不满16岁的子女可以转为城市户口,可当组织部门把表格给他以后,他却转手塞进了抽屉。他说:“大家都去吃居民粮了谁来种庄稼?身为领导干部,我应该带个好头。我相信我们的农村能建设好,我们全家都乐意和8亿农民同甘共苦建设家乡。”于是,这张空白的表格被杨善洲压在箱底,而他的老伴和大女儿一家,仍在农村老家做着普通的农民。
杨慧兰说:“是父亲用一生的自律,留给家人一个平安、清白的人生,一个自食其力、甘于平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