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廉洁游线 追慕先贤遗风
文章来源: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1-06-04 15:50:38 点击数:

“一部宁波史、半部在月湖”,千古年来,月湖贤达荟萃,里为冠盖,门成邹鲁。月湖人物中,有位居极品、忧国忧民的宰相,有丹心耿耿、刚正不阿的谏官,有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廉吏,月湖的清风碧波中回荡着千年集萃的浩然正气。借鉴历史的智慧,传承廉洁的脉络,宁波市海曙区纪委区监委联合天一阁·月湖景区管委会,深入挖掘月湖景区廉洁文化资源,精心打造了“书香湖语廉游线”廉政文化旅游线路。

该路线选取银台第等富有代表性的廉政历史文化景点10处,穿插了王应麟等廉政历史人物18位,全面梳理了天一阁·月湖清廉文化的脉络。景随人迁、人随景移,海曙区纪委区监委还联合天一阁·月湖景区管委会,根据廉游线编印成册了《天一阁·月湖“书香湖语”清廉文化地图》,涵盖了廉政景点、廉政人物、廉政家风家训、廉政诗句四大内容,将一整部月湖清廉文化史浓缩到到方寸纸片间,氤氲出别样的清香。循着廉游线走廉路、赏廉景、践廉心,先贤的清风正气伴随着游人的脚步走向四方。

银台第(今白华堂)600.jpg

银台第之今华白堂

在月湖的北侧,有一座面北朝南正对湖面有“银台第一家”之称的“银台第”。银台第的主人童槐,清嘉庆年间曾任“通政司副使”,“通政司”又称“银台”,故其宅第被称为“银台第”。童槐任山东按察使时,公正廉洁而又精明强干,仅一年便将山东20余年积案全部审结,释放无罪囚徒1300余人,了结新案1800余件,破获清朝八大奇案之一的徐家楼案。童槐次子童华以“礼部右侍郎”入“南书房行走”,是光绪皇帝的老师,秉正察微,直言敢谏,曾为杨乃武案鸣冤,不惜得罪权贵。

宝奎庙(高丽使馆)600.jpg

宝奎庙

根据廉游线沿着月湖东侧缓步而行,穿过水则碑,就来到了宝奎庙(明州与高丽交往史陈列馆)。明州对外贸易往来离不开富有远见的执政者,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曾任明州知州,他推行宽商政策,善待外商,就在月湖湖西修建馆舍,供外商居住。外商为表感激,以人参等贵重土产相赠。曾巩全部拒收,并晓喻官员一律不准收受外商馈赠。

大方岳第600.jpg

大方岳第

沿着宝奎庙往南,就来到了明代贵州布政使张渊故居大方岳第。张渊任按察副使时,适逢蝗灾,有匪贼乱民,张渊奇兵突袭,迅速平乱,保卫一方安宁。有当事者想要上报为张渊请功,张渊认为这是分内事,一力拒绝。张渊一生为官清廉,死后没有多余的生活物品,诗人余寅赠诗称赞他说:“平生作事都无过,今日论贫总不如。”

花果园庙600.jpg

花果园庙(八行文化陈列馆)

再往南,花果园庙就静静地蛰伏于月湖南片区。大观二年(1108年),宋徽宗设立“孝、友、睦、姻、任、恤、中、和”,称为“八行”,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史浩祖父史诏以孝行闻于乡里,宋徽宗为表嘉奖,赐号“八行高士”。四明史氏“八行”家训即发端于史诏,家训促使族人修身齐家,清白为官,成就了四明史氏“一门三丞相,四世二封王”的辉煌基业。鄞县历史上第一位宰相——史浩在高宗、孝宗两朝历居高位,老成谋国,勤政爱民,以“太廉二字君王赐,清白芳传奕叶孙。”自勉,曾力主昭雪岳飞冤案。

全祖望塑像600.jpg

全祖望塑像

月湖西侧,和花屿隔湖相望,桂井巷口矗立着一座全祖望青铜塑像,他背拿着书稿,一手欲放还收,仿佛正在苦苦思索救国救民之策。全祖望,字绍衣,号谢山,清代浙东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曾居住在月湖西岸,被誉为“司马迁之后最有文采的史学家”。曾甘冒文字狱风险,为抗清复明英烈写下惊天地、泣鬼神的《鲒埼亭集》。

陈氏支祠600.jpg

陈氏宗祠之平和堂

有“江南第一藏书楼”之称的天一阁旁有一座陈氏宗祠,孝悌传家、清正济世在这里代代承继。陈政钥,字鱼门,道光年间拔贡,江苏候补知府。陈政钥精通洋务,出面主持宁波善后局10余年,坚持原则,不论中外,毫不徇私,全力投身于宁波地方民生事业。他曾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将新江桥从洋人手中赎回,并将其改为不收过桥费的义桥,人们称他为“不贪财、不矜势”的“陈太守”。

千年清风,源远流长。近年来,海曙区纪委区监委以厚重的宁波历史文化为依托,充分挖掘名人故居、风景名胜古迹、红色文化基地等的清廉文化资源,将其融入到区域整体旅游资源建设中。高桥镇梁祝公园内,以“一揽风清,一步廉庭”为主题的海曙清廉文化陈列馆,运用廉政漫画、廉政剪纸等艺术形式,阐释以廉之元素为代表的清廉文化内涵。在张苍水故居,宁波市海曙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冰槎讲堂内,张苍水俊逸遒劲的遗墨展示了坚贞不屈的风骨和傲雪凌霜的气节。

“寓教于乐、寓教于游,廉游线让游客们在饱览名胜古迹景点之余,于潜移默化中知历史、辨是非、知荣辱,在观景思廉中得到思想上、心灵上的熏陶,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廉向善的良好氛围。”海曙区纪委区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宁波市纪委市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