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建筑拆除使城乡“脱胎换骨”,老旧厂区提升改造“腾笼换鸟”盘活了土地,开拓了美丽城镇发展新空间。自“三改一拆”行动以来,古市镇在立足实际、结合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康养、有机农业等自身特色,借助拆改手段,改善城乡环境、补齐功能短板、完善美丽城镇功能。
(一)重拳打击,腾出城镇空间。土地要素是制约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古市镇秉承节约集约用地谋发展原则,针对简陋破旧、有碍观瞻,严重影响城镇整体形象的违法建设开展重点整治,为城镇发展腾空间,有效提升了土地使用效益,也为重点项目、先进产能的落地注入新动能。如近期,古市镇拆除万寿北路沿街的存量违法建筑店面房23间、堆放仓库11间、铁皮棚3个,拆除破旧广告招牌26处,共计拆除面积1500多平方,为下一步镇域城市建设发展拓展了空间,有效降低城市有机更新项目房屋及土地征收项目实施成本,提升了政府公信力,改善城市生活和投资环境。
(二)拆违治乱,提升农村颜值。通过拆除一批有碍观瞻的破旧搭建、违章搭建,结合乡村旅游规划设计,合理化利用拆后闲置土地,宜建则建、宜绿复绿,将土地资源用到“刀刃上”,变乱搭建为新景点。改造一批缺乏风格、缺少特色的农村建筑,以特色文化为新农村注入鲜活的灵魂,在拆改的基础上,活用拆后闲置土地进行项目建设,盘活旧民房、老农村资源,着力村庄升颜提质。如古市镇黄圩、七都等村共组织拆违攻坚行动6次,先后拆除违章建筑1200多平方、道路清杂10余公里、整治房前乱堆乱放60余处,腾出用地650余平方,通过路面基础改造、房屋立面改造和景观小品改造项目实施,乱搭建上树起新景点,乡村“颜值”进一步提升,有力支持农村发展农家乐、民宿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三)完善机制,落实长效管理。在全力推进拆违工作的同时,注重拆管结合,通过建立健全拆违和控违的长效管理机制,强化保障措施,不断细化拆违控违网格管理,从源头上对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行为进行管控,努力实现违法建设“零增长”,达到长效管理目的。如古市镇着力推进违建全域网格化管理机制,整合城建、综合执法和自然资源等部门资源,形成统一的防违控违综合管理体系。建立了村社、镇两级巡查机制,通过日常巡查、不定期巡查和重点巡查,对全镇17个村社进行全覆盖式动态监督防控,每个村社落实至少1名专职巡查员每天巡查,巡查发现新发违建,当场劝阻并及时报告,确保新发违建第一时间得到处置。借助12345政务服务热线,开通违建举报机制,按照“统一接收、按责转办、限时办结、统一督办、评价反馈”的要求,收到举报违章后,立即核实情况,做好调查笔录,核查属实的第一时间发放《停建通知书》,要求其自行整改,拒不执行的进行依法拆除。
下一步,古市镇将继续按照“三改一拆”工作统一部署,坚持精准拆违、精准改造、精细管理的原则,深入推进沿街店铺,无违建河道,农村房前屋后等违建整治工作,有效遏制违法乱搭、乱建等歪风邪气,还居民一个舒适、美好的生活空间,助力美丽古市“蝶变”。