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县教育局关于印发《松阳县创新型后备人才早期培养基地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中学,局机关各科室:
《松阳县创新型后备人才早期培养基地工作方案》经松阳县教育局党委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松阳县教育局
2020年7月6日
(此件公开发布)
松阳县创新型后备
人才早期培养基地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实施丽水教育提质行动计划(2019-2022年),根据《丽水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创新型后备人才早期培养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丽教基〔2019〕89号)精神,结合《丽水市教育局关于积极推进初中基础性课程分层走班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9年6月丽教基〔2019〕89号)要求,深化育人模式改革,促进高质量均衡发展,增强县域教育竞争力,经研究,特制订《松阳县创新型后备人才早期培养基地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两山”发展大会精神,坚持高质量均衡发展,创新教育管理方式,加强初中高中教育衔接,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创新型后备人才,为本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工作目标
1.以“全面发展,突出个性”为工作原则,在保证培养对象全面发展、均衡发展的前提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在优势学科领域适度拓展提高,达到相应的专业能力发展水平并具备相对突出的创新能力。
2.通过调动培养对象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养成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激发培养对象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培养对象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终身学习习惯和高效学习的能力,为创新型国家建设输送优秀的后备人才。
3.提高工作参与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与发展,促进单一教学型教师向学科学习导师和学术研究导师转化。
4.通过实践探索、总结反思、改进提高,探索高中阶段创新型学生的选拔、培养以及评价的途径和方法,不断完善创新型学生培养方案,努力形成有利于多样化创新人才成长的培养体系,积极探索和发展高中与高校合作培养高端人才的新型教育模式。
三、领导机构
创新型后备人才早期培养基地在县教育局统筹组织下,依托松阳县第一中学、汇文中学等学校教学资源联合创建。探索初高中6年学制一体化办学模式,确立“人文社科”、“数理学科”等早期培养内容,培养成为C10高校,清北高校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目标。
领导机构负责总体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的制订,教(导)师的选聘与考核,培养工作后勤保障(含经费和设备投入、奖励方案的制订与实施等),个性化培养工作与面向全体学生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协调、相关学校工作的组织、实施与协调等。
组 长:吴敏娟
常务副组长:赖松平
副组长:曾建光 游隆信 阙柳顺 陈樟明
成 员:徐利平 李军伟 叶群英 张芝兰 周 跃
叶建新 叶金伟 苏水长 李坤水 郑智军
叶建伟 吴新武 廖军土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徐利平任办公室主任。
四、培养对象
(一)创新型人才选拔条件及方式
1.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有正确的道德评价能力、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
2.学习习惯好,热爱学习,善于思考,勤于钻研,学业优异。
3.身体素质好,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和交流合作能力。
4.爱好广泛,特长突出。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的学习中成绩突出或在信息技术、科技创新等方面学有专长。
5.对自主报名的学生进行综合测试,按综合测试结果择优录取。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
1.第一阶段培养模式:七年级第二学期结束,通过遴选确定80名创新型后备人才预备培养对象,培养过程实行动态管理,主要通过校内走班、校际走读方式,以及组织夏令营、冬令营、研学旅行、参观访问等活动,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教育局选拔的专家团队对这批学生给予科学、精准、高效的高阶思维能力培养。
2.第二阶段培养模式:八年级第二学期结束或者九年级第一学期结束(同市直创新型人才培养正式对象确定同步),通过考核评价,确定创新型后备人才正式培养对象,进行初高中衔接教学,初中和高中的课程进行一体化设计,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 将高中课程向初中渗透,实现高中教育资源向下延伸,达成初高中课程的有机衔接和无间隙过渡。
五、课程建设
融合初高基础课程。坚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遵循创新型后备人才成长规律,深化课程改革,调整优化课程结构,建立统一的中学六年课程框架,形成一个“基于国家标准、高于国家标准”的课程体系。具体来说,对学科进行初高中教材整合,开发校本教材,把部分高中知识下放至初中阶段,同时把初中教材中与高中重合的知识点后延至高中阶段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促进和初高中实现无缝衔接起到积极的推动与帮助作用。
培育学科竞赛课程。根据学生需求,开设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等学科竞赛夏令营和拔尖人才冬令营。
强化艺体人文课程。每个学生都有一门体育技能课程、艺术特长课程、书法静心课程、诵读感悟课程。
引领生涯职业课程。在学习阶段中,始终贯穿教改研究、心灵成长、生涯规划、职业指导、社会践习、名校游学、领导力培养、国际视野、品格修炼、生活技能、志愿填报等。
六、教学团队
由县教育局牵头,集中全县区域内的师资力量,每个学科挑选3-5名具有教学改革情怀与勇于担当精神的教学名师、骨干教师组成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专家团队,实现“选择性教育、个性化学习”目标。
依托“互联网+教育”、教研机构、高校资源、联盟学校、山海协作等,加速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同时为创新型后备人才提供个性化、高质量的培养服务。
七、评价管理
优化创新教育教学生态环境,鼓励教师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对教学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对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教学专项提升项目等进行工作效能评估,重构目标评估机制,促进课堂有效教学,达到提质增量目标。
同时制订早期培养基地教育质量奖励办法,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管理人员给予奖励表彰。
八、经费保障
县财政建立松阳县创新型后备人才早期培养专项基金,切实保障松阳县创新型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经费,同时对在课改创新、质量提升等优秀教师和品尝兼优、学科特长学生予以奖励。
九、营造氛围
要加大创新型后备人才培养改革的宣传力度,做好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引导工作,凝聚社会各部门、各界人士合力,形成我县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和创新型后备人才不断涌现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