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绵起伏的丘陵,坦荡如砥的平原,放眼望去满目青翠,清新的空气中混杂着茶叶的芬芳。有着1800余年历史的松阳,古朴静谧,百余座或依清溪之畔,或掩竹海古树群中的古村落则像一位位“时光老人”,不紧不慢地向你讲述这桃花源里的故事。
如果说松阳的“绿”让人心旷神怡,那么,松阳的“红”则令人心潮澎湃。曾经,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陈凤生、卢子敬、陈丹山等一批革命烈士舍生忘死、赴汤蹈火,为革命胜利谱写了一首壮丽的史诗。而如今,革命精神早已成为松阳人民血液中无法磨灭的红色基因,激励着他们在松古大地上奋力书写着红绿融合的新篇章。
浙西南革命精神根植于血脉中
松阳红色资源丰富,革命遗址、遗迹留存众多,是全省革命遗址存量最多的革命老根据地县之一,也是浙西南革命精神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刘英、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以及陈凤生、卢子敬、陈丹山等松阳籍革命先驱在此建立了浙江第一块革命根据地和浙西南第一个统一的党组织、第一个区级红色政权、第一个军分区、第一支统一的人民游击队、第一支人民子弟兵部队,以安岱后、斗潭、小吉一带为中心据点,始终坚定“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在腥风血雨、硝烟弥漫中,弥天烽火举红旗,舍生忘死跟党走,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恢弘壮丽的革命史诗。
将发生在松阳的红色故事搬上荧幕,让更多人了解先辈的事迹,感受红色松阳的魅力!6月18日,在热烈的掌声中,戏曲(松阳高腔)电视剧《红色浙西南》举行了首映式。在近90分钟的观影结束后,观众们还意犹未尽,继续讨论那些发生在松阳的红色故事。
通过荧幕讲好松阳红色故事,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是松阳走深走实党史学习教育的一次生动实践。除此之外,35年来,松阳县文艺工作者通过坚持送戏下乡,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松阳高腔、快板、小品、三句半等形式表现出来,让党的声音传进千家万户。截至目前,松阳县已累计完成送戏下乡演出2600余场,惠及群众110多万人次。
学党史就是为了从党的非凡历程中汲取实干的力量、奋进的动能。松阳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把学党史与推动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党史学习成果落到实处。
“党员志愿者就是要勇于树立一面旗帜、敢于担起一份责任、乐于贡献一份力量,通过我们力所能及的行动,满足孩子们的微小心愿,收获他们的灿烂笑容。”6月16日,松阳县启动“百年华诞千个心愿”党员集中认领“微心愿”活动,200余个来自孩子的“微心愿”很快被认领一空,传递温暖的同时,也掀起“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圆梦热潮”。
深度聚焦数字赋能产业发展
氤氲茶香,诗意松阳,小小一片茶叶,托起了大产业。2020年,松阳全县的茶园已达13.7万亩,茶叶全产业链产值达127亿元。
“松阳香茶经过揉捻这道工艺,清香怡人,口感醇厚,汤色清亮,上链接!”前不久,淘宝顶尖主播薇娅在直播间,为松阳香茶带货。仅1秒钟,5000份松阳香茶就被抢购一空,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超270万。
位于松阳的浙南茶叶市场是全国最大的绿茶产地市场,每年春茶上市季,天南地北的茶商便会云集于此,采购绿茶。与往年不同,今年市场里多了一些拿着手机、不停吆喝,还不时翻看新茶的茶主播。据不完全统计,在春茶销售最火爆的时候,每天有200余人在直播带货,日均销售茶叶3万余斤,销售额500余万元。
作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据统计,目前松阳共有茶叶电商1400余家,从业人员达7000余人,活跃的茶主播超400人。截至目前,今年松阳茶叶网络销售额已达6.82亿元,同比增长60.47%。
近年来,做大做强茶产业的同时,松阳生态工业也实现了蓬勃发展。
松阳县锚定工业强县路径,紧盯生态惠民目标,围绕打造产值规模超百亿的“全国精品不锈钢管基地”目标,全面启动平台“二次创业”,着力用好“园区集聚”“节能环保”“创新研发”三大助推器,加快推进不锈钢管产业转型升级,为打造“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绿色发展”重要窗口示范区注入强劲的产业动能。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不锈钢企业53家,规上企业4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共计申请国家专利324项。2020年全县亿元以上不锈钢管企业21家,累计实现产值61亿元,全年生产无缝钢管28.6万吨,年产能达到45万吨,约占全国1/3的市场份额,用地1287亩,解决就业岗位1万余人。
当前,松阳正锚定“工业强县”发展路径,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工业平台“二次创业”,发展好不锈钢管主导产业,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打造成为一个产值规模超百亿的“全国精品不锈钢管示范基地”,到2030年底实现产值超三百亿元,着力打响“智能制造新城”等具有松阳辨识度的“金名片”。
与此同时,松阳坚持用好“跨山统筹、创新引领、问海借力”三把金钥匙,狠抓“双招双引”战略性先导工程。2020年全县生态工业大项目签约投资额达30亿元、同比增长184%,新引进大学生1615人、同比增长197%,均创历史新高。“创新活力竞相迸发、资源要素充分涌流”的良好势头也让松阳豪情满怀地迈向“铁公机”立体交通新时代。
盘活各方资源助推乡村振兴
走进松阳县安民乡安岱后村,飘扬的红旗、鲜明的革命标语、保存完整的红色遗迹,一下子将我们的记忆带回了那个战争岁月。
作为革命老区,近年来,安岱后村以“红色基因”为引擎,牢牢抓住全域旅游、传统村落保护和红色文化传承等发展机遇,成立了松阳安岱后红色教育文化服务有限公司,恢复开放了红军主会场、刘英粟裕旧居、丹山故居等二十余处红色景点,深度开展“红绿”融合,让沉寂已久的村庄迸发出新的活力。截至2021年6月底,已接待学员137批次,3130余人次,实现经营收入25万余元。
同在安民乡的李坑村,每年的5月,漫山的猴头杜鹃竞相开放,吸引无数的游客纷至沓来,赏美景、住民宿、游红色遗迹。“原来,风景真的可以卖钱!”随着大量游客的到来,村中的民宿已增加到了24家,而且村中的笋干、土蜂蜜等特色农产品也跟着热销起来。
安民乡只是松阳红绿融合推进现代化“田园松阳”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松阳坚持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结合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统筹推进红色资源的保护、传承与利用。通过实施革命精神研究传承、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展示、红色产业体系构建、红色村镇提升建设、交通设施优化提升、红色教育基地打造、红色文化合作交流等工程,先后建成红色示范乡镇3个、红色乡村示范村25个,累计建成“红色基因”现场教学点22个、红色职工疗休养线路4条。
多年的努力,结出丰硕的成果。如今的松阳,经济向好、物阜民丰,城乡互融、生态宜居,区位向好、活力四射,红绿融合、加速振兴。2020年,松阳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9.5亿元,财政总收入13.7亿元,被评为全省6个打好低收入农户增收攻坚战优秀县之一。
赓续红色根脉,打响具有松阳辨识度的四张“金名片”,以优异成绩喜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未来,松阳将继续沿着中国共产党前行的足迹,聚焦“富民强县”,聚力“赶超跨越”,深入实施“双招双引”战略性先导工程。把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致力推进“智能制造新城”建设;重点聚焦松阳茶产业转型升级,致力推进“中国有机茶乡”建设;以优质生态为底色、以全域旅游发展为支撑、以中医药产业为核心,致力推进“全域康养胜地”建设;以“全域大花园”为目标追求,按照“整体化、品牌化、景区化”的建设思路,致力推进“国家传统村落公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